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_第1页
【xx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_第2页
【xx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_第3页
【xx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_第4页
【xx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 汉语专题(2)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 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本纪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史记?项羽2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史记?项羽本纪) ) 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5侯列传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 (史记?淮阴6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韩愈78日君以骊姬为夫人。9君王宜郊迎。(史记?陆贾列传(国语?晋语) 10乃病免家居。11徒多道亡。(史记?陆贾列传) 12舍适子不立而外求君。(汉书?高帝纪(左传?文公七年) 七百里,南辱于楚。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 (孟子?梁惠王上) 13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 (史记?1415庶民子来。16 (孟子?梁惠王上) 17天下之士云合归汉。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18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汉书?梅福传) ) ) 志异?狼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19贞胜英人于谢庄 操刀挟盾,猱进鸷击。) (清稗类钞?冯婉20元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2122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23学士皆师尊之。24(汉书?董仲舒传) )本纪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25(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 2627失期,法皆斩。?留侯世家 四人者年老矣,?义不为汉臣。(史记?陈涉世家) ) (史记28六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卷五十293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传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 31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原来是什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 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 1策?赵策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23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4左右欲兵之。56 曹子手剑而从之。(史记?伯夷列传)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 堂记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白居易庐山草7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8策?赵策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 (战国910 沛公引军过而西。(史记?高祖本纪) 阴侯列传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 (史记?淮11二年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1213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刘向新序?节士(某人)天子不得而臣也,诗?小雅?斯干) ) 诸侯不得而友也。14道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15子?庚桑楚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岂杓人邪?() 庄16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谷梁传?17记?张耳陈余列传 外黄富人女甚美,) 庸奴其夫。(史18封建论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19筹,公不如义。 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史记?项羽本纪) 20(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1体与?( 孟子?梁惠王上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 22愈师说 ) 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韩23言,是简也。 ( 孟子?离娄下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 24记?屈原列传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史25斯谏逐客书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26过秦论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27霍光传 ) 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汉书?28子?梁惠王下 工师得大木,) 匠人斫而小之。(孟29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30不说也。 ( 论语?子路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 31公十二年 ) 君弱吾君,归弗来矣。 (左传?昭32天下。 (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33居,乐其俗。 ( 老子?第八十章(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34赵充国传 )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35兵) 膏锏有余,则车轻人。(吴子?治 三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 据: 1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 2记?屈原列传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史3宗元封建论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45 三子者出,曾皙后。 之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 6十年 ) 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7国志?诸葛传 )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8方进传 ) 蔡文大奇其形貌。(汉书?翟9(孟子?告子下 彼长而我长之,) 彼白而我白之。10淮阴侯列传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史记?11记?陈涉世家 乃丹书帛,) 置人所罾鱼腹中。(史12四)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寡君所过也。(庄子?盗跖(韩非子?难) 13卑,法之所尊也。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晁错论贵粟疏) 14学)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15也)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16甘茂列传 )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17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18子?天论 )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19子?修身 ) 厌其源, 开其渎,江河可竭。(荀20盗跖 ) 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21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22吴书?周瑜传注)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三国志?23传?僖公十九年 初,)梁伯好土功, 亟城而弗处。(左24颇蔺相如列传 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史记?廉25(史记?商君列传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26毙于虞人, 以俎豆于贵家。 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宁毋(马中锡中山狼传) 27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28隐公元年 )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左传?29项羽本纪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 1掌。 ( 孟子?公孙丑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于) 2上军。水上军开入之。 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史记?淮阴侯列传) 3(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夫精诚变天地,) 而信不谕两主。4受下赏。 ( 战国策?齐策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5宣公二年 ) 晋侯饮(yn)赵盾酒。(左传?6能耕而食( s)之。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晁错论贵粟疏) 78项伯杀人,臣活之。传买臣深怨(汤)(史记?项羽本纪) ) ,常欲死之。(汉书?朱买臣910我能起死人。(吕氏春秋?别类)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11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荀子?天论)12客辨士说之,莫能来。魏其谢病,屏居蓝天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3治通鉴?卷六十五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资14轼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为动、对动之类动词及其 意义: 1利于东陵之上。 ( 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 2秋?疑似 ) 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3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题之以(韩非子?和氏) 4檀弓 )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礼记?5魏其武安侯列传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史记?6记?项羽本纪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史 六指出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说明其类别和充 当的成分: 1?僖公四年 )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左传2?陈涉世家 )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3北游 ) 予知之,将语若。(庄子?知4之, 安事 诗 书 高帝骂之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乃公居马上得) 5子?外储说右下 )欲利而身,先利而君。 (韩非6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左传?定公 七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1(庄子?逍遥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汉书?冯衍传 ) 斯四战之地, 攻守之场也。(后3用彼相矣。 ( 论语?季氏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4(左传?成公十六年 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5辞。( 论语?季氏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6(论语?泰伯 ) 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7游 )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8语?子罕 )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9 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10?巧言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11其所为而已。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孟子?梁惠王上) 善推12陈涉世家 )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13语?为政 )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论14(孟子?梁惠王上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5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孟子?滕文公上) 16非子?五蠹 )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17公八年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18语) 曾皙曰:“三子者之言何如?”(论19?桑柔 )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诗?大雅20求鱼也。 ( 孟子?梁惠王上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 21隐公元年 ) 制,严邑也,虢叔死焉。(左传?22就木焉。 ( 左传?僖公二十年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 232425 26 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 吾与徐公孰美?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战国策?齐策) 27礼与食孰重?(荀子?天论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孟子?告子下) ) 2829 僖公二十三年 是何也?”虽有君命,何其速也?(荀子?天论) ) 左传?3031 子欲何之?(战国策?秦策) 32子奚乘是车也?(33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奚以知其然也?(书?汤誓) 庄子?逍遥游) ) 3435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问曰: “安得此?”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史记?大宛列传) 36君列传 ) 王攻楚将恶出兵?(史记?春申3738子?难一 夫子将焉适?(吕氏春秋?士节) )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韩非39恶能治国家?(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孟子?滕文公上) 40察微 ) 吴人焉敢攻吾邑?(吕氏春秋?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及其意义: 1记?曲礼上 )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2?梁惠王上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3?卫灵公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4岳阳楼记 )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 5庭末议。 ( 汉书?司马迁传 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 6?耶律义先传 ) 向言人过,冒犯天威。 (辽史7记?留侯世家 )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8(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 9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史10辞为?( 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11故得无死。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 12(史记?高祖本纪 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 13纪)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14渊明归去来辞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陶15遂伐楚。 ( 左传?僖公四年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 16记?李将军列传 广廉,得赏赐,) 辄分其麾下。(史17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 18已。(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 19士。( 孟子?尽心下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 20道) 守国之道毕备矣。(韩非子?守21效) 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荀子?儒22心。( 汉书?元帝纪 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 23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4百万之家则二十万。 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史记?货殖列传) 25弱及羸畜。 ( 史记?刘敬传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其老) 26实不可得。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27俗之乐耳。 ( 孟子?梁惠王下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 28(论衡?问孔 孔子之仕,不为行道,徒求食也。) 29子?天运 ) 止可以一宿, 而不可以久处。(庄30(礼记?礼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1与吴质书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曹丕32策)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33记?商君列传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史34语) 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国语?晋35之外。 ( 庄子?徐无鬼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 36其尤深者观蛟龙。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论衡?别通) 37何必上古。 ( 史记?六国年表序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 38氏春秋?听言 今天下弥衰,) 圣王之道废绝。(吕39(左传?襄公十四年 自是鲁人轻晋币,而益敬其使。) 40春秋?尽数 ) 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 (吕氏41兹重。 ( 汉书?五行志下 人君好治宫室,大营坟墓,赋敛) 42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 (史43(战国策?赵策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 44四年 ) 微杀大夫谓之盗。(谷梁传?哀公45孙子吴起列传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46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47子列传 )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48国策?赵策 ) 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 (战49汉书?张衡列传 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 (后50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爱公叔段,欲立之,亟(左传?隐公元年) 51左右耳。 ( 后汉书?盖勋传 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 九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并说明其作用: 于 1记?晋世家 ) 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史2录?正统辨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 (南村辍耕34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鲁周公世家)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孟子?告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二)以 ) 1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论语?卫灵公)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史记?李斯列传) 3(世说新语?方正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退人以礼。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使者如梁,) 孙膑以刑徒阴见。5?襄公二十六年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左传6?滕文公上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7(韩非子?难二 ) 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 (三)为 1请为王杀之。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 2为民不为名,故蒙谤而不避。 为道不为己,故逢患而不恶;论衡?问孔) 3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辍行。(荀子?天论) 4人笑。 ( 韩非子?难势 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 5缚一人过王而行。 ”左右对曰:(说苑?奉使“为其来也,臣请) (四)因 1?食货志上 )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汉书2录功而与官。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君无听左右之请,因能而受禄,) (五)虽、苟、 “与(其)” 1去,虽大必亡。 ( 淮南子?兵略训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 2涉世家 )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3鲁仲连邹阳列传 )与人刃我,宁自刃。 (史记? 十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21患?”吾谁欺?欺天乎?( (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景公问于晏子曰:论语?子罕) ) “为政何3 曰:“奚冠?”曰:“冠素。”(孟 子?许行) 45传?成公三年 沛公安在?( ) 史记?项羽本纪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6(司马迁报任安书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7惠王上 )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梁8也?( 战国策?赵策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 9(国语?晋语 ) 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10年)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11子?正论 ) 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 荀12(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孟子?离娄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14公十五年 )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15非子?五蠹 )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16子?公孙丑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17公二十八年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 (左传?僖18?硕鼠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19(庄子?徐无鬼 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20莫肯之为。 ( 吕氏春秋?苟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 21节葬 ) 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22欺我也!(武王见胶鬲)胶鬲曰:”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西伯将何之?无”(吕氏春秋?贵因) 23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2425宋何罪之有。26又何马之能知也。(墨子?公输() 五年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列子?说符) (左传?僖公十) 2728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29朋酒斯享,曰杀羔羊。(诗经?豳风?七月)年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谷梁传?僖公二3031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 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左传?僖公32其位之患。乔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左传?昭公十六年) 3334惟余马首是瞻。子?达生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左传?襄公十四年)(庄 35乎。诗曰:(左传?隐公元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36(庄子?天地 四方之民莫不具至,此之谓圣治。 ) 37传?僖公四年 昭王南征而不复,) 寡人是问。(左38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司马迁报任安书)39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40子路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4142策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4344郑风?褰裳 ) 朕又何知。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庄子?在宥诗经?) 45梁惠王上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46对曰: “最患社鼠矣。 桓公问管仲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治国最奚患?”) 十一说明下列句中助词结构的语法功能: (一)“者”字结构 1子?公孙丑上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2者也。 ( 孟子?滕文公上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 3谓我何求。 ( 诗?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4?匈奴列传 ) 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史记5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6(孙子兵法?九变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7舆羽之谓哉。 ( 孟子?告子下 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 8耗。 ( 墨子?修身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 9马迁报任安书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 (司10子兵法?虚实 攻而必取者,) 攻其所不守也。(孙11子?秋水 ) 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庄12关,凡杀人者踣诸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汉书?刑法志) (二) “所”字结构。 1书?苏武传虽古竹帛所载,) 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汉23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4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下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5号令空队(隧) 、要塞,人之所往来者。(墨子?6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诗?小雅?小宛) 78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则所用之异也。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庄子?逍遥游) 910所杀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蝼蚁何以异。?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 “之”字结构 1?梁惠王上 ) 予之不遇鲁侯,天也。(孟子2传?昭公十三年 )人之爱其子, 亦如余乎?(左3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汤武之王,不脩古而兴;殷夏(商君书?更法 4(论语?学而 )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5也。( 商君书?画策 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6(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伤民之命。 ( 论衡?感虚 天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 8公下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文9传?僖公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晋人伐诸蒲城。(左10赵策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战国策?11僖公十四年 )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12记?鲁周公世家 尔之许我,) 我以其璧与圭归。(史13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之中钩,) 佯死以误管仲。(史14亦皆归逐其主。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史记?淮阴侯列传) 15马。( 庄子?秋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见牛) 16史公自序 ) 骊姬之爱,乱者五世。(史记?太17(庄子?养生主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18之难,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 凡说之难也,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韩非子?说难) 19记?项羽本纪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史20十三年 ) 邻之厚,君之薄也。(左传?僖公21语?阳货 ) 子曰:“(宰)予之不仁也!”(论22乎?” ( 荀子?哀公 定公问于颜渊曰:) “东野毕之善御23子?梁惠王上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孟24卫灵公 )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25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庄子?人间世) 26通,仇雠敌战之国也。 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吕氏春秋?长攻) (四) “其”字结构 1也酷烈。 ( 荀子?议兵 秦人,其生民也陿厄,其使民) 2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愈原毁) 3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庄子?德充符) 4告之于帝。 ( 列子?汤问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5(孟子?万章上 亲之欲其贵也,) 爱之欲其富也。6大哭。 ( 汉书?高祖吕皇后传 帝视而问,乃知其戚夫人,乃) 7传?僖公二十二年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左 十二 .说明下列句中“是”的词性、意义和作用: 1知也。 ( 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2策 )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3子?公孙丑上 ) 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45 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夷氏是其后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论衡?龙虚) (论语?述而) 6安侯列传 ) 魏其言是也。(史记?魏其武7?魏其武安侯列传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史记8传?哀公二十五年 是食言多矣,) 能无肥乎?(左 参考答案 练习题: 说明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及其作用: 12 34 旦日;表示时间。 夜;表示时间。 56 日;表示时间。 岁,月;表示时间。 7 旦暮;表示时间。日;表示时间。 8 日;表示时间。 910 郊,表示处所。 11 家;表示处所。 12 道;表示处所。 1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外,表示方位。 东、西、南;表示方位。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 ) 1415 子;表示比喻。人;表示比喻。 161718 19 云;表示比喻。 蛇;表示比喻。 20 犬;表示比喻。猱、鸷;表示比喻。 2122 斗、蛇;表示比喻。 23 犬马;表示对人的态度。 2425 师;表示对人的态度。虏;表示对人的态度。 26 兄;表示对人的态度。 27 父;表示对人的态度。法;表示行为的依据 2829 30 义;表示行为的依据。 势;表示行为的依据。 31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箕畚;表示行为的工具。 剑;表示行为的工具。橐;表示行为的工具。 (原来是什 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 12 3 侯;名词活用为动词;封侯。 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兵;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兵刃4 手;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持。5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使眼色。6朝向、挟在腋下。 面、腋;名词活用为动词;面 78 肘;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肘撞。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前。910 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11使白骨长出肉。 霸;使动动词;使勾践成为霸主。生、肉;使动动词;使死者复生; 12朝南。 西南;使动动词;使门户朝西、13把?当作臣、把?当作友。 臣、友;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14把?当作夷人、把?当作中国人。 夷、中国;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15当作俎豆。 俎豆;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把?16当作夫人。 夫人;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把?17把?当作庸奴。 庸奴;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 18把?当作国君。 君(君) ;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19铠甲;锐兵器。 坚、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 20人。 少、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21肥甘指食物;轻暖指衣物。 肥甘、轻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22问题。 惑;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疑惑的23简慢。 简;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动词。24说坏话。 短。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动词。25词。使?其德明。 明;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使动动 26词。使?其秦弱。 弱;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使动动 27词。使?刘氏安。 安;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使动动 28词。使?大木小。 小;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使动动 29动动词。使?本强。使?贫。 强、贫;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使 30作活用作使动动词。使?说。 说(也)、说(之) ;形容词活用31词。认为吾君弱。 弱;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意动动 32用作活用作意动动词。认为?小。 小(鲁)、小(天下) ;形容词活33作意动动词。认为?。乐;形容词活用作活用 甘、美、安;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动词。喜爱。 34词。认为赵充国老。 老;形容词活用作活用作意动动 35动动词和意动动词。 轻;形容词同时活用作活用作使。使人感到车子轻快。 三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 据: 12 3 帝(秦)祖(屈原)。 4相连构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既不是联合结构 君(君)(曾皙)后。依据:两个名词。 也不是偏正结构,那么这两个名词中的一个一定活用为动词了。 567 8 药(之)。 吴王(我)器(之)。 意动动词。 奇(其形貌)。 。形容词活用为9用为意动动词。 长(之) 、白(之)。形容词活10依据:名词、形容词位于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奇(之)。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词。 1112为意动动词。 (所)罾。(所)过。 (所)高;形容词活用13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词。依据:名词、形容词 (所)贵、(所)卑、(所)尊;出现在助词“所”后面,活用作动词。 141516 (能)水。 1718 (敢)后。 (欲)相 词。 (可)妻。(能)贫;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 19词。 (可)竭;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20词。依据:名词、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后面, (足)贵;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动活用为动词。 212223 (不)君。 24 词后面,活用作动词。 (不)帝。 (亟)城。(悉)甲。依据:名词出现在副 252627 前(于席)。 词后面,活用作动词。 俎豆(于贵家)馆(于虞)。依据:名词出现在副 2829 隧(而)。词“而”前面或后面,活用为动词。 (而)西。依据:名词出现在连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 12朝;使诸侯朝见自己。 3入;使他们进入军营。 4谕;使两主明白自己的忠信 5闻;使寡人之耳闻谤讥。 6没有活用。“饮”和“食”都改变了读音,专门用于表达没有活用。 使动动词的意义,应该看作两个不同的词。 78活;使之活。 9死;使之死。 10起,使死人复生。11 1213 来;使远人来。病,使之病。 14 来;使魏其来。 走;使操军走。 鸣;使钟磬鸣。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为动、对动、与动之类的 动词及其意义: 1死、为(利)死。 死(名) 、死(利);为(名)23石) 哭(之);为(之)哭。 ;为(刖)悲、为(宝玉题之以石)悲。 悲(刖)、悲(夫宝玉题之以 4动” “与动”等等。例如: 图(吾君);为(吾君)图。 56良)善。 骄(士);对(士)骄。 善(留侯张良);与(留侯张 六指出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说明其类别和充 当的句子成分: 12 女;若;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充当主语。充当主语。 3 若;第二人称代词。充当宾语。45 代词。充当定语。 乃;而(身)第二人称代词。充当定语。 、而(君);第二人称6 而;第二人称代词。充当主语。 七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12 是;指示代词,这。 34 斯;指示代词,这。 56 彼;指示代词,那。 夫;指示代词,那。夫;指示代词,那。 7其;指示代词,那。 8之;指示代词,这。9兹;指示代词,这。 10佗;指示代词,别的。11他;指示代词,别的。 12他;指示代词,别的。 13或;无定代词,有的人。14或;无定代词,有的人。 15或;无定代词,有的人。16或;无定代词,有的。 17莫;无定代词,表示广泛的否定。没有人。么善。莫;无定代词,表示广泛的否定。没有什 1819者;复指代词;重复指称,起强调作用。 20尔;指示代词,如此。21若;指示代词,如此。 22焉;于此。23焉;语气词。 24;诸;之于。 25诸;之乎。26孰;疑问代词,哪一个。 27孰;疑问代词,哪一个。28孰与;哪里比得上。 29何;疑问代词,什么。 30何;疑问代词,为什么。31 3233 何;疑问代词,哪里。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3435 曷;疑问代词,什么时候。奚;疑问代词,哪里。 36 奚;疑问代词,哪里。 3738 安;疑问代词,在哪里。恶;疑问代词,在哪里。 焉;疑问代词,哪里。安;疑问代词,表语气,哪里。 3940 恶;疑问代词,表语气,哪里。焉;疑问代词,表语气,哪里。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及其意义: 12毋;副词;不要。 3勿;副词;不要。4勿;副词;不要。 5微;副词;不是。6向;副词;从前。 7向;副词;刚才。8业;副词;已经。 9业;副词;已经。 10尝;副词;曾经。11方;副词;正。 12适;副词;正好。方;副词;尚且。 1314且;副词;将要。15行;副词;将要。 16遂;副词;就。 17辄;副词;就。18寻;副词;不久。 19旋;副词;不久。20卒;副词;最终。 21毕;副词;都。22举;副词;都。 23咸;副词;都。 24凡;副词;总共。25率;副词;一律。 26但;副词;只。27特;副词;仅仅。 28直;副词;只。29徒;副词;只。 30止;副词;只。 31独;副词;仅。32殊;副词;特别。 33殊;副词;特别。34良;副词;很。 35.大;副词;很。36.少;副词;稍。 37.颇;副词;略。 3839.弥;副词;特别。颇;副词;略。 40.益;副词;更加。41.愈;副词;更加。 42.兹;副词;更加。43滋;副词;更加。 44间;副词;秘密地。 45微;副词;私下里。46弟;副词;只管。 47相;副词;指代动作行为对象48稍;副词;渐渐。 49数;副词;屡次。50累;副词;屡次。 51亟;副词;屡次。 但;副词;只。 九说明下列介词在句中的作用: (一)于 12 34 引介时间。 引介与事对象。引介原因。 5 引介比较对象。 引介凭借。 (二)以 12 34 引介凭借。 引介凭借。引介凭借。 56 7 引介身份。 引介时间。 引介涉及对象。引介原因。 (三)为 1 引介涉及对象。 234 引介目的。 5 引介原因。 引介主动者。 引介假设条件。 (四)因 12 引介凭借。 引介依据。(五)虽、苟、 “与(其)” 12 3象。 引介假设条件。引介假设条件。 引介背景条件,或者说比较对 十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2谁;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何;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4奚;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5安;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谁;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7谁;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8奚;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9曷;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0谁;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11 何厌;用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 12词宾语前置。 何变;用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 (不)己;否定结构中,代13词宾语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