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_第1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_第2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_第3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_第4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4,.,5,.,6,.,7,.,8,连一连,.,9,判一判(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由三个营养级所构成的食物链。()(3)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c,.,11,跟踪训练(2013安徽师大附中)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特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13,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自养型生物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异养型生物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小型肉食动物异养型生物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大型食肉动物异养型生物,.,14,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加上分解者可组成生物群落,加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组成生态系统。,.,15,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2)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16,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在食物链中间某一营养级突然增多,短时间内,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下一营养级的数目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上一营养级生物数目增多。(3)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短时间内:增加。而长时间: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总体比之前多)。(4)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死亡,导致食物链缩短,天敌数应该增加,因为获得更多能量。,.,17,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B,.,18,(2011高考海南卷)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19,(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20,【答案】(1)4第三、四营养级捕食和竞争寄生(2)小于增强(3)分解者不能,.,2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2,物质循环的“物质”指的是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23,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24,碳循环,.,25,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主要)、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传递途径:,CO2和碳酸盐,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固氮作用不可以),CO2,含碳有机物;,食物链和食物网,.,26,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碳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形式: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CO2,CO2,.,27,碳循环各成分的辨别,1.看双向箭头。找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2.找出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由箭头指向它,.,28,A:大气中二氧化碳库D:生产者F:初级消费者E:次级消费者B:三级消费者C:分解者,.,29,1:生产者4:大气中二氧化碳库2:消费者3:分解者5:呼吸作用6:光合作用7:呼吸作用,8,8: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0,A:生产者C:大气中二氧化碳库D:初级消费者E:次级消费者B:分解者,.,31,(2013吉林一中高二检测)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D,.,32,(2013安徽安庆高二检测)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B,.,33,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应对措施: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化石燃料燃烧、滥伐森林,.,34,(2013浙江杭州模拟)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3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C,.,36,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3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温度、颜色、磁场、电等)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信息素:动物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如鸟急速起飞,给同伴报警;蜜蜂跳舞),.,38,信息传递的作用(重点及难点)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个体)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对种群)3.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对群落和生态系统),.,39,比如草原返青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害虫的防治:化学防治(杀虫剂,污染大)、机械防治(费时费力)、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寄生虫,效果好,无污染)注意:用性外激素(化学信息)诱杀雄虫属于生物防治。信息传递是的。,双向传递,.,40,判一判(1)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2)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4)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杀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5)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作用。(),.,41,(2013北大附中月考)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光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答案】C,.,42,(2013大连第二十高中高二检测)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A,.,43,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D,.,44,(2013湖北黄冈中学高二检测)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A,.,4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的基础。,负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46,: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稳定负相关,恢复力稳定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47,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则食物网就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则反。,.,48,判一判(1)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3)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4)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5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51,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D,.,52,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C,.,5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