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不法圣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之内解析:选b。a项,“匮”同“柜”;c项,“罔”同“网”;d项,“竟”同“境”。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b为之权衡以称之 权:秤锤c则是重利盗跖也 重:重视d削曾、史之行 削:减除解析:选c。c项,重:增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 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殚残天下之圣法解析:选b。b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和判断语气。a项,“乎”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c项,“矣”均为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之”均为助词,的。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选d。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庶人:老百姓b上下交征利交:互相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家:古代执政大夫的封邑d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餍:满足解析:选a。a项,庶人:这里指小官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d项,都是助词,表示仅限于此,意为“罢了”。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用什么,凭借什么/怎么,为什么;c项,助词,无义/助词,只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何必曰利”中可以看出孟子是完全否定“利”的。b孟子反对“后义而先利”,主张“重义而轻利”,其学说与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一脉相承的。c上下争利,是战国社会的一大特点,社会的动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引起的。文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d文章词锋犀利,气势纵横,感情充沛,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雄辩性和鼓动性。解析:选a。a项中“孟子是完全否定利的”的说法过于绝对,孟子反对的是唯利是图、争夺一己之私利,而维护的是国家、民族、人民、社会的公利。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译文:(2)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译文:(3)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译文:答案:(1)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2)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3)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的君主。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弛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履杖诸物亦如之。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选自晋书,有删改)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b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c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d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解析:选a。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从最容易断句的地方入手。“正衣冠”是一个动宾短语,即“端正衣帽”,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d项。c项的“马正衣冠”显然不符合常理,故可排除。再比较a、b两项,“数百步而策马”解释不通,“而归下马”也不合理,据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后,再仔细品读所选答案,进行验证,可知a项断句正确。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谷,指五种谷物,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指稻、稷、麦、豆、麻;也泛指谷物。b服气,道家的修养之术,指呼吸吐纳锻炼,以呼吸为主。c谶,指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也特指不祥的预兆,如成语“一语成谶”。d拾遗录,志怪小说集,主要内容是杂录和志怪,内容多荒诞不经。解析:选c。谶可指预言、预兆,并不特指不祥的预兆。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嘉是个奇人。他其貌不扬而又幽默内秀,孤立于世而又精通世事,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还曾创作过志怪小说。b王嘉是个隐士。他先隐居于东阳谷,后隐居在终南山,又迁到了倒兽山,或凿崖穴居,或结庵庐而止,每次都有弟子跟从学习。c王嘉能预测人事。苻坚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王嘉询问吉凶,王嘉用语言和行动告诉了使者,可是使者和苻坚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d王嘉因言获罪。姚苌进入长安后与苻登争权,遇事就向王嘉征询意见,但最后因王嘉所言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心生恼怒杀了王嘉。解析:选b。文中并未交代王嘉“迁于倒兽山”时有没有弟子追随。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译文:(2)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译文:答案:(1)苻坚多次征召,他一直没有应征,公侯以下的人全都亲自去拜会他,喜欢和崇尚他的人无不以他为师,尊崇他。(2)拜候他的人心诚,他就接见,心不诚他就隐藏起来不见。王嘉字子年,是陇西安阳人。不注重举止,形貌丑陋,从外表看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滑稽且喜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追求清净虚无,练习吐纳养身,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阳谷,在悬崖上凿洞穴居住,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数百名,也全部在洞穴中居住。石季龙末年,王嘉离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隐居,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屋之中。他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而来,他就又迁入倒兽山中。苻坚多次征召,他一直没有应征,公侯以下的人全都亲自去拜会他,喜欢和崇尚他的人无不以他为师,尊崇他。人们向他询问当世之事,他都随口而答。他很喜欢运用比喻,情状如同在开玩笑;说到还没发生的事,言辞隐晦,当时很少有人能明白,但事后都一一应验。苻坚将要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王嘉说:“金刚火强。”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飞驰返回,脱掉衣裳,丢掉鞋帽回来,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苻坚不能理解,又派人前去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王嘉说:“未央。”大家都以为是吉兆。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坚)在淮南被打败,这就是王嘉所说的未年有灾殃。拜候他的人心诚,他就接见,心不诚他就隐藏起来不见。只见他的衣裳挂在衣架上,鞋子手杖仍在原处,有人想取他的衣裳,却始终够不着,踮起脚跟去取,衣架就会变得更高,但房屋却没有变大,鞋子手杖各物也是如此。姚苌进入长安以后,像先前苻坚对待王嘉一样礼待王嘉,逼着王嘉跟随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询。姚苌已经与苻登争权,问王嘉说:“我能杀掉苻登平定天下吗?”王嘉说:“略得之。”姚苌恼怒地说:“能就说能,哪里有什么略呢!”于是就杀了王嘉。这之前,释道安对王嘉说:“世事变故正多,可以走了。”王嘉回答说:“你先走吧,我欠的债还未还清,还不能离去。”不久,释道安就逃走了,到这时王嘉被杀,这就是之前所说的“负债”。苻登听说王嘉的死讯后,设坛哭祭,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字子略杀了苻登,这便是王嘉所说的“略得”。王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陇上看见过他。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中的事情过后都应验了,历时几代还在流传。又著有拾遗录十卷,所记载的事迹大多荒诞奇怪,现在还流传于世。四、语言表达13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答案: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14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写出寓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答: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抓住寓言中的主要信息:庄周化蝶后感到不自在,蝴蝶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再组织语言作答。答案: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1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答:解析:整个语段以孟子为陈述的中心,所以把排在开头,根据中“最合时宜的,是”可知其与形成对比,中“这几家”具有指代性,据此可确定的顺序,是总结性的句子,排在结尾。答案:16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花”字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定的。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柳暗花明又一村”,“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到“花”在第七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请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患儿昏迷应急演练脚本(2篇)
- 消毒供应中心试题含答案
- 2025新生儿科专科护士准入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试题和答案详解
- 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钠电池生产及PACK集成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热二次网及换热站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季幼儿园环境创设教研工作计划
- 年级组长在家校沟通中的职责体现
- 电商项目管理岗位职责
- 数据共享保密协议书
- 空调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 手术室安全知识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运动解剖学课件完整版
- 地下室管理制度
- 骨科术后下肢肿胀护理
- 《套期保值会计》课件
- 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