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_第1页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_第2页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_第3页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_第4页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例分享缺血性肠病,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秦凯凯,病历摘要,基本资料:患者女性,71岁,退休。2011年6月21第一次于我院就诊。主诉:间断腹痛6天,伴恶心、呕吐1天。,病历摘要,现病史: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伴纳差,进食后可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未治疗,1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我院门诊就诊,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止吐等药物治疗,腹痛稍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消失,今为进一步诊治遂来院,遂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稍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病历摘要,既往史:胃炎4年,一直服用“西咪替丁”治疗,高血压病4年,服用“依那普利”控制血压,血压未监测;发现阵发性房颤2年,未正规治疗,无肝炎、结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个人史:生于本地,初中文化,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父母已故,兄弟姐妹身体健康。,体格检查,T36.9P69次/分R19次/分Bp150/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率8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腹部压痛,上腹部、脐周为重,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双下肢无水肿。余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初步诊断:,(1)腹痛待查:1.胃炎?2.胆囊炎?3.胰腺炎4.其他?(2)高血压病(3)心律不齐心房纤颤,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1.23109/L,RBC4.931012/L,HGB146g/L,PLT111109/L,中性细胞比率79.6%,淋巴细胞比率14.2%。血液生化:总胆固醇5.66mmol/L;低密度胆固醇4.71mmol/L;D-二聚体:3.6mg/L粪便常规提示潜血弱阳性。尿常规、凝血四项、血尿淀粉酶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腹部彩超:肝囊肿、胆囊壁欠光滑;肠系膜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腹主动脉内膜毛糙,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斑块形成。胃、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硬化,肠内少量积气。,目前诊断,腹痛原因:缺血性肠病可能性大,治疗经过,半流质清淡饮食;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房颤、高血压;应用红花、丹参等活血治疗。,治疗经过,经上述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粪便常规检查提示持续为潜血阳性,建议患者性腹主动脉CTA检查,患者表示拒绝,遂请普外科会诊,无明显手术指征,倾向于缺血性肠病。遂请心内科会诊指导抗凝治疗,加用抗凝、稳定斑块等药物,并继续应用红花、丹参活血治疗。,治疗经过,经上述治开疗1周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减轻,总疗程14天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出院。诊断明确?,治疗经过,出院后患者分别于2013年4月、2014年5月、2015年4月多次因腹痛为主要症状住院治疗,期间多次查腹部彩超提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硬化严重,住院给予抗凝、活血治疗后可转,患者始终拒绝行动脉CTA检查。,治疗经过,2017年7月15日,患者因“腹痛、腹泻4天,便血1天”为主诉再次入院。,治疗经过,血常规:WBC13.01109/L,N%87.21%,RBC5.561012/LHGB165.00g/L住院生化:白蛋白33.9g/L,CRP6.33mg/L;K2.91mmol/L,总胆固醇6.63mmol/L;低密度胆固醇4.91mmol/LD-二聚体定量5.9mg/L大便潜血阳性。,治疗经过,腹主动脉CTA:1.腹主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开口处粥样硬化。2.考虑急性弥漫性结肠炎合并腹膜炎,腹水。3.肝囊肿。4.胆囊壁毛糙。,治疗经过,治疗经过,治疗经过,禁食水、静脉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房颤、高血压;应用常规活血药物、低分子肝素等活血治疗。,治疗经过,3天后患者血便逐渐减少,5天后停用低分子肝素,7天后患者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复查CT,最终诊断,缺血性肠病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mesentericischemia,CMI)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colitis,IC),讨论,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写作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等.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6.,讨论,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我国90IC患者为老年患者(60岁);本病可发生于小肠及结肠的任何肠段,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心房颤动都是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1PepersackTColopathiesoftheoldadultsActaGastroentero1Belg,2006,69:287295,疾病特点,讨论,CorcosO,NuzzoA.Gastro-intestinalvascularemergenciesJ.BestPractResClinGastroenterol,2013,27(5):709-725.,发病机制,讨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讨论,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肠道血管供应,实验室检查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