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公开课PPT课件_第1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PPT课件_第2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PPT课件_第3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PPT课件_第4页
《中庸之道》公开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庸之道,.,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注释】中庸:中和,适合,即不是过分又不是不够。庸:平常,处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与“庸”意相近,合起来表示孔子的道德标准。至:极高。鲜:少。,.,3,中庸有言:“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因此,“中庸其至矣乎!民鲜久矣.”,.,4,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一、何谓中庸?,.,5,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注释】师与商:颛孙师(子张)与卜商(子夏)。过:过分,过度,过头。不及:赶不上,达不到。愈:好。犹:如同。,.,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人密室“一得阁”落成,广州守丞送来一卷地毯,大小尺寸与密室地面竟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当接到那卷地毯时,狡猾的秦桧想到,这人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地面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没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就被秦桧除掉了。,为人处事要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7,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工人炼钢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过”就是“过火”,“过了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过一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P39(1434)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爱憎分明!公正有原则,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联系课内外,.,9,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注释】(1)适:音,意为亲近、厚待。(2)莫:疏远、冷淡。(3)比:亲近、相近、靠近。,【评析】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成语:无适无莫:形容对人对事没有偏向。,.,10,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释】中行:合乎中庸之道的言行。与:相与,交往。狂:激进。狷():耿直,不求有所作为却绝不肯同流合污。不为:指不干坏事。,.,11,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12,中庸之道第二课时,.,13,第5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本章内容是中礼。,问:本章指出行“中庸”的前提是什么?,要点:合乎礼。,.,14,探究:“礼”的运用是要达到“和为贵”,你怎样来理解“和为贵”?,要点:需要理解两层含义:礼的目的是和谐,“和为贵”之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不可为和谐而和谐,这种“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需要礼加以节制。,.,15,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声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注释】和:谐。各种事物相互配合、均衡,从而达到和谐和统一。别人的意见有错误,能提出纠正、补充、使其恰到好处,也叫“和”。同:苟同,同声附和。对别人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只是赞同。,.,16,第7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本章内容是中礼。,.,17,问一:“乡人皆好之”和“乡人皆恶之”的人是怎样的人?,问三:用“乡人”的做法,要说明什么样的观点呢?,要点:中庸有原则(标准)。,要点:这种人能不以他人的好坏为依据,而以善恶作为标准评价一个人,符合中庸的法则,不偏不倚。,问二:“乡人之善者好之”和“不善者恶之”的人是怎样的人?,要点:这种人缺乏识别好坏的能力,以他人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走极端。,.,18,南怀瑾论语别裁我们中国人经常骂人乡原,什么是乡原?乡就是乡党,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通称。这个原字,也与愿字通用。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的反对意见,也说不错。反正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两面讨好。,.,19,(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自此得。,.,20,孔子为什么说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用“乡人”的做法,要说明什么样的观点呢?,这种人不分立场、原则、观点等是否对立,只是采取折中的处世原则。如果说小人是刺向仁德的“明枪”,那么乡原就是射向仁德的暗箭。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也不倚,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面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要点:中庸有原则(标准)。,.,21,第9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憎恶)乎?”子曰:“有恶。恶(w憎恶)称人之恶(坏处)者,恶(w)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