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作品利己主义分析_第1页
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作品利己主义分析_第2页
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作品利己主义分析_第3页
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作品利己主义分析_第4页
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作品利己主义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作品利己主义分析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对人、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细小琐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将人性的某些方面,剖析得尖锐而透彻。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蛛丝、鼻子为例,拟从小说中的人物入手,尝试分析人性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思想,进而结合芥川个人、家庭、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索这一创作基调的原因。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利己主义 罗生门蛛丝鼻子 :I106 :A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作家,以“新技巧派”著称。他生于明治25年(1892),卒于昭和2年(1927)。虽然经历了三个年号,可生命却很短暂,但他却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丰富了大正文坛,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独特的篇章。为了纪念芥川在文学上的成就,从1935年起以他名字命名设立了“芥川文学奖”,它一直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 芥川的小说以短篇见长,代表作有罗生门、鼻子、蛛丝、戏作三昧、信教人之死等。芥川的小说取材广泛新颖,结构上构思奇特、布局巧妙、情节新奇、甚至诡异,内容上接近现实,努力揭示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但他很少直接评论,仅以犀利的笔锋,让读者感受到人性利己这一深刻主题,体现了他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探索。 一 罗生门 罗生门发表在大正4年(1915)的帝国文学上,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集。罗生门是历史小说,作品借用古代的故事,经过芥川的再创作,表现现代人的思想和情绪,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充分体现了芥川高超的写作技巧。 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平安朝的末期,当时京都地方相继发生了诸如地震、龙卷风、火灾和饥荒等大灾难。某日黄昏时分,主人公一个刚刚遭到主人解雇的仆人来到罗生门下避雨,而他想的却是明天的生活,“穷途末路中,只想要摆脱困厄,哪里还顾得上选择手段?挑三拣四,就只有等待饿死在墙边或路旁,或者被抬到罗生门上,像野狗一样被人丢弃。”但此时仆人对当强盗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接着就出现了小说的第二个人物一个在死人堆中拔女尸头发的老太婆,这个人物对仆人内心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他对老太婆的态度起初是“六分恐惧四分好奇”,随后转为“憎恶”、“反感”,甚至想取她性命。可最后老太婆向他解释道拔死人头发“也不算坏事,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饿死,我也是没法子呦。”听完老太婆一席话后,仆人已不再为饿死还是为盗的两难选择而烦恼,萌生与老太婆同样的逻辑,于是揪下老太婆的衣服,消失在黑夜中。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芥川传递了这样的思想:第一,利己本性是丑恶的。例如,文中老太婆是一个“瘦骨嶙峋,身材矮小,像一只猴子”,“手腕细得皮包骨头,像一根鸡爪”,“眼眶是红色的,像只食肉恶鸟般逼人心魄”,“脸上满是皱褶,和鼻子几乎连为一体的嘴唇”,“细长的脖颈下,尖耸的喉结”,“喉咙里喘出粗气,像昏鸦嘶鸣的声音”这样的形象,对老太婆所有的形容都是贬义,老太婆不仅是人性利己的典型,还是利己主义和丑恶思想的传播者。由此看出作者对“老太婆”是憎恶的,利己本性是丑恶的,是人性恶的表现;第二,小说中作者主要提及的只有仆人和老太婆以及老太婆口中的那具女尸三个人物,而这三个人物存在利己本质这一共性:躺在城楼上的那具女尸,为了不饿死,把蛇肉切块晒干后当鱼干卖;老太婆活命,拔死人头发,做假头发卖;仆人为了活下去,剥去别人的衣服扬长而去,这表明人性利己具有普遍性,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常常出现的矛盾心理,有时候是邪恶,有时候又是善良,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黑暗世界里,人为了活下去,什么恶事都能干。 二 蛛丝 蛛丝于大正七年(1918)发表在儿童文艺杂志赤鸟74号上,作家出身的主编铃木三重吉对这部作品极为赞赏。这篇童话取材于印度佛经故事业,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芥川舍弃了原作中抽象的说教,推陈出新,从中发现古今人类天性中缺憾的一面,写成一篇寓意深刻的哲理短章。 蛛丝的故事情节是这样展开的。一天,佛祖释迦牟尼在极乐世界的莲花池畔漫步,这时看见一名叫犍陀多的男子,在地狱挣扎。佛祖知道犍陀多是个无恶不作的大盗,却也做过一件善事,那就是犍陀多曾经在通过森林时看见一只蜘珠,脚下留情,放了蜘蛛一条生路,念及此,于是佛祖将蛛丝向地狱放下去。犍陀多一见有一个蜘蛛丝向他头顶坠下来,情不自禁地欢呼,心想:如果能爬出去,可以逃出地狱。于是迅速用双手紧紧抓住蛛丝,开始拼命向上攀爬。可是当犍陀多爬到半腰往下一看,发现蛛丝下方有无数罪人紧随其后攀爬上来,心想:这细细的蛛丝如何能负担这么多人的重量?万一崩断,岂不是又要回到地狱中?于是他大声吼道:“这蛛丝可是我的,谁让你们爬上来的?快给我滚下去!滚下去!”刚说完,一直安然无恙的蛛丝突然断开,犍陀多像旋转的陀螺一般一头栽回到黑暗的地狱了。 蛛丝从表面看来,键陀多只顾白己脱离苦海,毫无慈悲心肠,受到应得的报应,又落进原先的地狱。作者也侧重于犍陀多利已心的心理活动方面的描写。犍陀多的利己主义根深蒂固,就连佛祖都无能为力,犍陀多的本性就是利己主义占满内心,无论什么时候,都绝对不会改变的。作者通过蛛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普通人要摆脱利己主义是极其困难的,就好比利用一根细细的蛛丝攀爬几万里的路程,从地狱到极乐世界一样。另外,对于具有利己本性的人来说,他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与过错,反思和不反思,其最终都是一样的,内心占满利己主义的人是无药可救的,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利己本性不仅能够致使他们受害,也足以导致自我的毁灭。 三 鼻子 鼻子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卷二十八)和宇治拾遗物语(卷二),经过作者独具技巧的艺术加工,给故事增添了新的艺术内涵。这部作品于大正5年(1916)发表在新思潮创刊号上,一发表便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说他“将会成为文坛上无与伦比的作家”。 小说的主人公50多岁的禅智内供长着一只五、六寸长若香肠的的鼻子,他从小时候就对这个与众不同的鼻子而苦恼,这不仅是因为鼻子太长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他的自尊心严重受伤。内供曾经寻找是否有与自己相同的古今名人,并且从未停止积极地尝试把鼻子弄短,却一切徒劳。有一天,内供的弟子听说了一个震旦的秘方,试过之后果然鼻子变短了。内供心里分外喜悦,觉得往后不会有人再嘲笑自己了。不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