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新闻稿_第1页
怎样写好新闻稿_第2页
怎样写好新闻稿_第3页
怎样写好新闻稿_第4页
怎样写好新闻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稿怎么写?,环安学院第三届记者团2012.2,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西方风趣幽默的新闻观念,A“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美国环球报主编爱德华)B“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C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之上,就是“女人(Women)、金钱(Wampum)、坏事(Wrongdoing)。”(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斯坦利瓦利克欠)D“银行家加美人就是新闻。”E“凶杀,灾难,桃色事件就是新闻。,新闻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六个要素是否都要在导语中出现?,最早时,要求要素必须在导语中全部出现。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有些新闻来说,要素全都写进导语里没有必要,个别要素可以在导语之后的主体中再出现。,小测验1:请找出传说中的六要素。,拓展1:新闻的深层次本质和功能,新闻是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新闻是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一般认为,新闻和历史显示的是“真”,伦理学阐述的是“善”,文学表现的是“美”。不过,仅仅认识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在同历史和文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闻的本质。阅读历史,往往给人一种凝固了的感觉。这跟历史不关心人的性格,不表现人类生命的鲜活状态有关系。这样,历史虽然凝重,但不鲜活。而文学虽然鲜活得栩栩如生,但它却是以虚构为主,往往是作者想象的产物,不是本真的。相比较而言,能够既本真又鲜活地表现人类生命状态的,就只有新闻了。人们阅读新闻,既有对完美生命形态的渴求,又有对扭曲的生命形态的鄙视,这可能是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阅读动机。而新闻作品的作者不该忽视这一点。,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出于对整个人类以及自身生命和生存的关切,人与人之间有着潜在的心灵交换、比较和相互评价的愿望。这个愿望虽然可以通过日常的社会交往实现,但那是很不充分的。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这种愿望更多地依赖新闻所传递的信息来实现。对此,新闻学的创始人卡尔布克尔早就提出“新闻是心灵的交通手段”的观点。2000年1月24日,河南日报的晚报版大河报在头版发表题为“宝宝”捡回一命“爸爸”有愿未了的新闻,报道了河南省人民医院31岁的大夫张建卿救治一名病重的弃婴的事迹。由于张建卿未婚,他希望能有人收养这个弃婴。当天上午9点,就有人打电话到报社表示愿意收养宝宝。到当天下午4点,就有35人与报社联系对此事表示关心。第二天,张建卿的手机竟收到100多个电话。对于想收养宝宝的人而言,与其说他们是为了得到一个孩子,不如说他们的心灵与张建卿的心灵产生了强烈共鸣更为确切。正面的报道是这样,反面的事件同样如此。人们对新闻中揭露的贪污腐败、欺压百姓、违法乱纪、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等丑恶事件,都会产生共同的义愤,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形成一致的谴责态度。相互之间的争论也是这样。不管是作者之间因不同观点形成的争论,还是读者对同一报道有不同看法形成的争论,都是人们在精神上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相互评价的形式。可以说,人们通过新闻,获得了更大的心灵生存空间。,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人们常常慨叹我们所能读到的历史总是残缺不全的。作家朱正在他的杂文集留一点谜语给你猜中就曾指出:“读历史,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好,总不免遇到许许多多颠颠倒倒糊糊涂涂的事。”“史书上没有写的事并不就是没有的事,史书上有多少事情没有写呀!”历史书留给我们的,有不少就是这样的糊涂账。这跟过去没有新闻或新闻事业不够发达有一定的关系。试想,如果能有一份从几千年前就持续办到现在的报纸,我们的历史还会是这样的吗?当然,这想法有些幼稚可笑,只是一种天真的愿望,失去了的就永远失去了,不管我们多么期待着,历史都不可能把真相重演一遍给我们看。李大钊曾经提出“过去未来都是现在”的名言。历史是由不断流逝着的现在构成的。我们不能再给后代留下那种颠颠倒倒糊糊涂涂的历史,否则我们将对不起子孙后代。新闻就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我们书写新闻,也可以说就是在书写历史。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的笔下才会出现一些厚重的东西。,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社科知识分子,应把社会批判的立场作为自己的基本立场。正是由于一代代的智者对社会的永不停歇的质疑和批判,社会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批判,和单纯的揭露社会阴暗面,和站在个人利益的立场上发一些不负责任的牢骚,不是一回事。当然,既然是社会批判,就不是唱赞歌,揭露和质疑是免不了的。但这种揭露和质疑,必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缺陷,进行实事求是的理性的分析,并指出“疗治的方法”。不要以为批判质疑只是新闻评论的任务,事实上,新闻参与社会批判的主要方式并不是议论,而是陈述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常常就隐含在他所报道的事实之中。新闻的社会批判性质,在当下的生活中常通过“舆论监督”这一词语间接表达出来。,消息写作,神马是消息?(1)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2)消息是采用最多、影响最大的文体,是新闻的基本格式。,拓展2:,“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消息外还包括通讯、特写、专访、言论、调查报告,以及新兴的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所以,不少人又把消息叫做“新闻”。,一.消息的标题二.消息的导语三.消息的主体、背景和结尾四.消息的结构,一.消息的标题,消息标题的作用,(一)突出重点,美化版面,吸引读者注意(就环安简讯版面的角度而言);(二)强调和评价核心内容,帮助读者记忆(就消息本身而言);准确、鲜明、简练、生动。,消息标题的构成,(一)正题(二)引题(三)副题,(一)正题,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表达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消息标题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如果消息采用的是无正副、主辅可言的单标题形式,这个标题就相当于正题。如果消息采用的是多标题式,那个字体最醒目、字号最大的标题就是正题。正题一般是一个句子,只排印一行。个别时候也排印两行,由两个分句组成。,正题制作要注意:,1.完整清楚地表达新闻事件;2.可以虚实结合,但要以实为本。(宁可写得平易一些,也要把事情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不能让读者看了之后一头雾水,不得要领),(二)引题,引题又叫眉题或肩题,根据需要在有写消息的标题中出现。它是在正题前面强调意义、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铺垫和引导作用的标题。它位于正题前面,字号小于正题。引题的字数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一行。多数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大致对偶的两个分句,在正题上面排列就像一对眉毛这就是“眉题”这一名称的来源。如果分成三个分句,注意各个分句要短小,彼此要大致匀齐。引题的内容一般没有正题那么重要、实在,否则会“喧宾夺主”,对正题形成危害。,引题的作用,1.概括意义;2.提出问题;3.说明来源;4.交代原因;5.渲染气氛。,小测验2:指出各引题的作用,你都答对了吗?,提出问题,概括意义,说明来源,交代原因,渲染气氛,(三)副题,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是对正题的内容进行补充的标题。它的位置在正题后,字号较小。副题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是用逗号隔开的几个分句;可以在正题下面居中排印,也可以在正题下面像正文一样(但比正文字号大,字体也跟正文有明显区别)排印,一行印不完折到下一行,并不居中对齐。副题的作用比较单纯:就是对正题的补充。它通常比正题要具体,表现为:做出评价、交代详情、强调特征。,标题的组合类型,1.单标题;2.引题式双标题(建议使用);3.正副题式双标题;4.全题式。,消息标题的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引用,谐音回环对照双关用典,二.消息的导语,导语的含义,“导”有先导、导引的意思。顾名思义,导语是一篇消息在开头位置用以导引读者阅读的那段文字。导语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地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导语是位于“消息头”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导语是消息的精华,它表达的是消息中最为新鲜、最为重要的内容。导语短小精悍,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拓展3:消息头,在每篇消息正文的前面,都有“本报讯”、“本报消息”、“本报xx(地名)消息”、“xx社xx(地名)x日x时电”、“xx晚报社专电”、“xx社供本报特稿”等字样,这就是消息头,它交代新闻从何时何地传来,由哪个新闻机构提供;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导语的意义和作用,“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没有水平。导语写得不好,编辑可能没有看完稿子就把它扔进废纸篓,读者则会跳过这段新闻而去关注别的;导语的作用,借用麦尔文-曼切尔的话说,有两点:“一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类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将导语简明地将导语分为两种类型:(1)直接导语;(2)延缓性导语。(不用),直接导语,直接导语的特点是简捷明了;直接导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非常单纯的,只包含一个明确具体的新闻事件。,三.消息的主体、背景和结尾,消息的主体,在消息中,导语以后的文字、结尾以前的文字,都属于主体部分。也有人把主体称为正文。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所占文字最多,是消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主体的功能,(1)为导语展开丰富的材料;(2)解释证明导语中提出的观点;(3)满足读者了解新闻详细内容的欲求;,(1)为导语展开丰富的材料;,(2)解释证明导语中提出的观点;,(3)满足读者了解新闻详细内容的欲求,主体的写作要求,(1)与导语相辅相成;(2)主题集中明确;(3)材料典型充分;(4)结构层次分明;(5)写法勇于创新。,消息的背景,在行文中,对新闻事件产生的相关条件和有关知识所做的必要介绍和交代。,背景的作用,(1)延展思路,深化主题;(2)注释解说,帮助理解;(3)丰富内容,增加趣味。,背景的类型,(1)对比性材料;(2)说明性材料;(3)注释性材料。,消息的结尾,首先要指明的是,消息也跟其他文章一样,在主体完了之后就可以结束。甚至可以说,如果用常规的眼光看,多数消息都没有作为尾巴的那一小段。这是不是意味着消息的结尾可有可无呢、并不重要呢?(我不这样认为),拓展4:,我国元代的作家乔梦符,曾对文章提出过“风头、猪肚、豹尾”的要求,大致是说文章开头要隽秀,主体要饱满,结尾要有力。其中对结尾的要求比较适合于消息的写作。白居易说新乐府的写作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也很符合消息写作的规律。,消息结尾的常见形式,(1)评论式;(2)总结式;(3)启发式;(4)展望式;(5)引用式;(6)背景式;(7)数字式;(8)补充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