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讲 题型突破18 诗歌情感题——理顺情感“三步骤”(含解析)_第1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讲 题型突破18 诗歌情感题——理顺情感“三步骤”(含解析)_第2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讲 题型突破18 诗歌情感题——理顺情感“三步骤”(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突破18诗歌情感题理顺情感“三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c“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d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王诗用枣花、桑叶与牡丹进行对比,袁诗中苔花与牡丹形成对比。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中,d项,“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王诗用枣花、桑叶与牡丹进行对比,袁诗中苔花与牡丹形成对比”中“袁诗中苔花与牡丹形成对比”错误,“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二者并未对比。故选d。答案d2.(分析情感)这两首咏物诗各自借所咏之物表达了什么感情?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中,咏牡丹借“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来表达感情,其意思是: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长枝。此二句描写牡丹开着耀人眼目的花却“不成一事”,表达对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的鄙视。苔借“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表情达意,其意思为:微小的苔花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牡丹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表达了作者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答案咏牡丹借描写牡丹开着耀人眼目的花却“不成一事”,表达对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的鄙视。苔借微小的苔花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牡丹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二、(2019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c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d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错。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苏轼认为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故选c。答案c4.(分析情感)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囊空不办寻春马”,“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切与同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答案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切与同情。“粗缯大布裹生涯”“囊空不办寻春马”均言其清贫苦寒。对董传饱读诗书、乐观向上的非凡气度的肯定与赞许。“腹有诗书气自华”言其不同寻常的精神风骨。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鸡”是对董传给予的鼓励,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山中感兴三首(其二)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注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故选d项。答案d6.(分析情感)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后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局的信息,朋友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圣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答案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时局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四、(2019贵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夜坐有感何梦桂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注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此诗乃此时所作。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c颔联化用诗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题中,b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故选b。答案b8.(分析情感)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该题把本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比较,要求考生分析这两篇中借助“梦”与“剑”所表露出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然后找出两篇中包含“梦”和“剑”的句子,结合全篇分析其中的情感。本诗中说“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意思是“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深锁匣中的孤剑正象征着我少年时的壮心”,“前世梦”是对过去读书生活的回顾,“匣中孤剑”是现状,现实是书不能读、剑不能舞,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结合尾联目断征鸿可知,还有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前一句“挑灯看剑”是现实生活,“剑”代指词人报国的志向,而词人只能醉酒之后挑灯看剑,说明他空有报国志向却无法施展,流露出壮志难酬之感,后一句“梦回连营”是梦境,从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悲愤之中又含有壮怀。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可以发现两首诗歌中都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都有壮志难酬之悲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