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应对压力的议论文_第1页
【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应对压力的议论文_第2页
【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应对压力的议论文_第3页
【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应对压力的议论文_第4页
【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应对压力的议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应对压力的议论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上师生展开互动与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即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既是一种教学行为,又是一种评价行为,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 一、有效的合理应对需要倾听、引导 有效的合理应对首先表现在老师的倾听上。倾听是一种艺术,当学生提问或回答时,老师应始终关注学生,说得好时是欣喜,说得结巴时是耐心,不知如何表达时是期待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能够表达感情;老师的耳朵有魅力,能够听出细微变化;老师的嘴巴是灯塔,能引导学生的学习之舟平稳前行。不但老师要做出榜样,还必须培养学生静心倾听别人提问、发言的习惯,听出发言者的主要意思,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要认真辨析提问或回答正确与否,要能抓住有价值的地方,并思考如何评价、应对,这是有效理答的关键。有些老师处理较简单、机械,如“问得不错”,“你回答得真棒”,“很好”,至于“好”在哪里?不得而知。其他学生也难以从这个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中得到启发或借鉴。所以,老师的理答应该是一个梳理、引导的过程。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有位学生问:“冰心奶奶说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解诗意,是一个比较单纯的问题,可以老师回答,也可以请某个学生回答,如果就这样过去,实在是太可惜,资源没有用足!我们来看老师是怎样理答的: 生1:冰心奶奶说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师:这位同学还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谁来帮帮他。 生2:这句话的意思是,游人不知道春在哪里,只拣儿童多的地方去就能找到春天。 师:这位同学现在知道诗的意思了吧?我想请你再看看课文,冰心的这句诗从何而来的。 生1:她是把前面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说的。 师:为什么要反过来说呢?原来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而找游人”,现在是“游人不知道春天在哪里而找儿童”,这一反是不是有矛盾? 生1:(不解地看着老师) 师:你看,这是一个问题吧?诗句意思不难理解,我们可以自己探索一下,不必提问了。我们要问的是透过诗句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这样问才有价值。 生1:(点头)我还想问问,找到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吗? 师:你这个问题就很有价值,从儿童那里能找到春天吗?我们一起来随着这群孩子找一找,看看谁先发现了春天,这个春天又有什么特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没有单纯地对待学生的提问,而是从他的提问引申开来,帮助学生理解哪些问题值得问,怎么问才有价值,这是很好的方法指导。同时,又由这个问题带出新问题,把教学引向深入。可以说,老师从一个简单提问入手,做了一次有效理答。 二、有效的合理应对需要换位、追问 课文的中心句是我们展开教学的依托,很多学生会以此设问。狼和鹿(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课,学生会问:“为什么狼成为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教师可设计问题:“在你们心中,祸首和功臣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逐步形成共识:功臣是指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有褒扬的意思;而“祸首”则是指造成巨大破坏的首要分子,有贬斥的意思。然后让大家讨论:“狼在你心中是好的,还是坏的?鹿呢?”当学生表达出传统观念和自己心里的想法后,再围绕“这里的狼和鹿是不是改变了性情?如果不是,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给学生搭建了阶梯,把他们的思维逐步转变过来,从而对“食物链”和“自然法则”有了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善于运用追问的手法,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学习夕阳真美(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第3自然段时,有学生问:“天上的云就是这三种颜色吗?”老师回答:“看见了吗?在黄色、红色、紫色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呢!里面还藏了一些其他颜色的云。谁来说说?”学生又说了不少,老师追问:“你能用一个描写颜色的成语来概括我们说的这么多颜色吗?”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等词语,也体会到了夕阳西下时云彩颜色丰富的美。接着,教师又追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夕阳是怎么把这么多颜色染上去的?”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的说夕阳是个染发师,把云彩打扮得艳丽多彩;有的说夕阳是个仙女,织出五彩的绸缎;有的说夕阳是魔术师,只要轻轻一点,云彩就千变万化起来;有的说夕阳是爱画画的孩子,把颜料泼在了云彩上了通过追问,夕阳的美丽变幻成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把夕阳和云彩变成了幻想中可亲近的事物。 三、有效的合理应对需要迂回、思辨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时候,他们也会问一些刁钻问题,让老师一时没法正面回答。这时,教师不妨来个迂回策略。比如,在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时,有位学生这样问:“老师,聂将军这样对待日本人的后代,这不是以敌为友吗?”这样的理解有点片面,但老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做了这样的应对: 师:是啊,聂将军为什么要如此厚待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呢?他是怎么解释的? 生:聂将军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绝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师:在聂将军的眼里,日本人是怎样的? 生1:日本人是残忍的。 生2:日本人中也有无辜的、善良的。 师:对于那些残忍地杀害我们的同胞、践踏我们土地的日本人,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决不姑息。还记得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吗? 生1:记得,课文写中国守军把鬼子打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生2:打得日寇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生3: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那才叫打得痛快啊!但对旅居中国的日本的无辜百姓,如果我们也像对鬼子一样杀戮,日本人民会怎么看我们?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师:理解聂将军的做法了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 生1:我看到了一位恩怨分明的将军。 生2:我看到了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将军。 师:是啊,不伤害日本孩子,并不表示我们漠视家仇国恨,也不代表我们软弱害怕,而是我们宽容仁爱,不残害无辜。因为我们是正义之师,为正义而斗争,光明磊落。这是聂将军的大将风度,也是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这位同学,聂将军厚待两个日本小姑娘,是因为他没有把日本人民看作敌人,所以也就不存在“化敌为友”之说,这样回答你能理解吗? (学生点头。) 师:现在,我们带着对聂将军深深的敬意,一起来读读聂将军与两位日本小姑娘这段难忘的经历 “聂将军不是以敌为友吗?”这小小的质疑,引出了教学的“变动”,教师通过延时回答,引领学生在对日寇和对日本平民的不同态度上做了一次探究,明白了两者的差别,理清了认识,可以说,这是一次高明的理答。这里要老师们注意的是,延时回答并不是不回答,在适当的时候,老师还是要特意关照一下提问的学生。就像上面片段中,老师在理清认识后对提问的学生说:“这位同学,聂将军厚待两个日本小姑娘,是因为他没有把日本人民看作敌人,所以也就不存在化敌为友之说,这样回答你能理解吗?”只有这样,才算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理答。 有时,学生的提问真可谓是天马行空神游而来。这时,老师如何理答呢?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有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等太阳出来山中云雾散后,贾岛不是就能找到隐者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的,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有的说,不行,因为山中草木茂盛,即使浓雾散去也不容易找到隐者。两种意见各不相让,怎么办?老师先肯定同学敢于提问,然后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经过反复交流、碰撞,最后得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