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晚秀水52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F2群体要多大才能统计性状分离_第1页
【双晚秀水52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F2群体要多大才能统计性状分离_第2页
【双晚秀水52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F2群体要多大才能统计性状分离_第3页
【双晚秀水52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F2群体要多大才能统计性状分离_第4页
【双晚秀水52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F2群体要多大才能统计性状分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晚秀水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F2群体要多大才能统计性状分离 摘要通过对25块不同类型双晚秀水52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在各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通过对高产群体经济性状特征分析,得出双晚秀水52产量在8 250kg/hm2以上主要性状95%置信区间为:株高91.3494.70cm,穗长14.1714.51cm,有效穗409.05424.6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86.7091.81粒,结实率89.46%92.29%,千粒重25.3825.67g,预估产量8 481.58 735.9kg/hm2。通过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三性状与产量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当有效穗416.85万穗/hm2、穗总粒数89.25粒、结实率90.88%时,预估产量为8 608.7kg/hm2左右。 关键词秀水52;双晚;高产;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线性回归分析 秀水52是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质晚粳新品种,xx年被安徽省农委推荐为推广品种。该品种在庐江县种植,表现出优质、高产、抗性好、生长清秀、熟相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为研究双晚秀水52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探索高产栽培各主要经济性状的量化指标值,以便指导大面积生产,笔者于xx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田间考察,现总结如下。 1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 田间调查分高产、一般、较差3种类型,共25个田块(见表1)。平均株高90.7cm,穗长14.11cm,密度35.85万株/hm2,有效穗数408.9万穗/hm2,穗总粒数88.14粒,结实率90.67%,千粒重25.45g,产量最高为9 031.5kg/hm2,最低为6 117 kg/hm2,平均实产为8 286kg/hm2。 2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首先对25个群体主要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然后按照S.Wright.Dewary等提出的通径分析方法,以产量为结果变量(Y),以株高(X1)、穗长(X2)、密度(X3)、有效穗数(X4)、每穗总粒数(X5)、结实率(X6)、千粒重(X7)为因变量,建立通径系数方程组,以估算各因变量直接效应(即通径系数Pxiy)和间接效应(Pxixjy)。 2.1相关分析 2.1.1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25块大田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密度、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844 2、0.826 1、0.689 1、0.643 5;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402 6,达显著水平;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9 6、0.297 1。 2.1.2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株高与穗长、密度、有效穗、千粒重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依次为0.833 2、0.629 6、0.496 2、0.578 3,与穗总粒数的相关达显著水平,R=0.446 5,与结实率呈微弱的负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0072;穗长与穗总粒数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525 0,与密度、有效穗、千粒重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R=0.467 0、0.386 1、0.466 0,与结实率呈微弱的负向相关,R=-0.057 4;密度与有效穗、千粒重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R=0.626 3、R=0.619 3,与穗总粒数呈较小的正向相关,R=0.167 9,与结实率呈微弱的负向相关,R=-0.012 5;有效穗与穗总粒数的相关达负向显著水平(R=-0.414 0),与结实率、千粒重间为正向相关,分别为R=0.154 9、R=0.303 3;结实率与千粒重呈负向相关,R=-0.214 2(见表2)。 2.2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通径分析 2.2.1株高对产量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间有微弱的正向直接效应(PX1y= 0.085 0)。间接效应分析表明,株高通过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间接正向效应,Pxixjy依次为0.260 0、0.274 2、0.185 5;通过密度对产量的间接效应较小,Px1x3y=0.068 3;通过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有较小的负向间接效应,Px1x6y=-0.002 4、Px1x7y=-0.029 6。 2.2.2穗长对产量的影响。穗长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效应Px2y=0.312 1,表明穗长的增长有利于增产。间接效应分析表明,穗长通过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正向效应最大,Px2x5y=0.221 7。其次是通过有效穗对产量的间接正向效应,Px2x4y=0.213 4,通过密度对产量有微弱的正向直接效应,通过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有微弱的负向间接效应,Px2x6y=-0.018 7、Px2x7y=?0.023 8。 2.2.3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密度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小,Px3y=0.108 5。间接效应分析表明,密度通过有效穗对产量有较大的间接正向效应,Px3x4y=0.346 1,通过穗总粒数对产量有较小的正向间接效应,Px3x5y=0.070 9,通过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有较小的负向间接效应,Px3x6y=-0.004 1、Px3x7y=-0.031 7。 2.2.4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在7个主要经济性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Px4y=0.552 6,表明增加有效穗是提高双晚秀水52产量的最关键措施。生产中可通过增加移栽密度、插足基本苗、早追分蘖肥等来确保高产栽培所需的有效总茎蘖,实现高产栽培目标对有效穗的要求。间接效应分析表明,有效穗通过株高、穗长、密度对产量的间接正向效应也较大,Px4x1y=0.274 2、Px4x2y=0.213 4、Px4x3y=0.346 1,通过结实率对产量有微弱的正向间接效应,Px4x6y=0.050 5,通过穗总粒数、千粒重对产量有微弱的负向间接效应,Px4x5y=-0.174 8、Px4x7y=-0.015 5。 2.2.5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每穗总粒数与产量的直接效应很强,Px5y=0.422 2,在7个主要经济性状中居第二位,表明在取得高产栽培所需总茎蘖的前提下,要注意壮秆肥和穗肥的施用,以确保双晚秀水52高产栽培对穗总粒数的要求。间接效应分析表明,穗总粒数通过株高、穗长对产量的作用也较大,Px5x1y=0.188 5,Px5x2y=0.221 7;穗总粒数通过密度对产量有微弱的正向间接效应,Px5x3y=0.070 9,通过结实率对产量有较大的负向间接效应,Px5x6y=-0.122 5,穗总粒数通过千粒重对产量有微弱的负向间接效应,Px5x7y=-0.010 9。 2.2.6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结实率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效应,Px6y=0.326 2,在7个主要经济性状中居第三位,表明高产栽培要注意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三性状的协调发展,在争取足量的有效穗、颖花总量的同时,要注意对结实率的调控。间接效应分析表明,结实率通过株高、穗长、密度对产量有微弱的负向间接效应,Px6xjy依次为-0.002 4、-0.018 7、-0.004 1;通过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负向间接效应较大,Px6x5y=-0.122 5;通过有效穗、千粒重对产量有微弱的正向间接效应,Px6x5y=0.050 5、Px6x7y=0.010 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7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千粒重对产量有微弱的负向直接效应,Px7y=0.051 1。间接效应分析表明,千粒重通过株高、穗长、密度、有效穗、穗总粒数对产量有微弱的负向间接效应,Px7xjy分别为-0.029 6、-0.023 8、-0.031 7、-0.015 5、 -0.011 4,通过结实率对产量有微弱的正向间接效应,Px7x6y=0.010 9。 3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特征分析 25块秀水52实收产量在8 250kg/hm2以上的有17块,其产量结构因子变异情况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17个高产群体产量性状变异最大的是穗总粒数,实际变幅为81.0898.81粒,平均值为89.25粒,变异系数CV=6.01;变异幅度居第二位的是有效穗,实际变幅为383.85451.2万穗/hm2,平均值为416.85万穗/hm2,变异系数为3.91;变异幅度居第三位的是株高,实际变幅为87.01102.78cm,平均值为93.02cm,变异系数为3.80;结实率的变异幅度居第四位,实际变幅为82.85%95.75%,平均值为90.88%,变异系数CV=3.27;穗长的变异幅度居第五位,实际变幅为13.5515.12cm,平均值为14.34cm,变异系数CV=2.49;千粒重的变异幅度居第六位,实际变幅为24.1825.89g,平均值为25.52g,变异系数CV=1.19。变异分析表明,双晚秀水52高产群体的株高、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变化空间较大,说明双晚秀水52获取高产的途径较多,只要通过栽培措施对群体进行有效调控,使各经济性状协调发展就能实现高产。从17个实收产量8 250kg/hm2以上田块产量结构因子变异情况分析,得出秀水52产量在8 250kg/hm2以上主要产量性状95%的置信区间为:株高91.3494.70cm,穗长14.1714.51cm,有效穗409.05424.65万穗/hm2,穗总粒数86.7091.81粒,结实率89.46%92.29%,千粒重25.3825.67g,预估产量8 481.58 735.9kg/hm2。 4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剔除通径分析中对产量直接效应不显著的性状,利用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这3个对产量直接效应显著或较显著的性状,建立与产量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160.34+20.25X3+2.07X4-0.24X5(1) 对方程(1)进行F测验(见表4),F=10.147F0.01(3,21)=4.68,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该模型拟合得较好,有可靠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用来预测秀水52的产量。 运用微机模拟,上述产量模型8 250kg/hm2以上三性状95%置信预测区间为:有效穗416.857.8万穗/hm2,穗总粒数89.252.55粒,结实率90.88%1.41%。三性状取平均值时预测产量为8 608.65720kg/hm2左右。 5结果与讨论 (1)相关分析表明,双晚秀水52株高、穗长、密度、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为正向相关。主要经济性状之间,株高与穗长、密度、有效穗、千粒重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穗总粒数的相关达显著水平,与结实率为正向相关;穗长与穗总粒数间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密度、有效穗、千粒重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与结实率间呈微弱的负向相关;密度与有效穗、千粒重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穗总粒数呈较小的正向相关,与结实率呈微弱的负向相关;有效穗与穗总粒数的相关达负向显著水平,与结实率、千粒重为正向相关;穗总粒数与结实率间为负向相关,与千粒重间为正向相关;结实率与千粒重呈负向相关。 (2)通径分析表明,在7个主要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最大,Px4y=0.552 6;其次是穗总粒数,Px5y=0.422 2;结实率居第三位,Px6y=0.326 2;株高、穗长、密度对产量有正向直接效应,千粒重对产量为微弱的负向直接效应。由此说明争足穗、攻穗粒、提高结实率是双晚秀水52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 (3)通过对17个高产田块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变异情况分析,秀水52作双晚产量在8 250kg/hm2以上主要性状95%的置信区间为:株高91.3494.70cm,穗长14.1714.51cm,有效穗409.05424.6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86.7091.81粒,结实率89.46%92.29%,千粒重25.3825.67g,预估产量8 481.58 735.9kg/hm2。 (4)通过3个对产量直接效应显著或较显著的性状与产量相关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60.34+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