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释义: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运用: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发挥走廊建设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走廊规划和布局要兼顾巴基斯坦各地区,让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一、字音辨识好古(ho)十室之邑(y)吾语女(y)葸(x) 竭其力(ji) 陈亢(kn)二、通假字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你2好知不好学“知”通“智”,聪明3今也则亡“亡”通“无”,没有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三、一词多义1好2过3居4迁5为四、词类活用1贤贤易色名词作动词,尊重、崇尚2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匡正3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这里指不偏爱五、古今异义1恭而无礼则劳古义:不拿礼来节制。今义:没有礼貌。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年轻人。今义:学生或徒弟。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义: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今义:学习文科。4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古义:一个人站着。今义:不依靠他人。六、特殊句式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状语后置句2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七、熟语积累1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2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3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八、名句积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赏析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百姓就不会不厚道。”表面看来孔子是在说明“礼”的重要性,其实是在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礼”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而孔子所强调的学习就是一种道德修养,所以“礼”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六艺”中“礼”是其一。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赏析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能称为喜欢学习了。”本则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赏析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已犯过的错误。孔子在所处的时代,能看到“不迁怒,不贰过”的高贵性,并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把这六个字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伟人的眼光。作为人生重要的修养,自己不高兴,脾气就发到毫不相干的人身上,不能自省自讼,即为迁怒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重复犯同一错误,就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这六个字作为君子最高的操守,我们应以此作为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尽量在生活中少走弯路。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我非生而知之者”?明确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哪怕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十分好学,表明他承认他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非“生而知之者”。2选文3,孔子为什么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明确将自己与他人比较,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3选文5,是证明“礼”的重要性吗?明确表面看来是证明“礼”的重要性,其实是在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礼”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而孔子所说的学习就是一种道德修养。4选文6,子夏提出的四点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明确子夏提出的四点都是道德修养,与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与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他把能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这就与孔子的观点一致了。“贤贤易色”这四个字,内涵丰富,请结合课文和生活现实进行分析。明确“贤贤易色”四个字,有好几种解释,但核心观点都一样,就是要转变好色的心理,任人唯贤,尊贤用能。事实上人人都有好色之心,往往看到具有好的容貌的人,就喜欢亲近,而忽视道德问题。子夏提醒我们,择友、择妻、用人都要把人的这种不好的欲望消除。只有消除欲望,才能理性起来,才能把人看准。因为“贤贤易色”后面三句是侍奉父母,服务君上,结交朋友,所以很多人认为“贤贤易色”专指对待妻子,对妻子要以品德为重,不要只看其容貌。这样解释也是通顺的。不过,“贤贤易色”这四个字可以扩而充之,只要是选择人,无论是妻子还是朋友,上级还是下属,都要有如此的态度。这种理性的态度,就是最大的学问。反过来,没有深厚的学问,也是很难理性起来的。1.(论语季氏)2.(论语述而)3.(论语公冶长)4.(论语阳货)5.(论语泰伯)6.(论语学而)(论语学而)(论语雍也)(论语宪问)(论语学而)(论语季氏)【经典传承】好学修身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孔子所说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他以“好学”推许人,也完全着眼于修养德行。他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而道德品质的完善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现实链接】刘永坦、钱七虎两位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9年1月8日,中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永坦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的奠基人和引领者。40年来,这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面对荣誉,刘永坦始终很谦逊,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儿事。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钱七虎奋斗一甲子、报国六十年。高中毕业时,钱七虎放弃直接选派到苏联学习的机会,响应国家号召,到新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毕业后留苏深造,学成回国后便一头扎进防护工程领域。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如何铸就坚不可摧的“盾牌”,成为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面对荣誉,钱七虎看得很淡,他说:“作为一名军队的科学家,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运用评点好学修身是一种优秀习惯,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刘永坦、钱七虎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和“地下钢铁长城”,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我们将工作的技能升级成担当与责任的精神品质时,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美文至圣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1)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至“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2)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贤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3)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孔子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他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的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能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是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5)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入,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步入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仍扎根于每个国人心中。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6)至圣。赏析(1)从文庙写起是因为文庙是供奉孔子的地方,这里有着中华文化的根。由此写起,更能显出历史的厚重感,为下文评价孔子张本。(2)第段说明孔子在中国的地位。(3)作者用“一老者”来称呼孔子, 蕴含着对孔子崇敬而又亲近的情感。(4)画线句子说明“圣人”不是靠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的暴风骤雨式的做法来改变社会,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化、影响社会,给后世留下无穷的精神力量。(5)作者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上。他不但教育了很多弟子,也注重文化的传承,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6)作者对孔子的评价十分中肯,孔子先从个人修养出发,进而影响社会,他注重教育和教化,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其影响是巨大的。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勤勉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疏远,这里指不偏爱c就有道而正焉 就:动词,接近、靠近d泛爱众而亲仁 泛:泛滥解析:选d。泛:广泛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丘之好学也古之学者为己b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就有道而正焉c学而知之者,次也 敏于事而慎于言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解析:选b。“焉”,均为助词,可不译。a项,“之”,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c项,“而”,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d项,“也”,前者表陈述语气,后者表停顿,以舒缓语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b贤贤易色c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d鲤退而学礼解析:选d。a项,形容词作名词,故交、老友。b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崇尚。c项,形容词作动词,疏远。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b君子笃于亲c则民兴于仁d生而知之者,上也解析:选d。d项为判断句,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57题。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知之者,上也知:知道,有知识b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贫困c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比得上d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狂:狂妄解析:选b。“困”意为“遇到困难”。6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孔子将人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他的等级观念。b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既认为自己的忠信不十分突出,又坦言自己非常好学。c孔子对仲由提到“六言六蔽”,其实是在强调不学习的危害,并且对“仁”“知”“信”“直”“勇”“刚”进行了否定。d孔子在这里说的学习,并非单纯地指学习知识,更主要的还是指加强道德修养。解析:选c。c项中,孔子并未否定“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品行。7如何理解选文第二则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答:答案:在孔子的意识中,他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是“上智”之人,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文化知识,而且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所以,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并非“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智者。(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选自孔子世家,有删节)【注】粥:通“鬻”,卖。贾:通“价”,价格。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b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c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d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解析:选c。陈述主体为“吾”和“小子”,据此可断句。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驷”,古代指驾车的四匹马。选文中的“三十驷”指“一百二十匹马”。b“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d“冉求”,字子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解析:选a。“驷”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指套着四匹马的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解析:选c。c项,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译文:(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译文:解析:注意“涂”“遗”“沮”“致”“庸”等词的翻译。答案:(1)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2)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定公十四年(前94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