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试卷 历 史 命审题人 蒲元强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份,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黑其他答案的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卷试题一律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位置颠倒,不予评分。4.书写一定要规范。 第卷(选择题)1、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总分60分)1.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2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耕作方法示意图。这一耕作方法始于(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3.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4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A规模大 B耗费大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5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瓷器更是古代中国商品畅销世界的名片。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制瓷业已经形成“南青北白”的系统 B元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秘色瓷 C宋代的五大名窑是青花瓷制造的巅峰时代 D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等争奇斗艳6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7“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8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定窑孩儿枕 越窑青瓷 粉彩瓷 青花瓷 A B C D9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10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11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述:“今也,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耕种禾谷,栽植蔬果),多聚菽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更多的农副产品,以求发家致富 B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使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 C诸侯间争霸战争不断,百姓生存压力巨大 D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对土地利用的最大化1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1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4.“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 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16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7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 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18关于汉代以前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B一直到汉代末年,牛耕技术才在发达地区稀疏出现 C汉代以前的牛耕为一牛一犁牛耕法 D牛耕法在汉代以前一直在集体劳动中加以使用19.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距今最近的是( )20.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第 卷(非选择题)2 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它以劳动集约为主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体是充分用地和积极养地紧密相结合。即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包括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的用地体系的实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材料二 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办法是扩大耕地。为此,中国古代就开展了“向山争地”“向水夺田”的斗争。这种斗争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战国时期,对丘陵地、平地、低洼地三种类型的土地已有所利用。到汉代,种植业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沼泽地已基本上垦辟治理为农田。汉以后,北方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加上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南方地区农田的垦辟扩大也出现了新形势。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材料三 中唐以后我国南方盛行的两种耕田方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此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所反映的耕田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6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礼记曲礼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六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三 (明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1) 材料一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买卖合同格式范本,汽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5版员工合同范本模板
- 福建电网考试题目及答案
- 肥东科目一考试题及答案
- 犯罪意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多媒体实务考试题及答案
- 东郊中学招生考试题及答案
- 昆明塑料包装袋项目申请报告
- 中国取暖器加热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电笔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TB-T 3356-2021铁路隧道锚杆-PDF解密
- 创新创业教程(第四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套教学课件
- 设备部新员工入职培训
- 飞机维护的常见工具
- 我的家乡河北固安宣传介绍
- 民兵伪装教学方案
- 广告策划之大白兔奶糖
-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诗化小说阅读专练
- 《智能制造概论》第四章 智能制造自动化
- 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图集
- 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