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_第1页
[浅议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_第2页
[浅议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_第3页
[浅议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_第4页
[浅议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新课程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能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共享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识。本文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简述了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探讨了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语言教学的智慧和人文力量的一些人文教育方法。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新教材 英语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主张开发潜能,培养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愿望、信念、情感意志、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和坚持真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完整的人。 二、为什么要渗透人文精神 英语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这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1新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确立对人的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在世界各个领域起到了沟通、交流的媒介。通过英语教学人文化,培养出既具有人文气质,又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既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又能解读西方文化的人,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文思想引导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科学人生观的树立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又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英语是通过自身的兴趣、需要、体验、经验、价值取向、信念和实际的知识水平去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活动过程。外语教学只有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能力的完整的人。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多样,涉及面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政治历史、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以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人文知识方面的文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适当地予以引申、阐发。这样日积月累,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相得益彰、同步提高。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文知识扩展法 结合教材,教师对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要有选择地加以介绍和扩充。例如新人教版Module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谈论的是世界各国的节日,其核心目的旨在指导学生认识节日的精神表现和物质表现。众所周知,节日是一个民族 _浓缩、民族精神的发扬、民族未来的寄托,而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像七夕节却逐渐被年轻人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红红火火的西方情人节,这是一个何等 _局面。作为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补充说明,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引发他们对节日文化的思考呢?又如结合教材中的Module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有关humour方面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人觉得幽默的东西,西方人不一定觉得幽默,如“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在西方,打孩子是违法的);“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背)”;反之,西方人觉得幽默的东西中国人也未必感悟到它的幽默。这样让学生懂得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了解文化背景差异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感受两种文化的异同,有效地增强了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2人文品格分析法 新教材中有许多人物篇,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对这些语篇中人物品格的分析,教师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领会隐含在语言符号背后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如Module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话题涉及杰出女性。学习了这些伟大女性的事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主人公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路就在你的脚下”,激励起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学会自我奋斗的精神。如果说学习这些女性,教师表达给学生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那么Module1 Unit5 Nelson Mandela, 传递给学生的是舍弃一切,献身人类的博爱精神;Module5 Unit1Great scientists, 讲述给学生的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这一切都将强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 3人文意识引导法 挖掘新教材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教材中Module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有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Module6 Unit4 Global warming有 “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这类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在讲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动植物,如何减少污染等等,以此来唤起他们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关爱之心。并通过讨论来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已成功地申办了xx年奥运会,“绿色北京”已经成为我们的宗旨,而“绿色地球”则是全人类不懈的追求等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所肩负的使命。 4审美情趣培养法 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学习Module2 Unit5 Music一文,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音乐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人们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音乐还能够滋养人的心灵,愉悦人的性情,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实美好。此时此刻,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播放一些不同曲风的音乐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同时体验语言教学的美感力量。而在教Module6 Unit1 Art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让学生用DTY准备一副自己喜欢的世界名画,对其进行加工,包括:图片放大,作者介绍,主题说明,版面设计等。这样,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介绍人物、描述图片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他们欣赏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5文学修养提高法 语言的精华在文学,而文学与人的本性密切联系。通过欣赏英语文学作品,学生不但能开阔视野,而且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人生的美丽以及社会的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与教材有关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作品欣赏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如在学习Module6 Unit2 Poems时可以适时介绍一些英美文学中一些著名的诗歌,如A Grain of Sand(By William Blake):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让学生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并带着饱满的激情,可能的话开一节诗歌朗读竞赛课。相信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能更感性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既有思想的凝聚,又有感情的汹涌。另外一些原版影视作品或经典著作,如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分别为新教材Module1 Unit1 Friendship; Module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材料,充实了教材的内容。 总之,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如果说语言学习仅构造了一个人的骨架,那人文思想则赋予了这个人的血、肉和灵魂。正如学会生存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