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词两首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解析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尚能饭否b赢得仓皇北顾c遥岑远目 d竹杖芒鞋轻胜马解析b项,名词作状语,向北。a项,名词作动词,吃饭;c项,名词作动词,看,望;d项,名词作动词,骑马。答案b3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c烽火扬州路 d人道寄奴曾住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答案d4下列词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析比喻,其他三项为借代。答案b5下面四句词是从四位词人的作品中抽出来的,请从词的风格的角度,选出不同的一项a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b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c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d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解析a项为婉约风格,其他项为豪放风格。答案a二、探究阅读(一)阅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67题。6简要分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答:_解析这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词人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词人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也是移情入景。答案本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是移情入景。“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词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7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尾的这句话看似消极,实则是词人人生无奈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词人寂寞惆怅、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样看来,应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答案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二)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89题。8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答:_答案这两个人是孙权和刘裕。他们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借助这两位英雄来表达自己力主抗金的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9词中最能体现主旨的一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答:_答案主旨句是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作为全词的点睛之笔,用典通俗,但含意深刻。一方面是对当权者不重用贤人志士而自甘昏庸糊涂的愤懑,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志存恢复中原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注】 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辛弃疾曾谪居于此,后卒于此。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著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b“山才”两句化用杜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出来。c“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竹杖”暗示年老体衰,而“芒鞋”则照应上片的“寻春”与“信步”。d“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田野的实景。解析c项,“年老体衰”错,“竹杖”暗扣标题的“病起”。答案c11有人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一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中描写最巧妙的一处,并简要分析。答:_答案其中“柔”字尤为巧妙传神。它写出桑叶之嫩,春光之新。同时,“柔”字衬托出女子因快要回到娘家看到亲人而表现出的轻松的步态和欢乐的笑声。“柔”字点明了词人寻春的内心感受,词人寻找的春天,充满生气,隐藏在乡野的花草中,暗含在女子的笑声里。(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12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 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往昔送别的场景, 暮春时节,杨柳依依,行舟远去,江水空流,表达出作者送别时依依不舍、无限惆怅的情感。 13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示例一: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春天不断上涨的江水比喻泪水之多,忧愁之多,将抽象的伤感之情描述得具体可感,充分表达出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示例二:这两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春天不断上涨的江水表现泪水之多,忧愁之多,直接表达出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四、语言表达14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发思古之幽情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答:_答案15在横线上补写出一句话,使语意连贯。苏大胡子另一面却是柔肠寸断,悱恻缠绵,悼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掩不尽的泪水滴到今天,把一帮子婉约派比下去了。辛弃疾亦然,“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