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课件.ppt_第1页
登飞来峰课件.ppt_第2页
登飞来峰课件.ppt_第3页
登飞来峰课件.ppt_第4页
登飞来峰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飞来峰,王安石,登,知诗人,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读诗句悟诗情,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峰简介,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题目:登飞来峰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寻.,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暗喻奸佞(nng)的小人。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最高层:比喻自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有强的实力。,明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应天塔,听说鸡鸣时分站在塔上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顶,站得高自然看得远。,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景,议论,极言其高(夸张),(衬托塔身高耸),登得高望得远,(语意双关),实,虚,果,因,借景说理,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从长远考虑。,古诗赏析,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峰上塔,居高临下,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在生发议论。诗的前两句,描写立足点之高。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诗的后两句,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诗人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抒发了雄心壮志,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从这首登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瞻远瞩,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登飞来峰王安石(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这两句以写景的形式议论,使得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浮云”既是写实,也是比喻当时的邪臣(“日”象征帝王)、保守势力,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