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共 23 页) 2016 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如果 a 3,那么化简 |a 3|为( ) A 3 a B a 3 C a D a 2 2015 年,我市共接待参观旅游游客 518 000 人,这个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04 B 105 C 106 D 518 103 3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x B x C x 1 D x 1 5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在第一象限, P 与 x 轴相切于点 Q,与 y 轴交于 M( 0, 2), N( 0, 8)两点,则点 P 的坐标是( ) A( 5, 3) B( 3, 5) C( 5, 4) D( 4, 5) 6现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同学,他们分别来自一中、二中、三中、已知:( 1)每所学校至少有他们中的一名学生;( 2)在二中联欢会上,甲、乙、戊作为被邀请的客人演奏了小提琴;( 3)乙过去曾在三中学习,后来转学了,现在同丁在同一个班学习;( 4)丁、戊是同一所学校的三好学 生根据以上叙述可以断定甲所在的学校为( ) A三中 B二中 C一中 D不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线段 移到 AB,若点 A、 B、 A的坐标为( 2, 0)、( 0,3)、( 2, 1),则点 B的坐标是 _ 8已知:( a b) 2=4, ,则( a+b) 2=_ 第 2 页(共 23 页) 9若 A( B( 双曲线 y= 上的两点,且 0 填“ ”、 “=”、 “ ”) 10函数 y=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_ 11如图,等边 边长为 1D、 E 分别是 的点,将 直线 A 落在点 A处,且点 A在 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_ 12有一个运算程序,可以使 a b=n( n 为常数)时,得( a+1) b=n+1, a ( b+1) =n 2现在已知 1 1=2,那么 2008 2008=_ 三、(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3求值: ,其中 (结果精确到 14已知 a+1=0,求 2a 3 的值 15已知 a2+a 4b+5=0,求 2b 3 的值 16已知直线 l 及 l 外一点 A,分别按下列要求写出画法,并保留两图痕迹 ( 1)在图 1 中 ,只用圆规在直线 l 上画出两点 B, C,使得点 A, B, 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 2)在图 2 中,只用圆规在直线 l 外画出一点 P,使得点 A, P 所在直线与直线 l 平行 17 “斗地主 ”是常见的一种游戏,一副扑克牌除大、小王外共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从小到大共有牌面为 3、 4、 5、 6、 7、 8、 9、 10、 J、 Q、 K、 A、 2 的牌各一张(如图),现甲、乙、丙玩 “斗地主 ”游戏, ( 1)如果 “地主 ”甲手中有四张 K,没有 A,请你用列举法或树形图分析计算问乙或丙手中有四张 A 的概率是多少? ( 2)如果 “地主 ”甲手中有三张 K,有一张 A,问乙或丙手中有三张 A 的概率是多少? 第 3 页(共 23 页) 18某校的一间阶梯教室,第 1 排的座位数为 a,从第 2 排开始,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增加 ( 1)请你在下表的空格里填写一个适当的代数式: 第 1 排的座位数 第 2 排的座位数 第 3 排的座位数 第 4 排的座位数 a a+b a+2b ( 2)已知第 4 排有 18 个座位,第 15 排座位数是第 5 排座位数的 2 倍,求第 21 排有多少个座位?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9已知一次函数 y=x+m 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 2) ( 1)求 m 的值; ( 2)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20如图 1 所示,一架长 4m 的梯子 靠在与地面 直的墙壁 ,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 为 60 度 ( 1)求 长; ( 2)若梯子顶端 A 沿 滑,同时底端 B 沿 右滑行 如图 2 所示,设 A 点下滑到 C 点, B 点向右滑行到 D 点,并且 : 3,试计算梯子顶 端 滑了多少米? 如图 3 所示,当 A 点下滑到 A点, B 点向右滑行到 B点时,梯子 中点 P 也随之运动到 P点,若 15,试求 长 21国家规定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1 小时 ”为此,某市就 “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 ”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 300 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 组: t B 组: t 1h; C 组: 1h t D 组: t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 C 组的人数是 _; (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_组内; ( 3)若该辖区约有 24 000 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 第 4 页(共 23 页) 22阅读下面短文: 如图 , 直角三角形, C=90,现将 成矩形,使 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两个矩形 矩形 图 )解答问题: ( 1)设图 中矩形 矩形 面积分别为 “ ”“=”或 “ ”) ( 2)如图 , 钝角三角形,按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 _个,利用图 把它画出来 ( 3)如图 , 锐角三角形且三边满足 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 _个,利用图 把它画出来 ( 4) 在( 3)中所画出的矩形中,哪一个的周长最小?为什么? 五、(本大题共 10 分) 23如图 1,点 C 将线段 成两部分,如果 = ,那么称点 C 为线段 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 “黄金分割线 ”,类似地给出 “黄金分割线 ”的定义:直线 l 将一个面积为 s 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2,如果 = ,那么称直线 l 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第 5 页(共 23 页) ( 1)研究小组猜想:在三角形 ,若点 D 为 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 2),则直线 三角形 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 2)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 黄金分割线? ( 3)研究小组在进一步探究中发现:过点 C 任作一条直线交 点 E,再过点 D( D 为上的黄金分割点)作直线 点 F,连接 图 3),则 直线 是三角形 黄金分割线 请你说明理由 ( 4)如图 4,点 E 是平行四边形 边 黄金分割点,过点 E 作 行 点 F,显然直线 平行四边形 黄金分割线请你画一条平行四边形 它不经过平行四边形 边黄金分割点 六、(本大题共 12 分) 24如图 , , B=90, 0 度它的顶点 A 的坐标为( 10, 0),顶点 B 的坐标为 , 0,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C 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D( 0, 2)出发,沿 y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 P 到达点 C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 1)求 度数 ( 2)当点 P 在 运动时, 面积 S(平方单位)与时间 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 ),求点 P 的运动速度 ( 3)求( 2)中面积 S 与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 S 取最大值时点 P 的坐标 ( 4)如果点 P, Q 保持( 2)中的速度不变,那么点 P 沿 运动时, 大小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 运动时, 大 小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 0的点 P 有几个?请说明理由 第 6 页(共 23 页) 第 7 页(共 23 页) 2016 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如果 a 3,那么化简 |a 3|为( ) A 3 a B a 3 C a D a 【考点】 绝对值 【分析】 先由 a 3,得出 a 3 0,再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 3, a 3 0, |a 3|=3 a 故选 A 2 2015 年,我市共接待参观旅游游客 518 000 人,这个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04 B 105 C 106 D 518 103 【考点】 科学记数法 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记成 a 10n 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 a 10n,其中 1 a 10,n 为正整数 【解答】 解: 518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5 故选: B 3下 面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考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 根据主视图就是从物体的正面进行观察,得出主视图有 3 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 1, 1 【解答】 解:如图所示: 故选: C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x B x C x 1 D x 1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 8 页(共 23 页) 【分析】 先解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 “大小小大中间找 ”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 解:解不等式得 , 解集为 x 1 故选 D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在第一象限, P 与 x 轴相切于点 Q,与 y 轴交于 M( 0, 2), N( 0, 8)两点,则点 P 的坐标是( ) A( 5, 3) B( 3, 5) C( 5, 4) D( 4, 5) 【考点】 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纵坐标易求;再根据切割线定理即 M 得横坐标 【解答】 解:过点 P 作 D,连接 P 与 x 轴相切于点 Q,与 y 轴交于 M( 0, 2), N( 0, 8)两点, , , , , M 8=16, , D=3+2=5 即点 P 的坐标是( 4, 5) 故选 D 第 9 页(共 23 页) 6现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同学,他们分别来自一中、二中、三中、已知:( 1)每所学校至少有他们中的一名 学生;( 2)在二中联欢会上,甲、乙、戊作为被邀请的客人演奏了小提琴;( 3)乙过去曾在三中学习,后来转学了,现在同丁在同一个班学习;( 4)丁、戊是同一所学校的三好学生根据以上叙述可以断定甲所在的学校为( ) A三中 B二中 C一中 D不确定 【考点】 推理与论证 【分析】 根据( 2)、( 3)、( 4)得到乙、丁、戊现在都在一中学习;则( 1)知甲和丙在二中或三中,又根据( 2)可知甲现在一定在三中学习 【解答】 解:由( 2)知:甲、乙、戊不是二中的学生; 由( 3)知:乙、丁在同一所学校学习,且他们都不是三 中的学生; 由( 4)知:乙、丁、戊都在同一所学校; 结合条件( 1)可知:乙、丁、戊都是一中的学生,甲是三中的学生,丙是二中的学生 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线段 移到 AB,若点 A、 B、 A的坐标为( 2, 0)、( 0,3)、( 2, 1),则点 B的坐标是 ( 4, 4)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 【分析】 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由点 A 平移到 A的规律可知 ,此题规律是( x+4, y+1),照此规律计算可知点 B的坐标是( 4, 4) 【解答】 解:由点 A 平移到 A的规律可知,此题规律是( x+4, y+1),照此规律计算可知点B的坐标是( 4, 4) 故答案填:( 4, 4) 8已知:( a b) 2=4, ,则( a+b) 2= 6 【考点】 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 先用完全平方公式把( a b) 2 展开,求得 a2+值,再展开( a+b) 2 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 解: ( a b) 2=4, , ( a b) 2=a2+2 =a2+1=4, a2+, ( a+b) 2=a2+1=6 9若 A( B( 双曲线 y= 上的两点,且 0 填“ ”、 “=”、 “ ”) 【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 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再根据 0 断出两点所 在的象限,即可得出结论 第 10 页(共 23 页) 【解答】 解: 反比例函数 y= 中, k= 2 0, 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在二、四象限, 0 A( 第四象限,点 B( 第二象限, 0, 0, 故答案为 10函数 y=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考点】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析】 根 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 0 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由题意得, 2x 3 0, 解得 x 故答案为: x 11如图,等边 边长为 1D、 E 分别是 的点,将 直线 A 落在点 A处,且点 A在 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3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 由 题意得 E, D,故阴影部分的周长可以转化为三角形 周长 【解答】 解:将 直线 叠,点 A 落在点 A处, 所以 D, E 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等于 D+D+AE, =D+D+ =B+ =3 故答案为: 3 12有一个运算程序,可以使 a b=n( n 为常数)时,得( a+1) b=n+1, a ( b+1) =n 2现在已知 1 1=2,那么 2008 2008= 2005 【考点】 规律型:数字的变 化类 第 11 页(共 23 页) 【分析】 利用归纳法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例子,求得 2 1=2+1=3, 2 2=3 2=1, 32=1+1=2, 3 3=2 2=0,同样的我们可以求得 4 4= 1, 5 5= 2, 2008 2008= 2005规律为:前项增一,结果加一,后项增一,结果减二 【解答】 解:规律为前一项增一,结果加一,后一项增一,结果减二,则 1 1=2, 20082008 为 2 加上 2007 个 1 减去 2007 个 2,即 2+2007 1 2007 2= 2005 三、(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3求值: ,其中 (结果精确到 【考点】 分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 先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对代数式进行化简,然后将 x 的值代入求出代数式的值 【解答】 解:( ) = = =x 2 当 x= +1 时, 原式 = +1 2= 1 原式的值为 14已知 a+1=0,求 2a 3 的值 【考点】 代数式求值 【分析】 所求式子变形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 解: a+1=0, 2a 3 =2( a+1) 5 =0 5 = 5 15已知 a2+a 4b+5=0,求 2b 3 的值 【考点】 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 【分析】 本题可先将 5 拆成 4+1,然后配出两个平方的式子相加,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 “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 0,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 0”求出 a、 b 的值,最后把 a、 b 代入 2b 3 中即可 【解答】 解: a2+a 4b+5=0, a+1+4b+4=0, 即( a+1) 2+( b 2) 2=0, ( a+1) 2=0,( b 2) 2=0, 即 a+1=0, b 2=0, 第 12 页(共 23 页) a= 1, b=2 2b 3=2+8 3=7 16已知直线 l 及 l 外一点 A,分别按下列要求写出画法,并保留两图痕迹 ( 1)在图 1 中,只用圆规在直线 l 上画出两点 B, C,使得点 A, B, 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 2)在图 2 中,只用圆规在直线 l 外画出一点 P,使得点 A, P 所在直线与直线 l 平行 【考点】 作 图 复杂作图 【分析】 ( 1)以点 A 为圆心,大于点 A 到直线 l 的距离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 l 交于 B, 点 B, C 即为所求或在直线 l 上任取一点 B,以点 B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与直线 l 交于点 C,则点 B, C 即为所求; ( 2)在直线 l 上任取 B, C 两点,以点 A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以点 C 为圆心, 弧交于点 P则点 P 即为所求 【解答】 解:( 1)画法一: 以点 A 为圆心,大于点 A 到直线 l 的距离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 l 交于 B, C 两点,则点 B,C 即为所求 画法二: 在直线 l 上任取一点 B,以点 B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与直线 l 交于点 C,则点 B, ( 2)画法: 在直线 l 上任取 B, C 两点,以点 A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以点 C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P则点 P 即为所求 第 13 页(共 23 页) 17 “斗地主 ”是常见的一种游戏,一副扑克牌除大、小王外共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从小到大共有牌面为 3、 4、 5、 6、 7、 8、 9、 10、 J、 Q、 K、 A、 2 的牌各一张(如图),现甲、乙、丙玩 “斗地主 ”游戏, ( 1)如果 “地主 ”甲手中有四张 K,没有 A,请你用列举法或树形图分析计算问乙或丙手中有四张 A 的概率是多少? ( 2)如果 “地主 ”甲手中有三张 K,有一张 A,问乙或丙手中有三张 A 的概率是多少?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 ( 1)用列举法画出图形,即可统计出乙或丙手中有四张 A 的概率是多少 ( 2)用列举法画出图形,即可统计出乙或丙手中有三张 A 的概率是多少 【解答】 解:( 1)如图所示, 一共有 5 种情形,乙或丙手中有四张 A 有两次, 所以乙或丙手中有四张 A 的概率是 ( 2)如图所示, 一共有 4 种情形, 2 次出现 3A, 所以乙或丙手中有三张 A 的概率是 第 14 页(共 23 页) 18某校的一间阶梯教室,第 1 排的座位数为 a,从第 2 排开始,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增加 ( 1)请你在下表的空格里填 写一个适当的代数式: 第 1 排的座位数 第 2 排的座位数 第 3 排的座位数 第 4 排的座位数 a a+b a+2b ( 2)已知第 4 排有 18 个座位,第 15 排座位数是第 5 排座位数的 2 倍,求第 21 排有多少个座位?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 ( 1)由题意可得出,第 n 排的座位数为 a+( n 1) b( n 1); ( 2)中等量关系应为:第 5 排的座位数 2=第 15 排的座位数,再根据关键语 “第 4 排有 18个座位 “,列出方程组,求解 【解答】 解:( 1) a+3b; ( 2)设依题意得 解得 , 第 21 排应有座位数 a+( 21 1) b=12+20 2=52 答:第 21 排有 52 个座位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9已知一次函数 y=x+m 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 2) ( 1)求 m 的值; ( 2)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 分析】 先通过反比例函数求出 值,再把求得的 P 的值代入一次函数 y=x+m 中可求出m 的值其他可通过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出来 【解答】 解:( 1) 点 P( 2)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 2= , 解得 点 P 的坐标为( 1, 2) 又 点 P 在一次函数 y=x+m 的图象上, 2=1+m, 解得 m=1, m 的值都为 1 (无最后一步结论,不扣分) ( 2)由( 1)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为 y=x+1, 取 y=0,得 x= 1; 取 x=0,得 y=1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1, 0),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 0, 1) 第 15 页(共 23 页) 20如图 1 所示,一架长 4m 的梯子 靠在与地面 直的墙壁 ,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 为 60 度 ( 1)求 长; ( 2)若梯子顶端 A 沿 滑,同时底端 B 沿 右滑行 如图 2 所示,设 A 点下滑到 C 点, B 点向右滑行到 D 点,并且 : 3,试计算梯子顶端 滑了多少米? 如图 3 所示,当 A 点下滑到 A点, B 点向右滑行到 B点时,梯子 中点 P 也随之运动到 P点,若 15,试求 长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 ( 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和一个角,那么两条直角边就容易求得了 ( 2) 可先设出 长,然后表示出 长,根据滑动前后梯子长不变的特点在直角三角形 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数的值,然后求出 长 可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和已知的 度数,来求出 BAO 的度数,然后求出 长,从而求出 长 【解答】 解:( 1) B4 =2( m) B4 =2 ( m) 答: m; m ( 2) 设 x, x,在 , 2x, +3x, m 根据勾股定理有 ( 2 2x) 2+( 2+3x) 2=42 13 12 8 ) x=0 x 0, 13x+12 8 =0, x= m x= m 答:梯子顶端 A 沿 滑了 m P 点和 P点分别是 斜边 A斜边 AB的中点 O, PA=PO PAO= A PAO A 第 16 页(共 23 页) PAO 15 又 0 PAO=45 AO=AB4 =2 ( m) AO=( 2 2 ) m 21国家规定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1 小时 ”为此,某市就 “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 ”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 300 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 组: t B 组: t 1h; C 组: 1h t D 组: t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 题: ( 1) C 组的人数是 120 ; (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C 组内; ( 3)若该辖区约有 24 000 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 【考点】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 【分析】 ( 1)根据直方图可得总人数以及各小组的已知人数,进而根据其间的关系可计算 ( 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应是第 150、 151 人时间的平均数,分析可得答案; ( 3)首先计算样本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频率 ,再进一步估计总体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 【解答】 解:( 1)根据题意有, C 组的人数为 300 20 100 60=120; ( 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应是第 150、 151 人时间的平均数,分析可得其均在 C 组,故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C 组; ( 3)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 100%=60% 所以,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 24000 60%=14400(人); 故答案为:( 1) 120, ( 2) C, ( 3)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 14400 人 22阅读下面短文: 如图 , 直角三角形, C=90,现将 成矩形,使 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第 17 页(共 23 页) 两个矩形 矩形 图 )解答问题: ( 1)设图 中矩形 矩形 面积分别为 “ ”“=”或 “ ”) ( 2)如图 , 钝 角三角形,按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 1 个,利用图 把它画出来 ( 3)如图 , 锐角三角形且三边满足 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 3 个,利用图 把它画出来 ( 4)在( 3)中所画出的矩形中,哪一个的周长最小?为什么? 【考点】 矩形的性质 【分析】 ( 1)易得原有三角形都等于所画矩形的一半,那么这两个矩形的面积相等 ( 2)可仿照图 2 矩形 画法得到矩形由于 C 非直角,所以只有一种情况 ( 3)可让原锐角三角形的任意一 边为矩形的一边,另一顶点在矩形的另一边的对边上,可得三种情况 ( 4)根据三个矩形的面积相等,利用求差法比较三个矩形的周长即可 【解答】 解:( 1) = ( 2) 1 ( 3) 3 ( 4)以 边长的矩形周长最小, 设矩形 周长分别为 BC=a, AC=b, AB=c易得三个矩形的面积相等,设为 S, +2a; +2b; +2c ( a b) 而 a b 0, s 0, 0 0, 理可得 以 边长的矩形周长最小 第 18 页(共 23 页) 五、(本大题共 10 分) 23如图 1,点 C 将线段 成两部分,如果 = ,那么称点 C 为线段 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 “黄金分割线 ”,类似地给出 “黄金分割线 ”的定义:直线 l 将一个面积为 s 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2,如果 = ,那么称直线 l 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 1)研究小组猜想:在三角形 ,若点 D 为 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 2),则直线 三角形 黄金分割线你认 为对吗?为什么? ( 2)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 黄金分割线? ( 3)研究小组在进一步探究中发现:过点 C 任作一条直线交 点 E,再过点 D( D 为上的黄金分割点)作直线 点 F,连接 图 3),则直线 是三角形 黄金分割线 请你说明理由 ( 4)如图 4,点 E 是平行四边形 边 黄金分割点,过点 E 作 行 点 F,显然直线 平行四边形 黄金分割线请你画一条平行四边形 它不经过平行四边形 边黄金分割点 【考点】 相似形综合题 【分析】 ( 1)设 的高为 h,由三角形的面积得出 = , = ,由点 D 为 的黄金分割点,得出 = ,得出 = ,即可得出结果; ( 2)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 ,即可得出结果; 第 19 页(共 23 页) ( 3)由 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得出 S S 出 S 四边形 四边形 S 四边形 由 = ,得出 = ,即可得出结果; ( 4)画法一:取 中点 G,再过点 G 作一条直线分别交 M、 N 点,则直线是平行四边形 黄金分割线; 画法二:在 取一点 N,连接 过点 F 作 点 M,连接 直线 是平行四边形 黄金分割线 【解答】 ( 1)解:直线 黄金分割线,正确,理由如下:设 的高为 h, S ADh, S BDh, S ABh, = , = , 点 D 为 的黄金分割点, = , = , 直线 黄金分割线; ( 2)证明: 三角形的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 S,即 , 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可能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 ( 3)证明: 公共边 的高也相等, S 设直线 直线 于点 G,如图 1 所示: S S 四边形 四边形 S 四边形 = , = , 直线 是 黄金分割线; ( 4)解:画法一:取 中点 G,再过点 G 作一条直线分别交 M、 N 点, 第 20 页(共 23 页) 则直线 是平行四边形 黄金分割线;如图 2 所示: 画法二:在 取一点 N,连接 过点 F 作 点 M,作直线 则直线 是平行四边形 黄金分割线,如图 3 所示 六、(本大题共 12 分) 24如图 , , B=90, 0 度它的顶点 A 的坐标为( 10, 0),顶点 B 的坐标为 , 0,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C 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D( 0, 2)出发,沿 y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 P 到达点 C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 1)求 度数 ( 2)当点 P 在 运动时, 面积 S(平方单位)与时间 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 ),求点 P 的运动速度 ( 3)求(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