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的必修二的复习资料详解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导语】必修二是高一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下面大将为大家带来必修二复习资料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这是占主导地位和制约古代社会土地关系发展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井田制时代,土地是不准任意买卖和交换的。但在井田制崩溃的过程中,新兴地主不但把自已占有的土地习惯性地作为自已的私产支配,而且对原来井田以外空闲土地的开垦也更为普遍。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自耕农的土地私有: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君主私有土地:君主的私有土地是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君主土地私有制实际上应该是名义上的国家土地所有制。一般国有土地包括山林川泽、苑囿园池、牧苑、垦田和荒地,凡是不属于私人所的土地都是国有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五、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六、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 _都采取重农,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 _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细作。 6、铁犁牛耕。 7、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特征: 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经营范围和作坊规模较官营手工业小,产品主要在市场销售 “重农抑商”政策下,发展曲折。 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设问:私营手工业是个体独立经营方式,它与家庭手工业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什么?私营手工业进行的是商品生产,产品流入市场。 二、手工业成就 1、织女的劳绩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A、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养蚕缫丝技术了。 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B、西周到西汉,丝织工艺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C、西汉:素纱禅衣是当时丝织技术成就的代表,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 D、唐宋:唐的缂丝技术(介绍缂丝技术),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E、明清:南京、苏州、杭州成为三大丝织中心。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2)棉纺织业: 成果 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线。 影响 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设问:比较各种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回答:棉布物美价廉、保暖、御寒、耐用。能适应各阶层人民的使用。而丝贵重。麻粗糙。 丝织品穿着舒适,但价格昂贵,且易于破益。麻织品质地粗糙,且保暖性能较差。棉花容易种植、保暖性好、加工方便,棉布价格低廉、穿着舒适、结实耐用等。 设问:既然棉花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棉花种植在汉代就在西域出现,但一直到明代后期才成为人们主要衣料? 回答:棉花要去籽,弹棉,纺纱技术需改进。自宋末到明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遍及全国,为棉纺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元黄道婆将海南的先进工具推广到内地,并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问题探究直到18世纪末,美国仍用手摘除棉籽。珍妮织纱机出现前,欧洲人还不能够同时纺两根线。对比中国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欧美。 2、金属冶炼技术:金属冶炼是生产力显著进步的标志。它是我国较早形成的手工业部门,它经历了由冶铜到冶炼铁的历程。 (1)冶铜技术: 设问: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指哪个时期?为什么称青铜时代?体现在哪些特点中? 参考: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被称为青铜。青铜时代指从夏(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1世纪)到春秋末(公元之前5世纪),历时15个世纪。辉煌表现在: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如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数量多;种类齐备(有礼、兵、乐、饮食器、生产工具);技术精湛。 (2)冶铁与炼钢技术 设问:我国冶铁炼钢始于何时?其技术进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技术具体做法怎样?由铁到钢其原理是什么? 参考:春秋。技术进步:冶铁经历了由块炼铁到生铁的进步。炼钢经历了春秋时的块炼钢到西汉的炒钢、铸铁脱碳钢,再到北朝的灌钢法的进步。其原理是改变铁的含碳量。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以含碳量多少分为块炼铁、钢、生铁,含碳量达0.05%为块炼铁,达0.05%-2%为钢,2%-6.67%为生铁,因此在冶炼时改变铁的含碳量就可以改变质量。冶铁并非我国首先发明,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却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概念解析块炼钢:将块炼铁反复加热锻打,挤出杂质,并在与炭火接触中增碳变硬,锤炼成钢。这种方法劳动量很大,效率低下。但块炼钢的性能远远优于生铁和熟铁。 概念解析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灌钢法的出现,提高了钢的质量,产量大增,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钢广泛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用木炭做燃料。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用煤治铁已经相当普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设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煤的使用你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煤的使用提高冶金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延缓水土资源的破坏,有利农耕生产。但煤的使用造成大量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 为什么煤的使用是冶金史上的一大飞跃? 因为煤的火力远胜木炭。炼的钢铁硬度、质量大大提高。 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治铁,明朝流行开来。3、陶瓷业的发展: (1)陶器 陶是以粘土烧制而成,主要产地在黄河流域。 设问:陶器为何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说明了什么?从色彩看,陶有哪几类? 参考: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如:人们要求储存粮食,要求有煮熟事物的器皿和汲水的的盛器等;农业的生产使人们具备一定的科学,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较多了解;用火经验,火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说明了农业是手工业的基础。 彩陶、黑陶、白陶 陶器为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2)瓷器: 陶、瓷是怎样的关系,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 从制作原理上说,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制作流程大致相同。 本质差异:用料不同:陶是以粘土烧制而成;瓷是瓷土烧制而成;烧制温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陶易吸水;瓷无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透光率不同:陶不显示出光泽,而瓷器可以透光,折射出光泽。 瓷器的优点:强度大于陶器,原材料材料便宜且分布广泛。 制瓷的不断进步: A、东汉晚期,我国已经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B、唐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负有盛名的有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要点点拨“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反映出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瓷器的使用日益普及。 C、宋代:,瓷器生产水平继续提高。景德镇成为“瓷都”, D、清代:粉彩和珐琅彩瓷器烧制技术 瓷器的外传及影响 至迟从唐代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三、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规模有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领先世界地位。 2、经营方式从家庭副业,小作坊到大规模手工伯坊,工场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4、 _重农抑商,手工业从属于农业。 总之,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在冶金、纺织、陶瓷等部门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经营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它在农耕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古代商业的繁荣 1、先秦时期: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 (1)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 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 (2)西周:商业由官府控制: 当时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国家垄断。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然是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即官方垄断商业,商人由政府供给衣食,为政府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时期: 表现: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如范蠡、吕不韦)。 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1)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2)汉代: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如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商旅往来频繁 4、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表现:长途贩运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海外发展迅速。 5、明代:形成商帮,出现会馆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二、“市”的发展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明码标价 汉代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坊”)严格分开。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六朝草市形成 唐代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清商业区繁华 “市”发展的阶段特征: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课后【自我测评】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1)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2)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三、商人的活动 1、商人的生活方式: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2、发达的商运:商运集中 方式:水运:俞大娘航船 陆运:丝绸之路 海运:海上丝绸之路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原因:“币制改革” “国民经济建设” 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人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骨科护理学选择题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与流通政策法规解读与应对策略报告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教学效果评估策略报告
- 解析卷福建省永安市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训练试题
- 养老服务协议范本
- 威海市编导岗位国企招聘笔试题
- 2025地形图保密承诺合同涉及国家重要交通线路规划
- 2025版智慧城市照明系统日常维护及升级合同
- 2025版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软件销售与技术服务协议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路径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SMART200与ACS510通过modbus通信控制启停
- 山西省临汾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项目领导班子竞聘面试评分表
- 皮肤科常见疾病学习课件
- 工序质量报验单
- 斜屋面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