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特点。2.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优美、精警的语句蕴含的深厚意味。3.结合作家思想、创作风格及时代背景,探究作者在“颂秋”中寄托的眷恋和落寞之情。,故都的秋,学习目标,重点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的深层内涵。,重点难点,课前预习,一、扫除生字混()沌潭柘()寺驯()鸽一椽()破屋平平仄()仄歧()韵颓()废散文钞()廿()四桥普陀()山答案:hnzhxnchunzqtuchonintu,二、阅读思考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味?试用简短的词句各拟一个小标题。3.文章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后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等,短篇小说集沉沦等。,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曾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文学创作。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那里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期间,郁达夫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1934年,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课文探究,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排比,直接点明了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这个句子是文眼,统领全篇,同时也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2.如何理解文中“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的含意。答案:示例这句话从反面设喻。赏名花、品名酒的最佳状态分别是含苞待放、半醉微醺的状态,但是,要领略真正的秋,则要处于一种全开、全醉的酣畅淋漓的状态。,3.作者为什么单写“都市闲人”?答案:示例都市闲人“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懒散之态毕现;“咬着烟管”,一个“咬”字,如特写镜头,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都市闲人的闲适形象;“上桥头树底去一立”,线条化地将人物置于雨后背景之上。作者不写上流社会显宦或文化名士,而写平民,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表现出了作者的平民意识,似乎也能读出作者希望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愿望。,4.品尝“秋的深味”,为什么要插入对写秋的诗文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案:示例因为这“秋的深味”,就是中国文人几千年品尝出来的,由欧阳修、苏东坡等诗人用笔墨抒发出来的落寞人生的况味。作者以此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的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5.作者写北国之秋,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答案:示例本文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到“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南北两地),也来自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年了”)。,内容小结,1.结构图解,2.主题归纳,本文通过作者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赞美及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颠沛流离、饱尝人间愁苦的忧郁、孤独的心情。,深入探究,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答案:示例作者选取了故都的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如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到的“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被称作“北国的特产”的“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北方的“枣子树”和其他的鲜果,等等。,写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清”与“静”相近,都以描述景物的客观特点为主,而“悲凉”则以描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主观感受为主。,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给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却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并没有因为作者的主观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去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烘托、对比手法。作者除了直接叙述描写故都的秋外,还着意以南方的秋为写照,烘云托月似的映衬出故都的秋的浓度与特色。如第2、5、6、13段,将南北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进行对比,或以正衬反,或以反显正,或肯定中看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强肯定,运用多种句式,从侧面显示出了故都的秋的“量”与“质”的特色来。表面上,作者好像闲情信笔,而实际上,作者正是通过这种间接手法将读者引入秋的里层,去体会那故都的秋味,去领会那故都的秋意,去思考那秋的人生。,3.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明白晓畅,简洁清丽。文中没有文字雕饰的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用得恰到好处。用词上,名词,如“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以及“日光”“蓝朵”“飞声”等微观的秋色、秋声,搭配得匀称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再如动词与形容词,看那北国的“秋”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南国的“秋”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里的动词、形容词所代表的动态、特征使读者感到平易亲切、酣畅明快。,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短句,但长短相间;多用整句(尤其多用排比),但整散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洒脱的风格。如文章的后半部分从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那种“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引导读者领略“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接着笔锋一转,来了一大段对南国之秋的速写,以映衬北国之秋的特色。这段“速写”中运用了多种句式,但仍以短句、整句为主,雅俗熔于一炉,特别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巧用排比句,增强感染力。文中运用了许多并列的句子或短语,具有工整、雅致之美,抒情味很浓,朗读起来又具有音韵之美,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如“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其中,“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短语排比,既有流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且“来得悲凉”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又如“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这句话写对江南之秋的感受,两次运用排比,从不同角度说南国之秋无可赏之处,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既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4.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又有“悲凉”之情夹杂其中呢?观点一:这与文章的主旨有关。文章开头写道:“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和“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它们正是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东西。通常,暮秋时节总会让人感伤,而故都的秋景本就充满了凄清、落寞之意,这也正契合了作者的心境,故而作者的感情也会蒙上一层淡淡的秋意。观点二:这与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他描写的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且是他对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这种感受在当时整个散文创作领域也是普遍存在的。,课堂训练,1.根据拼音填汉字。(dn)混()(s)()混(dn)愚()(s)()毁(tun)馄()(s)()哑(q)()路亡羊(t)()笑皆非(j)()俩(d)屏息()听(q)()而望(d)瓜熟()落(d)()结盟约(zh)()木(xio)祸起()墙(tu)开()(xio)笙()(zh)()骨(xio)()洒(xio)虎()答案:沌/钝/饨厮/撕/嘶歧/伎/跂啼/谛/蒂/缔柘/拓/跖萧/箫/潇/啸,2.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这次考试的失败,对我来说,不过是歧路亡羊,只要接受教训,成绩会上去的。()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让对方有混水摸鱼的机会。()近来,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对鱼龙混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我在家中是个羞涩内向的乖乖女,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面前却是个大大落落、喜欢冒险的女孩。(),文明焦虑上的极端情绪容易让人变得目光短浅,甚至数典忘祖。时至今日,一些人文化自卑的这道“心坎”还没有迈过去。()该片讲述了一个骄横的公司女老板被魔法变身为13岁的少女,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遭遇让她逐渐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问题,开始改变自己。()他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在面试时,表现出知识面窄、沟通能力差的情况,很明显,他只是把考试的五门课的知识掌握得瓜熟蒂落。()没想到,最近发生在荷兰的一起事故竟然是因为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严重的倒塌事故导致部分人员伤亡,真是祸起萧墙。(),答案: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不合语境。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句中是说校外培训机构的好坏不一,使用对象错误。瓜熟蒂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不合语境,应用“滚瓜烂熟”。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萧墙,照壁,借指内部。句中望文生义,使用错误。,3.修辞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仿写:答案:示例少年比起老年来,正像初升旭日之与垂落夕阳,白纸一张之与经典一部,骏马飞奔之与老骥稳行,初春秧苗之与金秋硕果。,课后作业,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辞时一度因情绪而中断。(2)他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地夸奖起自己的太太和自己的团队的表现。(3)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地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c.杭州西湖边武松墓坟头被撒满玫瑰花瓣的事件引发人们热议,可是有趣的是,这座引来关注的武松墓并不是水浒里的武松。d.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的文化盛宴。,3.仿照下面一段语句的描写手法,以“春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要求:调动听觉和视觉,句式与例句大体一致。例句: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仿写:,4.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南方的雨,下得、。北方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我常想,莫非在“秦时明月汉时关”时,这北方的雨与南方的雨就已经泾渭分明、性格鲜明了吗?,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们常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温带地区秋天的景色。你也许会为树叶的飘落而惋惜,但是,落叶恰恰是树木的一种自我保护。,尽量减少水分养分的蒸腾,才能安全过冬。并且,植物的落叶太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因为靠近叶面的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密度较大;靠近叶背的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密度较小,所以当树叶落下的时候比较重的那面就会朝下。不过一些松柏之类的树木因为叶片像针尖一样,所以能保持常绿。,6.右面是一幅摄影图片,请根据你对图片意蕴的解读,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能够体现图片意蕴的词;根据图片意蕴展开描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这是一只的小鸟。,答案:1.a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