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1讲义.ppt_第1页
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1讲义.ppt_第2页
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1讲义.ppt_第3页
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1讲义.ppt_第4页
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1讲义.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部聘编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马开剑教授,来自实践的困惑,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成了标榜新课程的标签,凡课必“三维”,一线教师内心其实很困惑?就课堂教学目标,我与一线教师交流的亲身经历,目标,词源学,“目”,甲骨文,“标”,篆文,眼睛看得到的提示木牌,想要达到的明确目的,引申,管理心理学,目标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或标准。,存在问题,1.照抄教参。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或凭经验、凭感觉。2.主体不明。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一定是学生。常常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不规范表述。3.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提高学生XX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4.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成果教学设计参评作品教学目标陈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9%,65%,41%,63%,0,0.1,0.2,0.3,0.4,0.5,0.6,0.7,0.8,0.9,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学就容易成为没有标尺的糊涂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高效的核心!,一、“三维目标”理解,早就有“三维目标”,认知领域: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哈罗:知觉能力、体能、技能动作、有意的沟通,辛普逊: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分类,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当前“三维目标”出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1.概念理解上的困惑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稍微好把握些,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到底是什么意思?三维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如何具体操作?,2.具体操作上的困惑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还要不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好还是自然生成好?编写教案时,是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三维目标具体到一节课(一课时)时,到底该如何编写目标?,两点困惑,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知识一般是指概念、符号、事实、规则等;技能一般是指书写、走路、体操、使用工具等运动技能和推理、运算、听说、阅读、写作等认知技能。有时,知识与技能也难以界定或区分清楚,“三维目标”含义,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究竟指什么:过程一般是指科学探究的过程、知识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方法主要指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方法),还包括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是统一的,方法是过程中的方法,过程也一定是运用方法的过程。方法与技能的区分也不够严格。比如化学中“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设计”等属于方法也属于技能。,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在心理学中是没有质的区别的;一般情感是内隐的,态度是外显的;价值观是肯定的认知体系,既影响情感,也影响态度;主要应该理解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态度、情感,对内容所渗透的价值导向是否认同与接受。,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雅舍教学目标,筛选出作者笔下描写“雅舍”特点的句子;体味作者对“雅舍”的感情;说出“雅舍”透露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如果从三维角度考虑,好契合吗?,折线统计图(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过程与方法: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和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纲要(两纲)内容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二、从三维目标到具体课堂之间,学科课程目标,模块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题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到具体课堂的层级,部分学科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现代诗歌(情感与意象)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单元教学目标,品味与赏析品味和鉴赏现代诗歌名篇构画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作表达的感情。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学会调整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准确、有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自由体诗歌。2感受现代诗歌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3抓取物象,体会诗人对康桥深厚的依恋之情。,三、课堂教学目标编写,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原有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编写基本要求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目标行为可以观察到或测量,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操作、可测量。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并说出依据”、“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或事实”、“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等。,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须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例:初中科学教学目标可参考的行为动词,第四节教学目标的陈述,注意:诸如“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分析:由于含义较广,个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尽量少用。,描述教学目标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变化行为条件表现程度,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2.行为动词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3.行为条件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4.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目标书写中的常见错误,表述不完整例-通过讴歌大海的雄壮抒情;-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学习结果表述笼统、模糊,将课程目标、教育目标当课堂教学目标例-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例-学会欧姆定理的应用例-了解一些重要句子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例-体验罗斯福的个人品质例-学习具体生动地描写例-通过那树的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胶体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对物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胶体、溶液之间的区别方式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胶体的重要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重复观察、比较、实验的方法,提高推理、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队合作的素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胶体的教学目标延吉市三中张老师,一、知识与技能:1、在对物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胶体、溶液之间的区别方式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胶体的重要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重复观察、比较、实验的方法,提高推理、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队合作的素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难以界定,操作性原则: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能直接指导教学,尤其对结果性的学习目标应设计出明确、可测量、便于操作的行为目标。,考纲要求:1、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课标要求:1、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高考真题:1(2006年理综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辨认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方式,2(2008年全国化学).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辨认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方式,改为:在中,能辨认胶体、溶液之间的区别方式,四、课堂教学目标案例评析,走进“纸”世界,【概述】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2点原因:一是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代表着秦汉科技发展水平。而教材对造纸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难以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影响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二是纸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地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回顾纸的发展,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造纸术的过去;还可以从中反思现代人对待纸和自然资源的态度等。本节课重在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探究中认识体会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能归纳出古人发明纸的原因;(2)阐述说明蔡伦的贡献及蔡侯纸的优点;(3)学生能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4)分析归纳出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5)通过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锻炼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部分,不能省略,而其它的有时可以不必一一列出。,(1)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及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从而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2)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3)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1)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阅读,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能认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清楚中国古代中国的文明已成为历史,要再创辉煌,就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概述】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0和17页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不进位加,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法则,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多位数减法作铺垫,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的顺序,从个位减起。,加减法的笔算,(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1)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数学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2)体验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对数学规律进行归纳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概述】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称赞,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2)会写板、但等4个生字,书写端庄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3)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在5分钟内,给本篇文章划分段落。(4)借助拼音,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条件中的时间因素标准中的速度要求,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忆的方法,说出同桌的5条优点。2.能够通过创编小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对称赞别人这种行为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称赞别人是一种好的行为。2.认同友爱互助、和睦相处的思想。,巴西,【概述】巴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篇章。这一节主要介绍有关巴西这个国家的知识,介绍了它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通过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培养,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地理人文素养。,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种族特征及其形成过程。(2)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3)能根据老师的提示阐述巴西的自然和经济特征。(4)能说出5条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殖民统治的看法。2.能够通过提出与巴西有关的不懂的知识,来加深对巴西的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继续评析,氧族元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比较学习,理解和掌握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概念。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掌握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性质,了解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易混淆概念的学习,学会比较学习方法。2创设一定的科研情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3创设一定的学习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思想与情感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意义,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意识的树立。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案例(初中思品)“同学朋友”教学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2)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闭锁现象及其危害。,案例(初中思品)“同学朋友”教学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人际交往中三个以上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2)学生能解释青春期心理闭锁现象,能说出其危害。,案例(初中思品)“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2)能力目标提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搜集、提炼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一.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初步学习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能独立完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4)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1)能表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与技能2)初步学会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初步学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4)通过实验探究,学生逐步认识到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学化学离不开实验的道理,5)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能说出使用仪器的名称及操作要领;7)能初步解释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8)能准确说出分解反映的概念,并说出与化合反映的明确区别。9)初步学习有关仪器的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10)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建议增加:,1、知识与技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