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及答案(内含3课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及答案(内含3课时)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检测题含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宋濂字 ,号潜溪, 初文学家。著有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 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二、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走送之 (走 古义: 今义: ) 2日再食 (再 古义: 今义: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 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 古义: ;今义: ) 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 ;今义: )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 ;今义: )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食不重肉:不多吃肉。1.解释加点的词。(4分)余幼时即嗜学( ) 录毕,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3.翻译句子(6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第一课时检测题答案一、一文学常识填空。(1)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 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 勉励后学 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二、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三、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走送之 (走 古义: 跑 今义: ) 2日再食 (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 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 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爱好、特别喜欢跑更加妻子和儿女2. A3.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4.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检测题含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以:(1)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2)以衾拥覆。(3)无从致书以观。不敢出一言以复。俯身倾耳以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计日以还则:(1) 则又请焉(2)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至 (1)礼愈至 (2)至舍若 (1)烨然若神人(2)口体之奉不若人3.词类活用:(1)腰: (2)緼袍敝衣:(3)手自笔录: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无从致书以观。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益慕圣贤之道。4 弗之怠。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9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 1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撰长书以为贽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第二课时检测题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以:(1)因为(2)用(3)来(4)把(5)而 则:(1)就(2)却至 (1)周到(2)到达若 (1)好像(2)如3.词类活用:(1)腰:腰佩名词作动词: (2)緼袍敝衣:穿着緼袍敝衣(3)手自笔录:用笔名词作状语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3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大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12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1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三、1.朝廷 长信 平和 像2.假诸人而后见也3.(1)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中贫穷不容易得到书。(2)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心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4.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送东阳马生序第三课时检测题含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二、课文内容理解探究。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7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9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第三课时测试题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二、课文内容理解探究。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 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 艰苦的求学生活。或 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 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3 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7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是赠序,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