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_第1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_第2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_第3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_第4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以较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专题涉及到的主要是:从初税亩到摊丁入亩,中国古代赋役制的演变。复习时,一要注意知识归纳总结,二要注意制度演变特点规律的分析。,1.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2.两汉:编户齐民制度3.北魏:租调制4.隋唐:租庸调制5.唐朝中期:两税法6.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7.明中后期:一条鞭法8.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9.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知识点: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知识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税种由繁杂多项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中国古代赋税史上四大税种,(1)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如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2)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租。,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3)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4)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及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2.用银两收税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相应的反映;,请思考: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3.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4.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主题:探讨问题的能力,2011年长沙质检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丈。”旧唐书材料二“(杨)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同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新唐书回答:1.材料一中“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何意思?有什么作用?(4分),农民可以“纳绢代役”。作用:保证了农民生产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材料一制度转变为材料二制度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以贫富为差”是何意思?4.材料二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和局限性?,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祖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收入减少。,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意义: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赋税制的一大改变;开始实行时,唐政府的收入增多。局限性:土地兼并和大地主隐瞒财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农民受地主和封建国家的剥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2011年石家庄模拟卷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九材料二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大清会典事例卷一百三十四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材料二所反映的赋税制度其征收办法是什么?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在征收依据方面怎样的发展趋势?,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土地。,内容:“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意思相近则可)关系:为材料三的赋税制度实施创造了条件。办法:摊丁入亩,热点考向以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调整与中央废除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角度命题。立意分析费税改革是古今中央政府调整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是高考的重要考试方向。凑够文综角度认识当前税费改革进行哲学思考。,1.两税法的实施之初,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部分收入的主要来源: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手工业者D.少数民族,2.(2001年全国卷)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3.(2005春季文综)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地丁银制,4.(2005天津文综)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5.明代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的最大影响是.按财产多少收税.把赋税分摊到田赋上.用银两征税.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6.两税法实行后,地主阶级千方百计把新增加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这里的“新赋税”主要是指.人丁税.土地和财产税.兵役税.徭役税,7.(2009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测试)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A.B.C.D.,8.中国古代史上的赋税政策中,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方田均税法,春秋时期齐国,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承认土地私有,春秋时期鲁国,无论公田私田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两汉,受田农民须交纳田租、人口税、更赋,并服兵役和徭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役制度正式形成,北魏,受田农民须交纳租、调,丁男还要服兵役和徭役,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经济恢复,隋唐,受田农民除交纳租、调外,不去服役的可纳绢或者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唐中后期,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每年分夏、秋两季,两次纳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北宋中期,包括官僚、地主在内,不服役的都要交免役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