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4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55分)1. (10分) 根据意思写词语。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_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_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_2. (12分)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觉_ _3. (10分) 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4. (2分) “我”不再怕鹅了,因为( ) A . “我”知道自己比它强大。B . 它把我们看得很小。C . “我”可以找金奎叔赶鹅。D . 我喜欢上了鹅。5. (3分) 作者列举了读哪些书的例子?( )(多选) A . 三国演义B . 白蛇传C . 水浒传D . 红楼梦E . 封神榜F . 荡寇志6. (4分) 解释下列词语中断至此7. (14分) 课内阅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_捕捉飞蛾和蚊子_怎么飞_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_一根极细的电线_它_能灵巧地避开_它的眼睛特别敏锐_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1) 按原文补充标点并填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_捕捉飞蛾和蚊子_怎么飞_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_一根极细的电线_它_能灵巧地避开_它的眼睛特别敏锐_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2) 科学家通过_、_、_三次试验证明_。 (3) 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的启发。 二、 诗歌鉴赏 (共4题;共34分)8. (6分) 默写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宿山寺_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_高声语,恐_天上人。(1) 把诗歌补充完整。 (2) “语”的意思是_。A语气B说话 “恐”的意思是_。A害怕B恐慌(3) 夜宿山寺是_朝诗人_写的。我还知道他写的古诗,如_、_。 9. (6分)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 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 (3) 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_,并说说把_比喻成_,把_比喻成_。(4) 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10. (8分) 阅读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 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啼:_风:_意思:_(2) 本诗的作者是_,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_,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_。著有_。11. (1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冬日田园杂兴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1) 这首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_,有动、有静,通过视觉、_、_等多方面描写,刻画出了冬季的严寒。(2) 这首诗描写了冬季雪后初晴,这是在湖面上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3) 诗中的“凝”、“不知”分别是什么意思?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2. (11分) 课外阅读我能行。一根扁担的感人故事1935年底,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省邛(qin)崃(li)境内。那个时候已经是岁暮天寒,战士们还身着单衣、足穿草鞋与敌军作战。很多战士都得了伤寒,情况十分严重。当时有一部分红军驻(zh)扎(zh)在一位姓张的老中医家,老中医天天上山挖草药给战士们治病,战士们的病情逐渐好转。1936年2月,红军向西转移,离开邛崃,无钱给这位老中医支付医药费,于是留下一根扁担作为信物,说:“如果将来我们的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根扁担找政府要医药费。”这根扁担就一直由老中医及其妻子精心保存着 , 把它视为家里的珍宝。后来革命成功了,老中医家却舍不得将扁担拿到政府去换钱。2005年,老中医的孙子将这根扁担捐给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如今,这根扁担仍静静地躺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中,留给人们的是感动和遐思。(1) “岁暮天寒”一词中的“暮”的正确解释是( )。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晚,将尽(2) 这一根扁担最初是_的,因为_,所以到了_的手里,最后捐给了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 (3) 这根扁担当时是红军的_物,后来老中医家把它当作_。 (4)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法( )。 从“精心”看出老中医对这根扁担的珍爱。“一直”说明老中医怕这根扁担丢失了,无法换医药费。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55分)1-1、2-1、3-1、4-1、5-1、6-1、7-1、7-2、7-3、二、 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