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年产6000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公司年产6000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公司年产6000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公司年产6000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公司年产6000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6 第三章 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6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6 第二节 产品需求分析 14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第四章 改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0 第一节 改造的主要内容 20 第二节 改造的目标 30 第五章 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31 第六章 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33 第一节 人员培训 33 第二节 技术来源 34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5 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36 第一节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36 第二节 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 38 第三节 财务评价指标 38 第四节 财务分析结论 41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第五节 社会效益分析 41 第九章 节能措施 43 第一节 概 况 43 第二节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4 第三节 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分析 45 第四节 节能评价结论 46 第十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47 第一节 环境和生态现状 47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7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8 第四节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49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0 第一节 劳动安全 50 第二节 消 防 52 第三节 小 结 54 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55 第十三章 结 论 59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三、建设规模与目标 本次技术改造不新增建筑物, 通过 购进新设备 56 台(套)替换原有旧设备,促进该公司设备的升级。 同时根据引进的新设备进行工艺流程的改进。 本次技改后,该公司 气流纺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6000 吨 ,主要产品 有 10s、 12s、 16s、 21s 棉纱 ,产品档次将有较大提高。 四、项目性质 技术改造 五、建设期 建设期为 10 个月 ,具体建设时间为: 2009 年 2 月 11 月。 六 、 技改主要内容 (一)购进新设备 本次技术改造共需购进新设备 56 台(套),其中梳棉机 32 台,并条机 12 台,纺机 12 台。 (二)工艺流程的改进 技改后工艺流程: 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气流纺工序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1、清花工序 棉机 +(金属探测仪) +棉机 +棉机 +两路配电器 +2棉箱 +微除尘 +2手成卷机 2、梳棉工序 速梳棉机 32 台 3、并条工序 速并条机 12 台 4、气流纺工序 气式高速转杯纺机 12 台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经测算,该项目 总投资 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铺底流动 资金 元。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建设期利息, 建设投资中 建筑工程费 105 万元, 设备购置费 1888 万元,安装工程费 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元,元 ,建设期利息为 元;铺底流动资金占全部 流动资金的 30%,即 元。本报告财务分析全部按项目评价用总投资计算。 该项目总投资中,项目单 位自筹 元,中长期借款 1800万元。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000 吨气流纺 纱 技术改造项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原有 建筑面积 平方米 9454 2 技改后 生产规模 吨 6000 0s 吨 1800 2s 吨 1500 6s 吨 1500 1s 吨 1500 3 项目总投 资 万元 定资产投资 万元 设投资 万元 筑工程费用 万元 105 备购置费 万元 1888 装工程费 万元 程建设 其他 费用 万元 备费 万元 设期利息 万元 底流动资金 万元 4 资金筹措 万元 业自筹 万元 行贷款 万元 1800 5 经济指标 业收入 万元 10299 经营期平均 润总额 万元 营期平均 务净现值(税前) 万元 资回收期(税前) 年 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第三章 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 、主要建设条件 (一)地理位置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某 县 某 工业园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某 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 位于 山东长白山北侧,南部山区,北部平原,南高北低, 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 公里 , 西距济南 90 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 62 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 240 公里,距淄博市 37 公里,北至首都北京 550 公里 , 总面积 1252 平方公里,全县人口 。 (二)地形、地貌 某 地处黄河下游,境内山区、丘陵、平原、涝洼地貌典型,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北部平原 。 (三)城市现状 近年来 , 某 县委 、 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导 , 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 、 解放思想 、 干事创业 ,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 到“十五”末,全县完成地区生 产总值 成 “ 十五 ” 计划的 五年平均增长 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 , 人均 到 元( 3900 美元),是 “ 九五 ”末的 。 与此同时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五纵 五横 一外环的道路网络,与之相配套的给排水、电力、电讯、供热、供燃、园林及绿化等设施逐步完善,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促进了 该 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 方公里,县城区人口达到 12 万多人。 (四)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 某 县从根本上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阶段, 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工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体目标:建设经济全面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 环境美好的新 某 ,力争 2010 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 50 强,跻身全省前 5 位,基本建成现代化鲁中中等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资源禀赋、区域特征、环境条件,要建立龙头带动、多极支撑、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的空间发展结构,总体上分为四区。 南部低山丘陵生态涵养区。南部山区是 该 县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补给区,应禁止发展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杜绝不合理地开山取石、取土烧砖。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 业。 行政文化中心区。以老城区为依托,以城南新区为基础,南至西董,东至好生,作为 该 县行政文化中心区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建成全县的行政、文化、信息、商务、金融、居住和商贸中心。严禁生产性项目入驻该区域。 工业发展中心区。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一主一次”两个中心:首先以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形成开发区与邹长路、邹韩路两条重点产业带有机结合的“一园两带”发展格局的工业发展中心区 。 对该区域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成多个不同产业集聚区,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产业需求,形成统一的垃圾、污水处理和电力及水的供应 设施。其次,发展工业次中心 魏桥镇,提高对周围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生态农业发展区。北部平原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富,环境污染小,应限制污染项目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无污染项目。对其他类项目应积极引导,使之进入工业发展中心区和工业发展次中心区 。 (五)交通运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某 县道路运输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营运车辆 数量 的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全县已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拥有营运机动车辆 11000 辆,其中客运线路班车 210 辆,公交车 103辆,客运出租车 300 辆, 营运性货运汽车(含农用汽车) 3400 辆,年完成客运量 365 万人,完成货运量 510 万吨。 某 县的道路运输正向着运输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快速迈进,一个以科技教育为保障,以高等级公路为依托,以村村通客车,现代物流服务为特征,以城乡客运一体化为管理手段,运力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齐全,市场功能完善,行业行为规范的 某 道路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 六 )气象及水文条件 某 县地势西南部偏高,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年温适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环境宜人。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严寒。 据统计资料显示 ,其主要气候指数: 年日照率: 59% 62% 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39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均降水 : 589霜期: 186 195 天 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年均风速: s 年均地面温度: 冰冻期 : 12 月至翌年 3 月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最大冻土厚度 : 均水面蒸发量: 县地下水埋深较浅,约在 ,相应标高 ,地下水位稳定,主要靠雨水及河流渗补 ,动态变化受季节性影响 。 从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富含矿物质,对 混凝土无 腐蚀性。 (七 )工程地质 经钻探人员认定 , 勘察深度内分布的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为: 1、 耕土 褐色 以粘性土为主 , 含植物 根茎 及少量有机质 , 层底标高 层底埋深 部为素填土 , 埋深为 2、 粉质粘土 灰色 可塑 , 无摇振反应 , 切面稍光滑 , 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 层底标高 层底埋深 3、 粉质粘土 黄褐色 , 可塑 土质较均匀 , 无摇振反应 , 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 层底标高 层底埋深 4、 中粗砂 褐色 湿 松散 长石、辉石、辉岩屑等组成 , 含有少量砾径 3右辉岩质卵石 , 局部混粉土 , 均匀性较差 ,埋深 5、 粉土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黄色 稍湿 , 中密 土质较均匀。摇振反应较快 ,无光泽 , 干强度、韧性低。层厚 层底标高 底埋深 6、 粉质粘土 褐黄色 , 可塑 土质均匀 , 无摇振反应 , 切面稍光滑 , 干强度及韧性 中等。层厚 层底标高 层底埋深 7、 中粗砂 褐色 , 局部为灰绿色 , 很湿 , 密实。局部为砂砾 , 层厚 底标高 层底埋深 8、 粘土 黄褐色 坚硬 , 局部硬塑 , 无摇振反应 , 切面光滑 , 干强度及韧性高。层厚 层底标高 9、 粉质粘土 黄褐色 硬塑 含有铁锰结核。无摇振反应 , 切面稍光滑 , 干强 度及韧性中等。层厚 层底标高 底埋深 10、 粘土 棕褐色 , 坚硬 , 局部硬塑 , 土质均匀 , 局部为粉质粘土 , 含有铁锰结核 , 无摇振反应 , 切面光滑 , 干强度及韧性高。本层未穿透 , 最大揭露深度 控制厚度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八)环境卫生 场区内建设小型垃圾转运站和公厕,由环卫保洁人员负责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运废弃物、垃圾等。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纺织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纺织纤维加工量从1978 年的 300 万吨发展到 2006 年的 3000 万吨 ,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发展, 中国已 成为世界上纺织 服装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也是 纺织 服装出口第一大国, 纺织品 出口曾多年居全国出口商品之首。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2005 年 1 月 1 日,实行多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取消,这对中国纺织业又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纺织品服装可以自由进入所有国家市场,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同时要看到,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总趋势下,失去配额限制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将更趋激烈,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因此,配额取消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也是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纺织业必须寻找一 条新的发展路线:转变增长模式,以质取胜,树立知名品牌 ; 注重创新,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 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增进国际交流。同时,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提高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产品开发、全面提高国内纺织行业的产品竞争力,是中国纺织业应对后配额时代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世纪的中国纺织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纺织业仍将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织工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进入新世纪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我国纺织工业加快了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步 伐。国家确立了纺织工 业 “ 十一五 ” 发 展规划,主要目标是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引导投资方向,坚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实施以提 高 “ 三无一精 ” ( 无卷化、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 纱 ) 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 级。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技术,开发新型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坯布,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及高档服装面料需求。用信息化带动棉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推广连续化、自动化和生产、经营管理网络化,促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采用清梳联合机、精梳机 、紧密纺纱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喷气纺纱机、细络联合机和各类无梭织机。淘汰落后设备, 2010 年清梳联无卷化率达到 50%,精梳纱比重达到 30%,无梭布比重达到 70%,无接头纱比重达到 70%。 气流纺 属于国家鼓励和发展的新型纺纱技术。国家发改委在关于调整新增棉纺生产能力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 支持企业发展紧密纺、全自动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 ” 。本项目生产的 气流纺纱 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纺织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纺织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 要求。作为纺织品的头道生产工序,应为下道工序提供毛羽少、强力高、条干好的优质纱线,因此,仅靠普通的环锭纺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采用 气流纺 。然而目前全球 气流 纺纱锭严重不足, 气流 纺纱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产品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本 气流 纺项目的建设, 能够很好满足市场需求 。 第二节 产品需求分析 一、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 上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高档纺织品的主销市场 。 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纺织最终产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产品的消费约各占 1/3。 而美国和一些更发达的国家家用纺织产品已占到了 40%左右 ,并将超过服装成为第一大纺织消费品。从国际形势看,配额体制的结束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场地。由于原料和劳动力成本较低,发展中国家在与西方的竞争中逐渐胜出,如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由于商业利润减少,欧洲和美国的 很多 工厂关闭。全球家用纺织品贸易 额 ,目前估计在 100 亿美元,预期到 2010 年达到 230 亿美元。 近年来,国际纺纱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纺纱技术不断替代传统工艺。在新一代纺纱工艺中, 气流纺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气流纺纱 与传统纱相比,伸长率增加 20%,生产能力提高 50%;使用乌斯特 ( 方法测的毛纱率减少 30%。 85%以上的 气流 纺纱线,因条干不匀率降低及纱疵数减少,都可以达到上述的优良特性。 气流 纺纱线的优异特性对纺织品的生产 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与传统纺纱方法相比, 气流纺 具有很多优势。由于纺纱系统稳定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性好,可使用便宜原料,可以大大节约成本;纱的捻度减少,环锭纺机台产量提高,从而提高了加捻机的效率;由于上浆量减少,织造准备成本降低;纺织品光泽好、印花色彩鲜明 、 外观优良等;单纱可替代合股纱,粗梳纱可替代精梳纱。毋庸置疑, 气流纺 纱等新一代纺纱技术 对纺纱 厂 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加。 二、国内市场 气流纺 作为一种新型纺纱工艺被引入我国,它被誉为纺纱技术的革新。今天,全国 气流纺 生产能力 不足 ,每吨 气流纺纱线 比普通纱线销售价格高出 2000 元,成本高出 1000 元,利润高出 500。 气流纺 纱 作为一种纺纱技术的革新,是对环锭纺纱工艺技术的重要改进,成纱质量有显著提高,主要用来满足高档次面料和织造的需求。 使用 气流 纺 纱 技术后,棉纺企业能从配棉等级相应降低、吨纱用棉量相应减小、细纱单产得到提高、细纱断头减少而带来的看台数量增加、市场售价增加等五个途径直接体现经济效益。 气流纺 增值效应是 气流纺 技术价值的重要体现,这个价值是靠 气流纺 优异的品质特征,通过纱线的市场售价体现出来的。 气流纺纱 的下游增值应用已经在逐渐拓展,据了解, 气流纺纱 线 在目前市场供不应求。 三、市场预测 “ 十一五 ” 期间,纺织工业将加快技术结构、原料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棉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推进高档精梳纱 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的生产,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大力提升 “ 三无一精 ” 产 品的比重;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到 “ 十一五 ” 末,棉纺织 90 年代及国际水平的设备比重要达到 65%,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000 元 /人 年,精梳纱比重达到 30%,无卷化率达到 50%,无梭布比重达到 7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 70%,万元产值耗电比 2005 年降低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将持续增长。一是衣着类纺织品仍将不断增长 ; 二是家用纺织品的消费需求也将随着房地产业 及旅游业的增长不断扩大 ; 三是随着我国汽车、建筑、卫生、水利、农业、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的不断增长。我国纤维加工总量预计到 2010 年将增长到 3600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6%;人均纤维消费量预计到 2010 年将增长到 18 公斤,年均增长率为 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计到 2010年将增长到 1800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9%;销售产值预计到 2010年将增长到 60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纱产量预计到 2010年将增长到 1850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5%。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 2005 年 , 我国累计纺纱量为 比增加 吨,增长 29%,较调整后的 吨增加 吨,增长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透露,在国内消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费需求的巨大拉动下,在面料、服装的频频火爆中,我国纱线行业正在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才 14 公斤,而我国人均 经超过 1000 美元,正处于内销高速增长阶段,纺织业界有关人士认为, 2010 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有望达到 17斤,市场对纱线需求将继续走高。同时,我国纱线出口也保持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 2005 年 1,我国共出口纱线 吨,同比增长 其中化纤纱线增幅最高,达 这反映出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技术改造,我国化纤行业获得了大发展,化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但由于 2005 年我国棉纺织企业生产使用的进口棉花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使得我国生产棉纱的成本大幅上升,在国际市场我国棉纱平均价格为 2900 美元 /吨、印度为 2230 美元 /吨 、巴基斯坦价格只有 2060 美元 /吨,我国棉纱已失去了出口的竞争优势。由于进口棉纱没有配额管制,棉价太高,一些棉纺厂通过直接进口棉纱的办法解决成本问题,这导 致 2005 年 1我国棉纱进口达 大高于出口 吨水平。中国市场对棉纱的旺盛需求,为印度、巴基斯坦等棉纱生产大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综合国内外市场分析可以看出, 气流纺纱 产品其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较大。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05 年本 )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鼓励类,第十七项第 1 条 “ 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 ” 列入鼓励发展的项目。 国务院 2009 年 2 月 4 日通过的纺织业振兴规划 中指出 : “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三要淘 汰落后产能 ” 。 该项目属于先进纺织机械改造项目。项目改造后,通过使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及技术,生产市场急需的 气流 纺纱 线 。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关于做好 2009 年第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第 1 款“结构调整项目:以轻工、纺织、电子信息行业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产业集群中具有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第 4 款“增加就业岗位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是支持产品有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支持、鼓励企业勇于创新、开拓市场、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填平补齐技术改造 项目”的规定。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尽管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快速发展,今天的中国纱线产业仍未摆脱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严重不足,主要依靠进口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有几方面:一是目前中国高档纤维相对常规品种用量较小,需求相对不足限制了新型纤维的规模化发展 ; 二是高科技含量的纤维产品投入巨大,使很多资金有限的企业望而却步 ; 三是生产工艺复杂,国产技术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达不到下游企业的具体要求。因此,中国纤维品种至今仍以常规品种为主,纤维差别化率还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纱线更新换代的步伐和推 陈出新的速度。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当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是市场竞争,实质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靠资源优势获胜的机会正在减少,靠技术创新获胜的机会则越来越多。新型纤维材料是提升纱线时尚性的重要保证。纱线是纺织面料的基础,纱线无穷的创造力将极大丰富面料的风格和发展趋势,比如毛与新型纤维混纺可扩大面料的使用范围;棉与新型纤维混纺,面料的功能会得到进一步延伸;麻与新纤维混纺,面料服用性会进一步提高等等 。 因此,提高纱线的时尚性成为提升纺织面料时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纺纱工艺技术是提升纱线品质的重 要途径。转杯纺纱是迄今最成熟、最成功的新型纺纱技术,可保证所有接头的质量。目前我国新型纺纱的比重还比较低,只有 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喷气纺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可以生产纯棉纱,也可以生产包芯纱和花色纱,技术特点鲜明;紧密纺纱可减少毛羽和飞花,降低细纱断头,但这项技术大面积使用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未来的市场竞争要害是产品质量、档次和功能性的竞争,中国纱线行业只有认真总结现代纺纱工艺技术,不断提升纱线品质,才能使行业的发展潜能真正得以释放。 本次技改完成后, 该公司 的 纺纱能力将达到 6000 吨每年,产品档次将有较大提高, 较大幅度的提高 该 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社会效益。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第四章 改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一节 改造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方案 本技术改造前后,总体工艺流程相同 ,如下 : 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气流纺工序 技改前后工艺流程的区别如下: 1、技改前工艺流程 清花工序: 棉机 +棉机 +手成卷机 梳棉工序: 186f 梳棉机 并条工序: 条机 气流纺工序: 流纺纱机 2、技改后工艺流程 清花工序: 棉机 +(金属探测仪) +棉机 +棉机 +两路配电器 +2棉箱 +微除尘 +2手成卷机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梳棉工序: 速梳棉机 并条工序: 速并条机 气流纺工序: 气式高速转杯纺机 在纺纱过程中,气流纺纱机将完成以下任务:将棉条开松并牵伸至单纤维状态 , 对喂给原料进行除杂 , 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 , 形成须条 , 凝聚纤维 , 通过并合改善均匀度 , 加捻 , 卷绕成型。从理论上讲,气流纺纱时单根纤维在转杯的凝棉槽内凝结 成一个纤维环,然后这个纤维环被反向拉起,但实际上由于其它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纤维弯钩、纤维圈、纤维片和其它变形等,极大的影响气流纺纱的质量。成纱的质量受喂给棉条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棉条纤维中长度、长度整齐度、纤维细度和含杂情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输送和凝聚过程中,纤维的分离状态越好则纱线质量越好。而棉条质量受前纺工序的控制,梳棉是气流纺关键工序,它主要对喂给 原料 进行除 杂、分梳和均匀混合纤维,所以调整梳棉工艺参数对棉条质量影响很大,进而影响纱线 质量。 其中杂质是影响最后成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前纺杂质分类如下:大杂、纤维碎片、尘杂。 纤维碎片包括破籽、不孕籽、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等,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不易清除,它们在转杯中影响捻度的传递,对纱线外观影响极大。即使它们能被分梳辊清除掉,仍有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可能会在凝棉槽中沉积而导致飞花的产生。 尘杂沉积程度随着喂入 棉条中的含杂率增加而提高,转杯速度越高直径越小其沉积程度越高。因为尘杂沉积产生捻度不匀使织物产生 “ 横档 ” 和 “ 云斑 ” 。尘杂的沉积还会损害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增加纱线的毛羽。而且,尘杂的沉积在纺纱过程中会造成纱线的断头数增加。 所以本次技改 工艺流程的改进 主要增加了 清花工序的 开松 除杂设备,以利于杂质的去除。 3、工艺流程的描述 ( 1) 清棉工序 主要任务 : 开棉:将紧压的原棉松解成较小的棉块或棉束,以利混合、除杂作用的顺利进行 ; 清棉: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 混棉:将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 分而均匀地混和,以利棉纱质量的稳定 。 成卷: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卷。 ( 2) 梳棉工序 主要任务 : 分梳:将棉块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改善纤维伸直平行状态。 除杂:清除棉卷中的细小杂质及短绒。 混合: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 成条: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主要 构件 名称和作用: 刺辊:齿尖对棉层起打击、松解作用,进行握持分梳,清除棉卷中杂质和短绒,并初步拉直纤维。齿尖将纤维带走,并转移给锡林。 锡林、盖板 a、 将经过刺辊松解的纤维进行自由分流,使之成为单纤维状态,具有均匀混合作用 。 b、 除去纤维中残留的细小杂质和短绒。 c、 制成质量较好的纤维层,转移给道夫。 道夫: a、 剥取锡林上的纤维,凝聚成较好的棉网。 b、 通过压辊及圈条装置,制成均匀的棉条。 ( 3) 并条工序 主要任务 : 并合:一般用 6棉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 牵伸: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 混合:利用并合与牵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不同唛头、不同工艺处理的棉条,以及棉与化纤混纺等均可采用棉条混纺方式,在并条机上进行混和。 成条: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 桶内,供后工序使用。 ( 4)气流纺工序 气流纺纱也叫喷气纺纱。 它 不用锭子,主要靠分梳辊和气流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杯两个部件。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 通过 它 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气流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 它 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还高 4,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这时,杯子外有一根纱头,把杯子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杯子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 边 “ 喂 ”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 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 气流纺纱有速度大、纱卷大、适应性广、机构简单和不用锭子、钢领、钢丝圈的优点,可成倍的提高细纱的产量。 二、设备方案 1、设备的选择原则 工艺设备的选择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合理地选择设备 与 增加产品品种、节省投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本项目选择设备所遵循的原则如下: ( 1) 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能耗低、操作方便、易修理。 ( 2) 增强生产能力,适应生产需求,能增强企业应变能力。 ( 3) 综合考虑投资的合理性, 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选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 2、生产设备配套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原有设备共有 60 台(套),详见下表: 改造前 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台(套) 备注 1 清花设备 4 2 梳棉机 186f 32 3 并条机 2 4 纺机 2 小计 60 本次技改后,需新增设备 56 台,并改进清花工序 4 套,详见下表: 改造后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台(套) 备注 1 清花设备 4 改进 2 梳棉机 2 新购 3 并条机 2 新购 4 气流纺机 2 新购 小计 60 新设备投产后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该 公司生产状态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 产品 档次和实物水平,有效解决 该 公司面临的 不敢接大单的困难 局面。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三、工程方案 (一) 本项目改造全部在厂区原有 9454 平方米生产厂房内进行。厂房形式为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度为 6 米,其厂房完全满足纺纱机生产要求,不需新建厂房。 项目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对原有厂房进行装修改造,同时按照设备要求制作设备基础。 车间装修标准不宜过高,力求经济、美观大方,尽量采用当地建筑材料。 车间内通道布 置除满足工艺要求外,同时均满足防火安全疏散要求,厕所、盥洗间亦满足规范服务半径的要求。 (二) 公用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 2、供水概述 ( 1)用水量计算 本项目用水部位主要包括 设备冲洗 用水、车间空调用水及生活用水。由工艺及相关专业提供,经计算本项目用水量为 d,全年用水量约为 19100m3/a。 ( 2)水源 厂区供水水源 为城市自来水。厂区 原有水泵房一座,供水能力为500m3/d,供水压力 有供水设施能够满足项目用水要求。 ( 3)厂区给水 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厂区供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用一给水系统,管网采用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相结合的供水方式,向用水单元供水。 3、工厂排水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放,雨水利用厂区地形由地面有组织地排入道路边沟,汇集后流入厂界外;车间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厂区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道,然后排入 市政污水管网 。 4、供电 ( 1)负荷等级及电源 该项目所需供电由公司内热电厂提供, 10路引入厂区变电室。 本项目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负荷。 ( 2)变电室 项目装机容量为 80%负荷计算,计算负荷 厂区原有一座 10电所,总容量为 15000汰原有设备后,原有变电设施能够满足项目新增负荷的要求。 ( 3)车间供电方案 生产车间采用低压配电屏直接向设备供电;动力线采用电缆沿桥架及 穿管敷设;照明线路全部采用 穿管暗敷。 ( 4)防雷与接地 车间房顶安装有避雷网,局部安装有避雷针以防止雷击。建筑物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砼柱钢筋用作引下线,基础做接地体。 5、供热及采暖通风 ( 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供热概述 本项目供热主要用于车间冬季采暖用汽。经测算,本项目最大用汽量为 3t/h,平均用 汽 量为 h。 ( 3)热源 本项目供热 由当地 热电厂提供。厂区原有供热站一座, 减压装置压力降至 3后经分汽包,分别送至各用汽点。 经测算,本项目年用汽量 360 吨。 ( 4)采暖通风 本项目根据设备负荷规模及车间面积规模,并结合各生产车间温湿度参数等因素,共设空调系统 3 处,分别为:清 梳 空调室、 并条空调室 、 气流纺空调室 ,空调室均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 。 空调室设 有轴流回风机,回风过滤器、新风窗、喷雾轴流送风机、喷淋排管、玻璃钢挡水板、光管加热器、喷淋 ( 雾 ) 水泵等设备。通过园盘回风过滤器的车间回风与一定比例的新风混合后,经压入式喷雾轴流风机进入喷淋室,夏季依靠喷淋排管喷低温水对空气进行降温去湿处理。春、秋、冬三季则由喷雾风机喷循环水完成等焓加湿处理。由于全年春秋6000 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冬三季都停 用 喷淋水泵,故 大大降低了喷淋水泵用电量,以利节能。经空调室热湿处理的空气达 到 “ 机器露点 ” 后, 通过附房顶部的混凝土总风道,车间吊挂支风道、散流器风口送入车间。 本项目根据工艺设备要求,分别对 清花工序 、 梳棉机 设置滤尘系统 。 该滤尘系统为多层式除尘机组,该机组具有体积小,过滤效率高,滤料装卸方便等特点。除尘风机采用纺织专用滤尘风机, ,以保证在运转过程中不会产生纤维缠绕、挂花、堵塞及产生火花现象。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