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RNE 华 润 新 能 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CRNE 10108.0012013 风电场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 2013 - 06 - 20 发布 2013 - 06 - 25 实施 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发 布 Q/CRNE 10108.0012013 I 目录目录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轮毂高度(风机) hub height (wind turbine) . 1 3.2 有功功率 active power . 1 3.3 功率曲线 power curve . 1 3.4 风速 wind speed . 1 3.5 风向 wind direction . 1 3.6 地形 terrain . 1 3.7 复杂地形 complex terrain . 1 3.8 地表粗糙度 surface roughness . 2 3.9 障碍物 obstacles . 2 4 测风塔要求 . 2 4.1 测风塔位置 . 2 4.2 测风塔数量 . 2 4.3 数据采集要求 . 2 5 功率曲线 . 2 5.1 空气密度 . 2 5.2 功率曲线的校正 . 3 5.3 功率曲线的拟合 . 3 6 理论发电量计算 . 4 6.1 理论功率计算 . 4 6.2 理论发电量计算 . 5 7 华润新能源理论电量计算方法 . 5 7.1 计算依据 . 5 7.2 计算方法 . 5 7.3 结论 . 9 Q/CRNE 10108.001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运营部标准化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运营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运营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编写人:管理标准工作小组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辛文达、翁廓、袁炜、张艳峰、沃仲磊、万井江、杨喜民、朱宏强、蔡松禹、 张民、李振豹 本标准审定人:刘日新 本标准批准人:张沈文 Q/CRNE 10108.0012013 1 风电场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理论发电量的评估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 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发改能源20031403 号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QX/T 74-2007 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 GB/T 18451.2-2003/IEC 61400-12:1998 风力发电机组 功率特性实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毂高度(风机) hub height (wind turbine) 从地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 3.2 有功功率 active power 发电机发出电能中可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或化学能,用于做功被消耗的部分,本规范简称功 率。 3.3 功率曲线 power curve 描绘风电机组有功功率输出与风速的函数关系图和表, 功率曲线包括设计功率曲线、 计算功率曲线。 3.4 风速 wind speed 空气微团的移动速度。根据测量时距的长短,包括瞬时风速、平均风速等,单位为米每秒(m/s) 。 3.5 风向 wind direction 风的来向,单位为度( ) ,静风以C表示。 3.6 地形 terrain 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3.7 复杂地形 complex terrain Q/CRNE 10108.0012013 2 地形显著变化或有引起气流畸变的障碍物的地带。 3.8 地表粗糙度 surface roughness 因地表起伏不平或地物本身几何形状的影响, 使风速廓线上风速为零的位置并不在地表 (高度为零 处) ,而在离地表一定高度处,这一高度则被定义为地表粗糙度。 3.9 障碍物 obstacles 能引起气流不规则变化的固定物体,如建筑、树林、风机发电机等。 4 测风塔要求 4.1 测风塔位置 a) 测风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可反映风电场所处区域的风能资源特性; b) 测风塔宜在风电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距离风电机组 1km5km; c) 测风塔应避开障碍物,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应为障碍物高度的 10 倍以上。 4.2 测风塔数量 a) 测风塔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风场地形条件、气候特征、风场区域范围、装机容量等因素; b) 对于地形较为平坦的中小型风电场(装机容量小于 100MW、风场覆盖范围小于 20km2) ,应至 少配置 1 座测风塔;地形较为复杂的风电场,应适当增加测风塔的数量; c) 对于大型风电基地和风电场群,应沿主导风向在风场两侧各安装 1 座测风塔; d) 对于不具备测风塔安装条件的区域(如海上风电场) ,可考虑使用声雷达(SODAR)或光雷达 (LIDAR) 。 4.3 数据采集要求 测风数据的采集应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参数。 a) 数据采集频率宜为秒级,自动计算并生成 5min 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b) 风速仪至少应安装于 10m、50m 及轮毂高程; c) 风向仪至少应安装于 10m 及轮毂高程; d) 气温和气压传感器应安装在离地面 10m 以上的高程。 5 功率曲线 对于经过认证机构测试的功率特性曲线, 可根据实测空气密度进行校正; 无法提供测试功率曲线的 机型,需根据风机机头风速及单机功率进行拟合。 5.1 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可根据实测气温及气压计算得到,平均空气密度可根据逐 5min 空气密度平均得到: 5min 5min 5min B RT (1) Q/CRNE 10108.0012013 3 1 1 N i i N (2) 式中: 5min 5min 平均空气密度; 5min B5min 平均气压; R气体常数 287.05(J/kg.K) ; 5min T5min 平均气温; N样本个数; 平均密度。 5.2 功率曲线的校正 若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曲线经过实验验证,且实测空气密度在 1.225kg/m30.05kg/m3范围内,功 率曲线无需校正;若在此范围以外,则功率曲线需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校正。 5.2.1 失速控制、具有恒定桨矩和转速的风力发电机组 对于失速控制、具有恒定桨矩和转速的风力发电机组,校正功率曲线可利用公式 3 计算: 0 PP 0校正 (3) 5.2.2 功率自动控制的风电机组 对于功率自动控制的风电机组,校正功率曲线可利用公式 4 计算: 1 3 0 VV 0校正 (4) 式中: P 校正折算后的功率; 0 P折算前的功率; 0 标准空气密度(1.225kg/m3) ; 0 V折算前的风速; V校正折算后的风速; 实测平均密度。 5.3 功率曲线的拟合 Q/CRNE 10108.0012013 4 若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曲线未经过实验验证,需根据风电机组的机头风速及单机功率进行拟合。 5.3.1 数据选择准则 a) 应选择处于风电场外围、且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的风机作为特征风机; b) 应选择机组故障率低、自由运行时间较长的风机作为特征风机; c) 应根据机组运行日志剔除机组故障、人为限制出力、测风设备故障等时段的数据; d) 风速及功率数据宜采用 5min 平均值; e) 不同机型的功率曲线应分别拟合。 5.3.2 功率曲线拟合方法 拟合的功率曲线应采用机头平均风速及单机平均功率,根据 bin 方法(method of bins)进行处理, 采用 0.5m/s bin 宽度为一组,利用每个风速 bin 所对应的功率值根据公式 5、6 计算得到: , 1 1 P i N ii j j i P N (5) , 1 1 V i N ii j j i V N (5) 式中: Pi第 i 个 bin 的平均功率值; , i j P第 i 个 bin 的 j 数据组的功率值; Vi第 i 个 bin 的平均风速值; , i j V第 i 个 bin 的 j 数据组的风速值; i N第 i 个 bin 的 5min 数据组的数据数量。 6 理论发电量计算 6.1 理论功率计算 a) 综合考虑风电场所处区域的地形、 粗糙度变化情况, 结合风电场布局, 建立风电场数字化模型。 b) 采用微观气象学理论或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 将测风塔风速外推至每台风机轮毂高度处, 建立 各风向扇区的风速转化函数: 12 (,) n Vf Vk kk 测风塔外推 (6) 式中: V外推由测风塔外推至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 Q/CRNE 10108.0012013 5 V测风塔测风塔实测风速; 12 , n k kk影响因子(地形、粗糙度、尾流效应等) ; f转化函数。 c) 采用历史外推风速及同期的机头风速建立回归方程, 根据最小二乘等优化算法计算得到对应的 回归系数并对外推风速进行修正。 d) 以修正风速为基础,结合经校正或拟合的功率曲线,计算得到单机的理论功率。 e) 所有风机理论功率累计,得到整场的理论功率。 6.1.1 模型评估 理论发电量及弃风电量计算模型在应用前应经过专业技术部门评估。 模型评估应选择在非限电时段进行。 缺测及异常数据时段不参与统计。 理论发电量模型应以全场功率为基准进行评估, 统计指标至少应包括均方根误差、 平均绝 对误差、最大相对误差等。 理论发电量模型评估指标为电量的相对误差,应以统计时段的理论电量为基准。 弃风电量评估应人为设定特征限电时段, 根据理论弃风电量与计算弃风电量的差值, 以该 时段的理论电量为基准进行相对误差统计。 6.1.2 性能指标 理论发电量的日均方根误差应小于 10%。 理论发电量的最大相对误差应小于 10%。 6.2 理论发电量计算 理论功率通过积分得到计算时段的理论发电量。 7 华润新能源理论电量计算方法 本部分基于matlab软件计算华润新能源运营风力发电机组理论电量的方法。 7.1 计算依据 7.1.1 机组理论电量的计算主要依据每台机组的 10 分钟平均风速和机组的功率曲线,假设在每 10 分 钟内机组维持该平均风速, 将每一个 10 分钟平均风速在功率曲线里对应的功率与 10 分钟相乘即可得到 该机组在十分钟内的发电量(即能量=功率*时间),将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以 10 分钟为单位的能量(即 发电量)相加就是该机组在该时间段(一般计算一个月)内的发电量。 7.1.2 为计算简便,对于非整数风速,采用线性插值法对应功率曲线。 7.2 计算方法 7.2.1 从风机监控后台导出所有风机 10 分钟平均风速,详见表 1。 Q/CRNE 10108.0012013 6 表1 机 10 分钟平均风速 7.2.2 重新建立一个 excel 表格,版本为 office2003 版,并将 10 分钟平均风速复制在新表格中,注 意格式的调整,调整后的 10 分钟平均风速格式见表 2。 Q/CRNE 10108.0012013 7 表2 调整后的 10 分钟平均风速表 7.2.3 根据不同空气密度下的功率曲线,编制计算程序,以 750kW 机组为例: 750机组标准功率曲线(空气密度1.225千克每立方米) clear; clc; pline=0 0;3 0;4 17;5 48;6 81;7 160;8 257;9 350;10 468;11 566;12 647;13 697;14 745;15 772;16 768;17 764;18 749;19 745;20 743;21 740;22 740;23 736;24 732;25 730;26 0;27 0;50 0; A=importdata(D:2012年月份理论电量风电场2月750.xls); x,y=size(A.data); for i=1:x for j=1:y pow(i,j)=interp1(pline(:,1),pline(:,2),A.data(i,j),spline); end end pow(find(isnan(pow)=1)=0; sumpow=sum(pow)/6; xlswrite(D:2012年月份理论电量风电场2月7501.xls,sumpow,result2) 说明:以上程序中,只有涂有颜色部分的地方可以进行修改,其他数据不允许改动,具体说明见下 面表3。 表3 功率曲线计算公式说明表 Q/CRNE 10108.0012013 8 7.2.4 将修改后的程序导入 matlab 计算软件,即可得到所有风机理论电量数据。 matlab 软件安装完成的电脑界面 安装后打开的画面见表4: 表4 安装完成界面 将修改后的计算程序导入 matlab 软件,软件将自动计算结果。 软件自动计算结果的界面见表5。 表5 软件自动计算界面 7.2.5 不同空气密度功率曲线的折算,见表 6。 表6 空气密度功率曲线表 表 6 中第一列 excel 表格数据为标准功率曲线; Q/CRNE 10108.0012013 9 表 6 中第二列 excel 表格数据为折算后的平均风速, 只需调整现场实际空气密度即可折算相对 应的功率曲线, 即为图四中第三列 excel 表格, 现场实际空气密度的计算按照空气密度计算公 式进行手动计算。 空气密度是气压、气温和湿度的函数,计算公式见表 7: 表7 空气密度计算公式 7.2.6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0 分钟平均风速必须严格按照表 1 格式进行整理。 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二 分数2.1 分数的意义(二)说课稿 西师大版
- 第四节 热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2024)北师大版(2024·郭玉英)
- 2.3配位化合物和超分子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沪科版2020
-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 4 表内乘法(一)2 2~6的乘法口诀第3课时 4的乘法口诀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公司监理工作总结(15篇)
- 中医学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秋季云南省教育厅招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71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汽车维修保养服务企业股权收购与品牌整合合同
- 矿产资源开发区国有土地租赁及环境治理合同
- 每日一读:新能源产业项目贷款合同设计与风险控制
- YY/T 1437-2023医疗器械GB/T 42062应用指南
- 梦想课程《去远方》(版)分享课程
- 年6万吨废植物油回收利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富贵包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 电动起子使用教程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课件
- 历史虚无主义课件
- 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精选十六篇)
-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公开课课件
- 陶艺制作过程介绍教学课件(共48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