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人民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人民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人民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1)近代服饰变化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变化表现类型概况男装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的。辛亥革命后的几十年里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饰女装改良旗袍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改良。它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由宽松肥大到合身适体,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苏式服饰(列宁装、连衣裙)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服饰单调、呆板改革开放以后异彩纷呈暖好、时尚、个性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1)变化原因外因: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等。内因: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经济发展(如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工业的出现,改革开放等);思想解放(如新文化运动等)。(2)变化表现婚俗清末民初,主张婚姻自主。婚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丧礼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了新式丧礼。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放足、点头鞠躬、握手、女子受教育等。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1)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2)交通工具人力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代步工具,中国有了“自行车王国”之称机械动力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深入思考】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提示:促进因素:(1)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府政策的推动。(3)先进中国人的努力。阻碍因素:(1)封建顽固势力阻挠。(2)经济落后,科技薄弱。(3)思想观念陈旧。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时间成就邮政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开始创设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五亿户,居世界第一位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1)大众报业的发展发展历程时间事件意义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1873年在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维新运动时期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大众报业的类型:从创办者看,洋人和国人。从内容看,新闻、商情、政论、通俗等。(2)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1905年,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谭鑫培主演)。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导演、明星以及一些优秀电影作品。1927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制作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等相继问世,我国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3)电视的发展开始:1958年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发展: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2008年“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2.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1)兴建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截至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2)影响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消极:存在着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等问题。一、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影响1.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后,列强把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移植到中国。(2)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法令。(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5)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地吸收西方文明。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特征,实质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2.向近代化趋进是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趋势,国人对西方文明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3.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时代性。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都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4.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而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变化较慢、较小。1.(2019浙江4月选考)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a. b. c. d.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和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正确,a项符合题意。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与材料中的短袍窄袖相矛盾,错误,材料无法得出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错误,综上分析可知b、c、d三项错误,排除。2.(2020浙江1月选考)下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a. b.c. d.解析:a广告“华东区工业部上海制车厂出品”,说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根据广告时间可知正确。“舶来”一般指的是外来产品,故正确。不能仅凭一则广告就说明自行车成为民众的主要代步工具和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故排除。选a。3.(2018浙江4月选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解析:a材料反映了1900年以后中国缠足陋习仍然存在,束缚了以“坤(女)鞋”制造为代表的天足风尚的发展,反映了传统观念对习俗变革的影响。4.(2017浙江11月选考)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解析:c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电话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总起来看电话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c项正确;图片信息及文字材料无法反映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a项错误;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在材料中看不出,b项错误;近代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又以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d项错误。5.(2017浙江11月选考)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解析:b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项错误;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两项错误。6.(2018浙江4月选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