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 (2).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 (2).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 (2).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 (2).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 (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学习流畅而凝练的语言。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学习在论述中展开中心论点的写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学情分析:学生素质不高,要循序渐进重点难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歌曲为了谁教师阐述:听着这优美动听的歌声,看着这感人的画面,我们不仅要为人民战士们肃然起敬。他们用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他们用行动对责任做出了最好诠释。那么对于责任,梁启超先生又有怎样的见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最苦与最乐,感受他的苦乐观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1、作者简介(白板展示)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2、预习检测(1)給下列加点字注音:契约()揽(l)悲天悯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24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4(3)理清文章结构bA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PB理清文章结构:请填写以下空格: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rC提问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q思考: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提示: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三、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四分析课文(师生探究)(一)讨论第一部分:(即1、2自然段)1先读第1段,小组交流提问3作者设问:人生什么最苦?提到哪些事?它们最苦吗?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找出论说句+(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2读第2段讨论问题F(1)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作者举了哪些例子?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q(2)作者进一步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二)再来看最乐的部分(即3、4自然段)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引用哪些古语、俗语?其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三)讨论第三部分:讨论第三部分:第4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b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点拨:从文中找出他日日尽责任.c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看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勇于负责不能逃避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研读第四段,明下要点: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3、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五总结本文从是否尽责任的角度,论证了责任的苦与乐。启示我们要勇与尽责,从而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六巩固练习1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举例说明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的。第三课时七、拓展研习,整理反思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2、写一篇心得体会。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下述事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1)孟佩杰,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芳英的生活起居,12年来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离家乡百公里之远的临汾学院录取,由于不放心刘芳英,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继续悉心照料养母。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钟(2)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路线。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虽剧痛难忍,吴斌却仍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最后还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24名乘客无一受伤,年仅48岁的吴斌却在6月1日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发生在29日中午高速路上的这一幕感动了数百万网民,吴斌被赞为最美司机。八老师寄语同学们,我们虽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们虽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虽不能逃避现实,但可以勇敢面对;我们虽不能样样如意,但可以事事尽力。我们只要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