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复习方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方案,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考法一炼字,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叠词等。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某字好不好?为什么?,“炼字”的四个思考角度(1)修辞“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惊”二字,同属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蒸”“撼”具有夸张色彩。,(2)声韵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从而使优美的诗词具有了和谐的旋律。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冻”字比“饿”响亮,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悲情。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情感的作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叠字之法,不但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流畅。黄庭坚咏雪奉呈广平公中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描绘雪景,可以说是运用叠字之法的典范。,(3)活用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作动词就使句中的形象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再有“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其中“冷”“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虽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4)语境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韩愈据“笃笃笃,清脆的敲门声,衬托得山里的夜晚更加寂静”替贾岛选择了“敲”字,传为佳话。,而近人则大胆质疑:如果是主人,进自家大门怎么还需要敲呢?轻轻推门而入,岂不更见宁谧、和谐的温情?以语境为据,也不无道理。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三步骤“炼字”步骤一: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要结合诗句解释其含义。,步骤二:还原画面,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地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步骤三:明确中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妙处。这一步是重点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解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意思是“江水回旋,两边的山崖对峙,像两兽相斗;乌云笼罩,太阳隐去,群峰攒聚”。“斗”字生动地描写了崖石耸峙对立的陡峭、峥嵘之势。“攒”字刻画了光线不明,群峰好像连在一起的密集、重叠之态。,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考法二赏析“诗眼”,如何确定和赏析“诗眼”(1)如何确定“诗眼”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2)如何赏析“诗眼”(含关键词)要有多要素意识a最生动,最具活力。b最能营造意境。c最易统摄全篇。d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要有多层级意识“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要有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二: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例如要求对春日即事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为“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其中有思想感情,有艺术特点,有联想想象,有修辞手法,实在是多角度分析与鉴赏的结果。,三步骤赏析“诗眼”步骤一: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分析。解析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本诗全篇写景记事,“喜”字在诗中出现了两次,而景、事全部围绕“喜”字展开,,可见“喜”是诗眼。题干明确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写出景、事中的“喜”意,分析出诗人“喜”这一情感即可。结构上,全诗围绕“喜”展开,很明显“喜”字统领全篇,是写景叙事的脉络所在,使主题表达更加集中。,答案本诗的诗眼是“喜”。从内容上来说,全诗依次写可“喜”之事,山村美景可喜,乡村生活可喜,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最可喜。诗人直抒胸臆,着一“喜”字抒发对春天、对自然的喜爱,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从结构上来看,“喜”字统摄全篇,是全诗的情感脉络和线索,集中表达了主题。,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考法三赏句,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请赏析句。(2)请赏析联的妙处。(3)请从角度赏析两句。,四步骤“赏句”步骤一: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步骤二: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步骤三: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步骤四: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真题3】(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四是结构技巧。,考法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问角度包括:(1)直接提问:该句(联、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句(联、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2)间接提问: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答出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策略(1)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键词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写一种即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写两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的,可写一到两个。,(2)明白问题指向“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考查“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三步骤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步骤一:明确指出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概念判断要准确。步骤二:指出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并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表达技巧。步骤三:指明作用,要从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真题4】(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真题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居苦寒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垅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注】(sh)被:绸被。简要分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解析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