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2019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语言表达1 . 口语交际。星期六,好朋友亮亮约你去捉青蛙,可你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会怎样说服你的好朋友停止这项行动呢?亮亮:_你:_亮亮:_二、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2 . 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_3 . 用“”画出与结尾互相照应的语句。4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泫然”所流露的心理。_课内阅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慕)布拉下,我站起来(托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老师(到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5 . 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下画“”。6 . 在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终于(_)究竟(_)但是(_)7 . “我”演出时的心情一定十分_,从“_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8 . “我”觉得因为_,所以这场戏“砸锅”了。我知道“砸锅”的意思:_。太阳路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是住在金山上的吧。”“去太阳上有路吗?”“当然有的。”“啊,那怎么个走呀?”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妹妹说:”这路太陡了。”弟弟说:“这路太长了。”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9 . 第1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_10 . “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_11 . “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_12 . “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_13 . 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_龙到底是什么动物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受人们尊崇的。它的形象虽然有些凶恶,却被中国人选为吉祥及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许多人希望在龙年生育子女,取得好兆头。不像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把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龙与中国文化圈的关系非常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国。它盛见于古代的各种传说中,也是古今美术常见的题材。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但它应是源于人们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才脱离实际,成为虚构的动物。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其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嘴,长身,短腿,粗长尾巴,但无歧角。发展至商代的甲骨文,龙字已是个头有角冠,上颌长、下颌短而下曲,身子卷曲的动物形。中国文字为了适合窄长的竹简,常将动物的身子转向,四足悬空,使龙像是种可直立而飞翔的动物,其实它描写的是有短足的爬虫动物形。从流传的文物看,龙早期的形象较写实,后来为了夸张其神奇,就选择9种不同动物的特征加以修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当然就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找到它的形象。龙是古代的图腾,商代有叫龙的方国。图腾大多是自然界实有其物的。春秋时代的铜器铭文有获龙的记载。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龙描写成能潜藏于深渊,飞跃于天空,相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黄的颜色。左传记载公元前523年,郑国遭受大水时,有龙相斗于城门外的洧渊;还记载龙有黄河及汉水的不同种类,有人能豢养它们,夏后吃了其肉酱后还想再吃。从这些描写及遗下的图形,可知龙原是种两栖类爬虫动物的总称,能生息于陆地及水中,有些还能跳跃甚高,像是能飞翔的样子。爬虫种类多,习俗各有不同。人们把不同形状及种属的爬虫化石都当作龙看待,导致龙能变化形状的传说产生。公元2世纪的说文解字,解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唐代感应经有如下的描写:“按山阜缸岫,能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多在土中。齿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千丈,或盈十围。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一到博物馆参观,就会了解所称的或大或小的龙,其实就是各种脊椎动物的化石。古人见化石大小悬殊,故而有能变化的见解。濮阳的龙图案也是这一类动物的形象。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扁而长,且有利齿。在中国地区,除鳄鱼以外,是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除了没有角外,身躯、面容酷似龙,可能就是龙形象的取材。何况远古的龙是无角的。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古人每见扬子鳄与雷雨同时出现,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飞翔。但龙致雨的能力也可能来自龙卷风。龙卷风的威力奇大,且经常带雨。其形状好像细长的龙身,故容易让人以之与爬虫的化石起联想,误认龙能大能小,能飞翔、致雨,是威力无边的神物。龙后来还成为皇家的象征。它很可能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传说有关。汉代的史记有两则刘邦与龙有关的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大公往视,则见蛟龙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编造故事说明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龙由于威力大,故成为男性的象征。鳄鱼的生殖能力强,一次产卵20到70个。中国人很看重延续家族的事。也许希望能多生些将来显耀家族的男儿,所以有龙生九子,个个有好本领的传说。并有悬挂九颗粽子,以祈生产男儿的习俗。(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精华本,作者:许进雄,文章有删改。)14 . 结合文章分析,龙到底是什么动物?15 . 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16 . 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17 . 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18 . 文章第段认为:“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请说一说和扬子鳄的哪些习性有关? 19 . 课内阅读展示。这使我想到,虽然我收集了这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我不久便习惯了。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容易搬动,我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用一根起货用的铁棒。可是,用虽用了,打木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烦。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况且,如果这件工作做完了,我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这是我每天都要做的。1把句子改为陈述句。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_2“我”缺少的东西有哪些?_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开展的吃力?( )(可多选)A用很长的时间把树桩砍好削好。B搬运木桩需要很长时间。C打木桩很辛苦。4对于这样的吃力的工作,我又是怎样想的?_5从选文叙述内容来看,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_三、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竽(y):古代的一种乐器。南郭处士:南郭先生。说:通“悦”,喜欢、高兴。廪(ln)食(s)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湣(m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20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齐宣王使人吹竽:( )好一一听之:( ) 21 .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22 . 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3 . “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24 . 联系全文,读读划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A_25 . 你了解孔子吗?写一写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麻栗坡农旅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管理人员9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煤能源新疆鸿新煤业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研究院春季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机器人行业智能机器人与人机协作研究报告
- 2025年放射肿瘤科医学影像学评估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学家急救心肺复苏操作规范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教育培训行业在线教育平台增长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机器人行业智能制造与人机协作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慧城市行业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生态环保行业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 【孤独症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论文)】
- 过氧化氢异丙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GB/T 35112-2017农业用腐殖酸和黄腐酸原料制品分类
- GB/T 3098.4-200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
- 【演练方案】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应急预案
- 全新档案法专题学习讲座课件
- 乙酸酐(醋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单元第8课
- 量具使用知识培训课件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