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电脑系统版本信息_第1页
修改电脑系统版本信息_第2页
修改电脑系统版本信息_第3页
修改电脑系统版本信息_第4页
修改电脑系统版本信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改电脑系统版本信息 如何修改系统属性 不少朋友也想了解 JS 是怎样修改这些电脑软、硬件信息的,本人也不例外。找 来文章一份与网友分享。 首先将 C:WindowsSystem32 文件夹下的 sysdm.cpl 文件复制一份出来, 然后用资源工具 EXESCOPE,打开复制出的 sysdm.cpl 文件,展开“资源对 话框101”分支。在右侧一共有 9 个“Link Window”。除了第 4、5 个外,把 另外七个的“可见”属性去掉(即去掉右侧“可见”前的钩),目的是在检测系 统属性时只显示第 4、5 个的内容。 选 中 第 4 个 “Link window” , 在 “ 标 题 ” 栏 输 入 文 字 “Intel(R) Pentium4(R)处理器”;在第 5 个“Link window”的“标题”栏中输入“4 GHz, 2048 MB 的内存”等信息(连内存信息也一并改了。数字可随意输入,但不可过 长,否则显示效果较别扭);再将第 4 个“Link window”的“Y”坐标值改为 “149”,将第 5 个的调整为“170”,以占据原来第 1、2 个“Link Window”的 位置。 修改好后保存该文件,接下来只要用该文件替换原始文件即可。不过, 在替换过程中,但是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 文件保护功能会“作祟” 。使用的 是 Windows XP+SP2 系 统 , 要 把 修 改 后 的 sysdm.cpl 文 件 复 制 到 C:WindowsSystem32 中替换原文件有些麻烦SP2 强大的文件保护功能会自动 还原原始文件。 我并不想禁用文件保护功能,所以借助文件替换工具 Replacer(下载地 3.telus./_/replacer/Replacer.zip)解决了这个问题。址将下载回来的文件解压到任一文件夹,双击“replace.cmd”出现命令提 示符窗口,将 C:WindowsSystem32sysdm.cpl 文件拖到其中,回车;再将修改过 的 sysdm.cpl 文件拖入其中并回车,输入“Y”后按回车,这样就能替换掉系统 文件了(在弹出的 Windows 文件保护时请点“取消”)。 至此,想要的 4GHz 的 P4 CPU 终于“出现”!心动了吧?那就赶快动手 吧。破解方法是在运行里输入:dxdiag 让微软自带的工具来检测。 也许是各人系统版本不同,如果完全按上面方法,在我的机子上不能修 改出来,故我稍有改动。下面是我的修改过程。 1、把 sysdm.cpl 复制到某个文件夹,另再备份一个。 2、 eXeScope 打开复制出来的 sysdm.cpl, 用 按上文, 但我改第 4、 个 Link window 5 总不能成功,所以干脆改第 6、7、8 个 Link window。没改动的那些 Link window 我只留下第 1 个可见(因为我要让它显示我改的版本信息,即“米格 1.44 专用 版”的位置),其他的都取消“可见”,勾选“禁用”。另外对话框的位置不一 定用改坐标值的方法,打开对话框器直接拖放更方便直观。 - - -3、还可以展开“字符串”“12”,在右边修该系统版本名称。 4、修改过程可以关闭 eXeScope(关闭前要保存),再双击 sysdm.cpl 看修改效 果。满意后就借助 replacer 替换 System32 里的 sysdm.cpl(按上文)。不满意 继续修改。- - -看着蕃茄的 LOGO 不爽,不如换为自己的 LOGO 啦。这个简单,不用什么工具,自 己做张小的 BMP 图片换掉System32 里的 OEMLOGO.BMP,再打开 OEMLOGO.INI 修 改一下里面的内容,这系统就属于你的啦。 最后说明,以上修改方式非常肤浅,性能是没有任何提升的,玩玩而已,而且稍微深入 查看就露馅了,如运行 dxdiag 或打开“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等。 系统版本修改秘籍 在微软的系统家族中 XP 无疑是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当然也是接受用户挑战最 多的系统。系统版本和系统功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方面,有关这方面的技巧数不胜数。本文 以期能够拾漏补遗,挖掘一些实用的新技巧。 一、改造版系统按需改造 改造版系统集成了常用的工具并且进行了优化然后做成系统映像进行发表, 无疑方便了 大家的使用。 但由于用户的电脑水平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用户。 因此,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成了必然。下面我们就以精简版的系统改造为 例进行说明。 1、添加遗失的系统组件 精简版系统小巧玲珑,运行效率高,当然这是以精简系统组件为代价的。在使用的过程 中,我们可能因为缺少某些组件用起来非常不变。其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系统组件。 (1).添加帮助 XP 系统有着完善的帮助功能,它是我们学习系统基本操作及解决系统故障的好老师, 但大多数精简版 XP 中,它都会被“优化”掉。当单击“开始”菜单中的“帮助和支持”时, 会弹出如图 1 所示警示信息。 修复的方法是:右击桌面“我的电脑”,依次选择“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 在服务窗口右侧双击打开“Help and Support”,将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然后单击“启 动”按钮启动该服务。在安装了完整版 Wondows xp 的电脑上,将 C:WINDOWSHELP 文件夹 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安装精简版电脑的同名文件夹之下。最后,右击文件 C:Windowsinf PCHealth.Inf,选择“安装”,按提示放入 Windows XP 安装光盘,在“文件复制”下 输入 X:i386 即可(X 表示光驱盘符)即可。(图 1) (2).找回 XP 自带的应用程序 在制作精简版 XP 的过程中,还会删除一些不常用的组件,比如系统自带的录音机、系 统还原等。如果被精简的程序中恰好有你所需要的,不用着急,我们可借助 XPlite 轻松恢 复。 第一步:运行 XPlite,将 XP 安装光盘放入光驱,然后切换到“Windows 文件保护”(W FP 选项卡), 单击其下的“已关闭”, 再单击“应用” ,直到显示出的状态值为“Disabled”。 因为下面的操作涉及到保护的系统文件,所以必须关闭 WFP。(图 2)第二步:切换到“安装/卸载组件”选项卡。在这里会发现,凡是被精简掉的组件都是 未选中状态。点击勾选需要恢复的组件, 单击“下一步”,被选中的组件就会添加到系统中。 因为添加的过程实际就中从 XP 安装光盘提取文件, 所以插入的光盘必须是 XP 完整版而不能 为精简版。(图 3) 2、一劳永逸修改安装映像 上面的修改,安装一次系统就得重复一次,如果在安装映像文件中直接修改,重装系统 就不必如此麻烦了。另外映像文件已制作完成,但其中的部分程序已经过期(如:QQ),这时 也需要更新映像文件。精简版系统,一般会提供 GHO 映像文件,这可以通过 GhostExplorer 打开并修改。下面我们就以“雨林木风 Ghost 版”为例进行说明。 (1).提取 Ghost 映像文件 首先将“雨林木风 Ghost 版”光盘插入电脑,接着运行 UltraISO,单击“工具制作 光盘映像” 按提示指定保存位置并输入文件名, , 然后根据向导即可完成光盘映像的制作(本 例映像文件名为 ylmf.GHO)。 接着用 UltraISO 打开 ylmf.GHO, 将其中的 ylmf.GHO 拖到硬盘 的任意位置备用。(图 4) (2).修改 Ghost 映像文件 下面,我们即对提取出的 ylmf.GHO 文件进行手术。 为系统打上自已的烙印:第一步:运行 GhostExplorer,打开 Ghost 映像文件 ylmf.GHO,可以看出它下面的文件 夹结构与安装好后的系统分区几乎完全相同。展开 sysprep 文件夹,右击其下的 sysprep.i nf,选择用记事本打开然后找到相关的项进行修改。(图 5) 第二步:用记事本打开 WINDOWSsystem32 下的 oeminfo.ini,凡是等号后的内容都可 据自已的情况进行修改。比如“Manufactuer=”后的值就是“技术支持信息”我们可以自行 修改。(图 6) 第三步:打开 WINDOWSsystem32 下的图片 oeminfo.bmp,修改为其他图形。经过这几 步修改,系统就深深打上你自已的烙印了。 (2).过时软件要更新 当重新启动用以前打包的 Ghost 镜像时, 可能有些软件已经过时, 也可以想办法对它们 进行更新。下面以千千静听为例说明: 在 GhostExplorer 中打开 WINXPSP2。GHO,将“ProgramFiles”文件夹下的“TTPlayer” 文件夹(千千静听安装目录)删除。 将硬盘上安装千千静听版文件夹,拖到 GhostExplo rer 窗口中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即可。(图 7) 这一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绿色软件。应用类似的方法对所有的软件进行更新后,在 Gho stExplorer 中单击“文件编译”重新编译映像就可以了。 二、深入挖掘,增强系统功能 深入挖掘, Windows 系统的功能足够强大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有些不便。其实,只要我们深 入挖掘就能够使得系统功能得到提升,完成一些非常任务。 1、让 FAT32 拥有 NTFS 权限功能 默认情况下,NTFS 格式的分区可以使用权限设置,通过权限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限制 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比如禁止用户打开可者删除。 不过, 有些文件我们只能放在 FAT32 分区, 比如一些 DOS 下使用的数据恢复程序、 GHOST 恢复程序等, 如果放在 NTFS 分区就不方便在 D OS 下访问。其实可以借助磁盘管理工具把 FATS32 分区装到 NTFS 目录中,让 FAT32 也能使 用权限功能。 第一步:在本机任一 NTFS 分区(如 D 分区)新建一个目录 gslw,并在 D:gslw 下新建目 录 E。单击“开始运行”输入“pmgmt.msc”。启动“磁盘管理”后依次展开“存储 磁盘管理”,在右侧窗格的 E 盘上右击,选择“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在打开的窗口中单 击“删除”,将 E 盘驱动器号删除。(图 8) 第二步:返回“添加驱动器号或路径”窗口,点选“装入以下空白 NTFS 文件夹中”, 单击“浏览”选择 D:gslwE。这样我们就把无盘符的 FAT32 分区“塞”到了 NTFS 目录, 现在就可以右击 D:gslw 选择属性,然后单击“安全”标签进行权限设置。(图 9)这样既可以通过权限设置保护 FAT32 分区文件, 同时又不影响 DOS 下对 E 分区的访问(因 为 E 分区只是在 windows 中没有盘符,DOS 下仍会自动分配盘符)。 2、让分区盘符因用户而异 对于保存重要文件的分区,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删除盘符的方法保护其中的文件。不过, 默认情况下,删除盘符后本机所有账户都无法访问。比如,E 盘专门用于保存私人文档,现 在希望其他账户使用电脑时看不到 E 盘,但是自己登录时则不要限制。借助任务计划和 dis kpart 命令就可以实现。 第一步:启动记事本程序输入如下内容保存为 remove.txt,复制到 c:windowssyste m32。 select disk 0 select volume 3 remove 上述命令的意思是将第一硬盘的卷 3(即 E 盘)的盘符删除。 同样输入下列添加盘符命令 保存为 add.txt,复制到 c:windowssystem32。 select disk 0 select volume 3 assign 第二步:打开控制面板中的“任务计划”,新建一个“计算机启动时”运行的任务,然 后将任务属性中“运行”命令设置为“c:windowssystem32diskpart.exe /s c:window ssystem32add.txt” 运行的账户是自己登录账户, 。 这样只要自己登录就会自动分配盘符。 同样的,设置本机其他账户登录时运行“c:windowssystem32diskpart.exe /s c:wind owssystem32remove.txt”即删除 E 盘盘符。(图 10)3、让文件权限限制因程序而异 对于保存在 NTFS 分区上的文件,我们可以使用拒绝权限阻止任何用户的访问。不过, 权限是针对用户才生效,现在我们可以把权限改选为针对具体程序生效。比如,保存在 NTF S 分区 D:txt 下的是自己的私人日记文档, 平时不希望任何人访问该目录, 要求只在运行 c: windowsnotepad.exe(记事本)时才可以访问该目录。 第一步:右击 D:txt,切换到“安全”标签,把账户列表中所有账户控制权限设置为 “拒绝”,阻止任何用户对该目录访问。 (图 11)第二步:启动记事本输入代码“echo y|cacls D:txt /G gslw:F & c:windowsnote pad.exe”保存为 my.bat,放置在 c:windowssystem32。其中“echo y”用于确认赋予用 户 gslw 对 d:aa 访问权限为完全控制。 这样, 当我们需要运行 c:windowsnotepad.exe 的时候, 只要运行 my.bat 即可启动程 序,同时可以访问保存日记的目录。如果不运行这个日记程序,本机任何人都打开保存日记 的目录。 同上, 再制作一个删除账户访问本机脚本, 实现每次关机后自动限制任何用户对 D: txt 的访问,代码是“echo y|cacls D:txt /P everyone:N”。(图 12) 4、能否使用 U 盘与用户相关 默认情况下插入优盘后会自动被系统识别, 这样安全性较差, 可借助 Runas 命令给优盘 使用加上一把锁。 第一步:打开注册表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 lSetServicesUSBSTOR”将其导出为 enableU.reg,放置在 D:。使用记事本打开 y.reg, 将其中的Start=dword:00000003 更改为Start=dword:00000004, 然后另存为 disableU. reg,也放置在 D:。其原理是将 00000003 改为 00000004 后系统就不识别 U 盘了。(图 13)第二步:打开控制面板中的“用户账户”,按提示创建一个名为 enU 的系统管理员账户 并设置密码。接着打开记事本创建一个 u.bat 脚本放置在 d:,u.bat 的内容为“echo off & runas /user:enU reg import d:enableU.reg” 第三步: 现在把上述脚本快捷方式发送到桌面, 同时把快捷方式命名为 “开启优盘使用” 。 同时,进入组策略器设置一个关机脚本,脚本运行的命令是“reg import d:disable U.reg”,实现每次关机后导入 disableU.reg 禁止使用 U 盘。以后要用优盘时,必须要先运 行桌面上的“开启优盘使用”,输入正确密码后,再插入优盘即可。(图 14) :探究系统技巧,挖掘系统潜能是系统爱好者不懈的追求,就让我们从拾漏补遗开 始吧! 如何修改时区(TIMEZONE) 分类: 现在的集群软件,大部分都需要多台机器的时间差不能超过 1000 秒,所以如果 用户都用 date 命令去修改时间,这个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然而,有时候两台 机器的时间虽然一致,但是时区却不同,那么用户就不得不去修改机器的时区, 这个修改在不同操作系统是不同的, 所以这里分别介绍一下主流操作系统修改时 区的方法: Solaris: 在 solaris 中,修改时区需要修改/etc/TIMEZONE 文件,其中的 TZ=PRC 就表示 中国时区,我们可以将其替换为 TZ=US/Pacific,再重启机器,就将时区修改为 美国太平洋时区了。 这里需要注意三点: 1,在 X86 的机器上,需要再执行如下命令,更新/etc/rtc_config 文件: # rtc -z zone-name(这里的 zone-name 就是/etc/TIMEZONE 中 TZ 的值) # rtc -c 2,到底有多少中时区可以选择呢?我们可以进入/usr/share/lib/zoneinfo 目 录,其中有很多目录,包括 US,也有很多文件,比如 PRC;这表示 US 下还有很 多时区,而 PRC 就是统一的时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 TZ=PRC 和 TZ=US/Pacific 这两种不同的形式。 3,需要重启系统使之生效。 Linux(Redhat and Suse): 1,在/usr/share/zoneinfo/目录下查询想要更换的时区名称,修改同上 2,将原有的 localtime 文件移走; # mv /etc/localtime /etc/localtime-old 3,做新的 localtime 文件,将对应的时区文件链接过来 #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4,与硬件同步 # /sbin/hwclock -systohc AIX: 1,查看当前时区(其他操作系统是 date 命令即可) cat /etc/environment (查找 TZ 所在行) 2,为了妥善起见,建议使用 smit 修改时区 smit chtz 3,所有的时区信息在/usr/share/lib/zoneinfo 目录 HPUX: 1,# set_parms timezone,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来修改时区。 所有 Unix 系统(不包括 Linux),可以通过 echo $TZ 来查看当前时区。 2,修改/etc/TIMEZONE /etc/default/TZ ,重启Re: Change timezone in HP UX 11.31Post optionsset_parms timezone was already covered: that is the standard way to change the system default timezone.But if youre running legacy software, you might need to ch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