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二: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一、实验计划: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简单仪器的规范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2、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要求,做到准确、快速地操作各种仪器。3、了解有刻度的测量仪器的刻度组成及其测量方法,能准确读数与数据表示。4、进一步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二)实验过程1 试管的使用1.1试管的构造 1.2试管的主要用途: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便于操作和观察;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1.3试管的使用方法:1.3.1向试管倾倒液体(一般为2cm左右),反应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时则不超过试管的1/3;1.3.2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的尖嘴部分不可深入到试管内,以免污染试剂; 1.3.3装入少量粉末药品,先把试管横放,借助纸槽或药匙的末端凹口,将粉末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试管,并用手指轻弹药匙或纸槽,让药品全部落到管底;1.3.4装入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夹取,先横放试管,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直立试管,使颗粒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绝不能将颗粒从试管口垂直投入,以免把试管底砸破;1.3.5振荡试管: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可振荡试管以加速溶解或促进反应的进行。用右手的拇指、中指、食指握持试管的上端,无名指和小指拳向掌心,用适当大小的腕力向外甩动,并骤然停止,重复几次。振荡时,不能用拇指堵住管口上下振荡,若需强烈振荡时,可用塞子将管口塞住再上下振荡;1.3.6夹持试管: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1/3处,不能把拇指按在夹的活动部分,要从试管底部套上和取下试管夹,以防止夹上的污物落入试管中;1.3.7加热液体:、加热前试管外壁要擦干,加热时要用试管夹,用右手拇指、中指、食指握持试管夹的长柄,不应同时握持短柄,以防用力过大时试管松脱;、加热液体时管口不要对人,并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这样,可以有较大的受热面积,减少爆沸现象,蒸发面积也较大;、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不停的缓慢摇动着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集中加热液体的下部,不要使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以防试管底部因突然冷却而炸裂,同时不断振荡,火焰上端不能超过管里液面;1.3.8加热固体,试管应用试管夹或用烧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夹住近试管口处,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由结晶水或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后回流到试管受热部位而引起炸裂,加热时,应先往复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各部位均匀受热,然后使火焰集中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1.4具体的使用试管的例子1.4.1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具体步骤:1.4.1.1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往里面加入约2cm高的氯化铝(AlCl3)溶液;1.4.1.2用胶头滴管向盛有氯化铝溶液的试管里滴加NaOH溶液,一边滴加一边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发现有白色絮状物质生成;1.4.1.3待生成大量的沉淀时,继续滴加NaOH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发现白色絮状沉淀逐渐消失。1.4.2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硫酸(H2SO4)的反应具体步骤:1.4.2.1用药匙取少量的黑色氧化铜(CuO)粉末,放入纸槽中,取一洁净的试管,将黑色氧化铜粉末送入试管中;1.4.2.2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振荡试管,发现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只有少量溶解;1.4.2.3用试管夹夹取装有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的颜色变成蓝色的溶液。1.4.3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1.4.3.1用药匙取少量的的带五个结晶水的硫酸铜(CuSO45H2O)粉末(呈蓝色);1.4.3.2试管用烧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往复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各部位均匀受热,然后使火焰集中在CuSO45H2O粉末的部位加热;1.4.3.3观察现象,蓝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的粉末,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停止加热。2 粗盐的提纯(对5.0g粗盐进行提纯)2.1托盘天平的使用2.1.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稳放在桌上,检查指针是否正指标尺的零点,否则应根据“杠杠原理”适当调整调零螺丝;2.1.2称量时不应把被称量物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应该在两只托盘里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当的洁净称量纸,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时,应放在表面皿上或烧杯中称量;2.1.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用镊子夹取砝码和移动游码,取砝码的顺序应由大到小,以便于读记总数: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2.1.4称量完毕,把砝码核对清楚,由大到小逐个放回砝码盒的空格内,最后把游码恢复至零位,两只托盘归放到同一边。2.2过滤的步骤和方法2.2.1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可适当添加少量水),一直搅拌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2.2.2取一张圆形滤纸,先对折成半圆形,再对折成4折,然后打开(一面是一层,一面是三层)成为与玻璃漏斗圆锥角相等的圆锥形,如下图所示:2.2.3把圆锥形的滤纸尖端向下,放入漏斗里,滤纸的上沿应比漏斗口稍低约5mm左右(多余的应剪掉)。把圆锥形的滤纸放在漏斗里旋转一下,使滤纸紧贴内壁,用左手食指按住滤纸,用蒸馏水将滤纸湿润,再小心地用手指按住滤纸,使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不留有气泡,这样就做成了过滤器;2.2.4将过滤器放在漏斗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其高度,使漏斗劲的尖端紧贴接受容器的内壁,以便滤液能顺着器壁流下而不致四溅;2.2.5向过滤器中转移欲过滤的液体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入过滤器(先倒上层清液,最后倒浑浊液,这样过滤速度较快)。玻璃棒的下端应该轻轻指向有三层滤纸的一边,且不要接触滤纸,以防液体将滤纸冲破。注入过滤器中的液体不能过多,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一般不超过锥形滤纸深度的2/3)。停止注入液体时,应将烧杯沿玻璃棒稍向上提,并同时使烧杯直立起来到烧杯壁与玻璃棒几乎平行后再离开,以防液体淌到外边;2.2.6待烧杯中的溶液全部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地冲洗玻璃棒与烧杯,并将洗液全部转移到漏斗里,再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地洗涤滤纸上的残渣,得到洁净的过滤液。3 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 0.5mol/L的NaCl溶液)3.1(检漏)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检查是否漏水。检查的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把瓶塞盖好倒过来静止10s左右,若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再倒过来,观察到不漏水既可以使用;3.2(计算、称量、溶解)计算并用托盘天平称量待溶固体的质量(约2.9g),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3.3(移液)将溶解好的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定量转移时,右手拿玻璃棒,左手拿烧杯,使烧杯嘴紧靠玻璃棒,而玻璃棒则悬空伸入容量瓶口中,棒的下端应靠在瓶颈内壁上(磨口或刻度线下端),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中;3.4(洗涤5次)烧杯中溶液流完后,将玻璃棒和烧杯稍微提起,并使烧杯直立,再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中,然后用洗瓶吹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再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如此吹洗、转移的定量转移溶液的操作,一般应重复五次以上,以保证定量转移;3.5(定容)加水至容量瓶的四分之三左右容积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的扁头,将容量瓶拿起,按同一方向摇动几周,使溶液初步摇匀,继续加水至距离标度刻线约1cm处后,等12min,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细而长的滴管加水至弯月面下缘与标度刻线相切,注意勿使滴管接触溶液;3.6(摇匀)当加水至容量瓶的标度刻线时,盖上干的瓶塞,用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而用右手的全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然后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使瓶振荡混匀溶液,再将瓶直立过来,又再将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部,振荡溶液,如此反复10次左右,静置;3.7(转移到指定仪器备用)如配好的100mL 0.5mol/L的NaCl溶液需作保存时,应转移至磨口试剂瓶中,不要将容量瓶当做试剂瓶使用。具体的步骤(图示) 二、思考与讨论1、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答:见“试管的使用方法中1.3.7步骤”。2、常用的胶头滴管每滴液体的体积大约为多少?如何估计出每支滴管滴液的体积?使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常用的胶头滴管每滴液体的体积大约为0.05mL,估计每支滴管滴液的体积为2025mL,使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时应注意:用手适度地捏滴管上的胶头,压出空气,然后插入欲移取的液体中,松开压瘪的胶头,使液体吸入滴管(液体不能吸得过多,以免流入胶头)1、 将少量粉末状药品或块状固体装入试管里时应怎样操作?答:见“试管的使用方法中1.3.3、1.3.4步骤”。2、 如何将试管夹持在试管夹上或固定在铁架台上?答:见“试管的使用方法中1.3.6、1.3.8步骤”。3、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如何砝码和被称量物质位置放反了结果会怎么样?答:使用托盘天平的具体步骤,见“托盘天平的使用”。如果砝码和被称量物质位置放反了,结果被称量物质的质量会偏低,因为根据“左物右码”的原则,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若放反了,则物质的质量与砝码的质量位置对调,即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4、 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应安放在何处?为什么?读数时如果俯视或仰视结果如何?答:用量筒取液体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用手举起来不易看准确),使眼睛的视线和液体的凹面的最低点相切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读取的体积即为液体的体积。读数时如果俯视,则所量取的液体比理论的少;如果仰视,则所量取的液体比理论的多。5、 一般过滤(常压过滤)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应如何操作?答:见“过滤的步骤和方法”。6、 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答: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够准确;补充的见“溶液的配制”中的具体步骤。7、 有刻度的测量仪器如何读数?数据如何表示?答:刻度线间的读数可估算到十分位上,当读取摄氏温度计上的温度时,可估算到0.1;滴管的读数可估算到0.01mL;100mL的量筒读数可估算到0.1mL。三、实验最大的收获通过这次的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发现以前自己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很认真去注意这一块的内容,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却忘记操作的过程。通过这次的规范实验,纠正了自己不少的陋习,当然,在以后的实验中,自己会继续保持并加强这一方面的规范性,作为一名师范生,这是必备的常识性知识,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片段教学:(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硫酸的反应)【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Cu与稀硫酸不会发生反应,它只会和浓硫酸发生反应,那么,如果是Cu的氧化物CuO,会不会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呢?(可能会、不会)【讲述】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个反应CuO与稀硫酸能否进行。【展示】一根洁净的试管、药匙、纸槽、胶头滴管、黑色的CuO粉末、6mol/L稀硫酸【设问】根据所提供的仪器与药品,我们要怎样进行操作?【讲述】首先,我们取一根洁净的试管,往试管里加入少量的CuO粉末(记住,CuO粉末的量不要太多),然后再滴加6mol/L稀硫酸(注意滴管的尖嘴部分不能伸入到试管中,以免污染试剂),振荡试管,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黑色的CuO粉末有没有溶解?(只有少数,还有很多没有溶解)【讲述】那我们再给试管加热一下,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把试管外壁擦干,在用酒精灯预热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试管底部,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提问】现在,黑色的CuO粉末有没有溶解?(黑色CuO粉末溶解),溶液呈什么颜色?(溶液呈蓝色)【讲述】从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黑色的CuO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CuO会不会和稀硫酸反应?(会)【提问】那产物里可能会有什么物质?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CuSO4,因为CuSO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行业绿色能源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产品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报告
- 常德市2025湖南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事业单位招聘现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汽车行业智能驾驶汽车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压力容器制造与安全培训课件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水权交易所招聘第二轮考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省2025云南保山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六枝特区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五建集团第一批招聘5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港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糖尿病足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精细木工项目技术文件(初稿)
- VR医学模拟手术训练系统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讲义(20讲全)
- 可解释性AI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锚杆施工合同范本
- 2024-2034年中国电力运维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