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20180530340.ppt_第1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20180530340.ppt_第2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20180530340.ppt_第3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20180530340.ppt_第4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地球表面的形态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2018053034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沉积固结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地震,地壳运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知识体系填充答案:,背斜向斜风化侵蚀搬运,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1.地壳物质循环,由原有岩石在内力作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重新结晶,形成片理构造)而成;片麻岩、板岩、大理岩为常见岩石,地表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转化而成,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有的则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为常见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岩浆岩若喷出地表冷凝,则形成喷出岩,以玄武岩最为常见,多有孔洞;岩浆岩若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则形成侵入岩,以花岗岩最为常见,其质地紧密、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图:,A级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岩层新老关系的判定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存在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存在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C级方法技巧,(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易发生滑坡现象,隧道工程应选址于背斜,可防止地下水渗漏,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利用向斜可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利用背斜可找油、找气,断层处易于找泉,但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煤矿区会发生透水事故,煤矿区会发生瓦斯爆炸,此处岩石易破碎,不宜在此处建水库大坝,岩层稳定不易发生滑坡现象,研读设问明知考向,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例题1.(2016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解析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例题2.(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答案,解析,解析仔细观察图示,图中的板块是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这就是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北侧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像,故A选项正确。,当堂巩固限时自测,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12题。,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11,12,13,14,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解析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凝固后胶结形成的密度较小的石块);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3.图1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1景观的形成是花岗岩(侵入岩)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而成,图2中乙为侵入岩。,图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4.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B.C.D.,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读图2分析可知,甲是沉积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喷出岩;表示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固结成岩,表示上升冷却凝固。故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1,2,3,4,5,6,7,8,9,10,11,12,13,14,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C.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5.(2017浙江东阳调研改编)读“某岛屿上东西方向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图中基底是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到基底之中,说明发生了岩浆侵入;有火山熔岩分布,说明有岩浆的喷出运动;花岗岩脉出露地表说明受外力的侵蚀作用,综合判断C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2017浙江冲刺卷)下图是“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题。6.北方四岛的形成原因是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B.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C.火山喷发而成D.流水沉积形成,解析北方四岛属于东亚岛弧,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由两板块碰撞形成,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7.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2017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图示,甲地两侧都有断层,且相对断层两侧的地块上升,故为地垒。,解析,8.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乙处岩石是片麻岩,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属于变质岩。,解析,9.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下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完成910题。,答案,解析,解析图示岩层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1,2,3,4,5,6,7,8,9,10,11,12,13,14,10.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由地表形态看为一山岭,结合上题可知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沟是由_板块俯冲到_板块之下形成的,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_。,大洋,大陆,山脉或高原,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与大陆板块相遇,大洋板块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两个大陆板块相撞,二者位置都较高,交界处挤压隆起形成山脉或高原。,1,2,3,4,5,6,7,8,9,10,11,12,13,14,(2)_板块周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答案,解析,太平洋,解析环太平洋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火山地震带。,1,2,3,4,5,6,7,8,9,10,11,12,13,14,(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的主要成因。红海面积的变化:_。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_。日本群岛的形成:_。,答案,解析,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使红海,印度洋,面积不断扩大,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印度,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的下面,,欧亚板块受挤压抬升,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且相互分离,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日本群岛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挤压碰撞形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画图略(断层线左侧的岩层相对上升,右侧岩层相对下降)。,12.读下图,回答问题。,答案,(1)从地质构造看,A是_,B是_,C是_。(2)从地形上看,A是_,B是_,形成的原因分别是A_;B_。(3)用箭头表示C处岩层的运动方向。,背斜,向斜,断层,谷地,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风化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风化侵蚀,形成山岭,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A处位于海底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为海沟;P处露出海平面,为海岭;B处为岩浆的发源地即地幔。,13.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P处为_,B处是_物质上升处。,答案,解析,海沟,海岭,地幔,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H处位于火山口附近,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2)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_岩。,答案,解析,喷出(岩浆),(3)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ECD,解析岩浆涌出地壳不断冷却凝固,推动两侧地壳向远处移动。按距离B处远近即可判断岩石年龄的新老排序。,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结合大陆板块N与M板块的相对位置可知其为美洲板块,二者碰撞形成科迪勒拉山系。,(4)如果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_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山系。,答案,解析,美洲,科迪勒拉,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属于美洲板块,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14.(2016浙江温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左右,智利西部海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