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琵琶行并序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曲终收拨当心画 当心:小心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解析b当心:对着琵琶的中心。c.去来:走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b同是天涯沦落人 自言本是京城女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d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解析a项,数量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目。c项,形容词,轻轻地/动词,轻视。d项,时间名词,暂时/时间副词,忽然,一下子。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凄凄不似向前声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似诉平生不得志解析a项,古义,忽然爆发出。今义,冲出;使超过一般;鼓出来。b项,古义,以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词语。c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答案d4下面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bc d解析句正面写琵琶女琴技。句写琵琶女的身世。有句的选项排除掉,故选b。答案b5下列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b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解析例句与a、b、c三项均为互文,d项为比喻。答案d二、探究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解析d项对第五句的理解不正确,“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意。对第六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应是“烘托”,而不是“反衬”。答案d7“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8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答:_答案“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9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答:_答案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开龙门八节石滩(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c颔联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写石滩疏通后,江上舟筏鱼贯往来、篙楫挥舞如箭的繁忙景象。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解析c项,没有比拟的手法。答案c11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答:_答案尾联里,作者希望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尾联表现出诗人晚年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表现出诗人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招王质夫白居易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注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濯足:暗用孺子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折腰:出自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子猷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句中“喧闲”二字承接首两句,直接点明两人的生活状态,“濯足”者居“闲”,“折腰”者处“喧”。b第四句写二人相距不过十里,却好像已分别很长时间,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见访之意。c第五句实写友人乘兴而行来看望自己,诗人内心十分喜悦。可见,两人情谊深厚。d最后两句写诗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种的竹子能够吸引朋友的到来。解析c项“实写”错误,第五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出希望朋友乘兴来看望自己,并非实写。答案c13请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答:_答案运用了典故手法。“濯足云水客”,指王质夫,运用“濯足”的典故,表明友人是洁身自好的隐士;“折腰簪笏身”,指诗人自己,用“折腰”的典故,自谓为卑小的官职所累。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朋友隐居生活的悠闲与自己为卑微的官职所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和神往之情。四、语言运用14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答:_答案(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15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