Wegener 肉芽肿研究进展及眼部表现.doc_第1页
Wegener 肉芽肿研究进展及眼部表现.doc_第2页
Wegener 肉芽肿研究进展及眼部表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资料网/Wegener 肉芽肿研究进展及眼部表现(1)【摘要】 Wegener肉芽肿(Wa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多系统的致死性疾病,对于以眼病首诊和仅有眼部表现的病例常因误诊而贻误治疗,新的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检验技术应用及药物治疗进展,大大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全身用药的同时要早期进行眼科干预。近年来WG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诊断标准,眼部的表现及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肉芽肿 Wegener 眼部表现 治疗0引言Wegener肉芽肿(wa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病因不明,多系统受累而复杂的致死性疾病,中小血管(偶见大动脉)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为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典型性WG(glassical wageners granulomatosis)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和肾,局限性WG(limited wageners granulomatosis)局限于一个解剖学部位而未累及多系统1,但8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到肾脏。大部分以眼病首诊和只有眼部表现的局限性WG,因得不到早期诊断而贻误治疗,造成视力的永久丧失,或者出现眼部严重的并发症。更由于本病是致死性疾病,因此也降低了生存率。因此认识WG早期眼部表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WG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诊断标准,眼部的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WG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外已有大系列的随访研究,但国内尚缺乏对本病的认识。美国(1996)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2,近年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实际发病率更高。发病与季节无关。可发生于任何种族,男性略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多数为19岁以上。2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遗传因素中可能与多个HLA抗原有关3;感染因素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过敏可能较为重要4;多数学者认为免疫介导的损伤机制3,5,6可能是发病的最重要部分,WG的组织损伤是在一定的环境和遗传背景下,机体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近年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的水平与WG发病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推测坏死性血管炎和内皮损伤是对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炎症和免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引起肉芽肿性血管炎.3临床特征3.1全身表现 不适,发热,乏力,消瘦等常是典型性WG发病和活动时的症状。首发症状依照累及的器官不同而不同。可以一种器官,也可以多器官同时受累,临床上将WG最常累及的器官称为ELK系统,即耳,鼻,喉(E),上呼吸道,肺(L),肾(K)。少见于胃肠道,声门,气管,下尿道,生殖器,腮腺,甲状腺,肝脏。 WG累及鼻,表现鼻粘膜增厚,溃疡,鼻衄,鼻骨破坏导致鼻穿孔或鞍鼻;耳部表现中耳炎,聋,喉部表现咳嗽嘶哑,喘息等;口腔溃疡;肺部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血,肺内多灶性阴影,常累及胸膜;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神经系统表现为单一或多个颅神经麻痹;心脏受累首先表现为急性心包炎;皮肤受累可表现为紫癜,溃疡,结节,丘疹等;关节炎可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畸形等。3.2眼部特征 Cutter 和Blatt(1956)最先描述了WG的眼部表现7。28%58的WG眼部受累8,部分是由临近眶周和上呼吸道的病变蔓延而来,孤立的局限性WG是由于局部的坏死性血管炎所致。6.3%的WG以眼部受累为首发症状,其中30的患者长期随访没有其它脏器受累9。不论是首发症状还是全身改变的一部分,其眼部表现没有差异10。眼部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受累,包括眼球,附属器及视路。其中眼前节及眼眶最常累及。3.2.1眼前节 表现为双眼或单眼的角膜缘浸润,逐渐发展成溃疡,向角膜中央蔓延,可引起穿孔,病变的进行缘成穿凿样,与Mooren溃疡(蚕蚀性角膜溃疡)相似7,11。病理表现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溃疡,可见急慢性炎细胞,偶有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包绕,溃疡基底部有慢性肉芽组织11,12。巩膜炎也是WG常有的眼部表现形式,多为前部巩膜的结节和坏死,多靠近角膜缘。有时可见睫状体坏死性肉芽肿,认为是本病的一种特征性的表现11,12。3.2.2眼眶 50以上的眼部受累部位为眼眶。多双眼,眼球突出为最常表现。炎性假瘤,眶蜂窝织炎,伴有视神经病变是这类患者视力丧失的最常见原因。眶组织活检表现为混合性炎症,脂肪崩解,小灶性坏死,纤维化,很少表现为血管炎13。3.2.3眼后节 不常见,多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14,包括播散性的视网膜炎,后部葡萄膜炎,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脱离1517。3.2.4附属器及视路 少见,眼附属器受累表现为泪囊炎,鼻泪管阻塞, 眼睑包块,坏死18;神经眼科疾病表现为视神经病变,继发于眶内病变、后睫状血管炎或继发于颅内病变所致的高颅压。3.2.5眼部并发症 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最多见,常为双眼。角膜穿孔,甚至丧失眼球。此外眼睑畸形,眼表破坏导致干眼,眶窝畸形挛缩,眼球内陷(可能是因为眶内容纤维化所致)等19,常继发细菌性感染,也可以由病毒引起。有报道WG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病例,可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广泛新生血管20。4辅助检查4.1实验室检查4.1.1 ANCA试验 是目前诊断WG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ANCA有2种:一种是胞浆型(c-ANCA),即针对中性粒细胞的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3);另一种是核周型(p-ANCA),即针对髓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溶酶体酶。有典型临床表现的WG,c-ANCA的特异性很高,阳性预告值可达98%。几乎所有活动性WG患者的ANCA检测均为阳性,其中80%-95%表现为c-ANCA,5%-20% 表现为p-ANCA。以眼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局限性WG,ANCA试验也是敏感而特异的,并可作为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的评估指标21。4.1.2常规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等。 Takwoingi等22 对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