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_第1页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_第2页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_第3页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_第4页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人墓碑记【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为、发、除、徒、当”等实词的含义,及“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并能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片段习作。【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 ,号 ,江苏太仓人, 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有 。二、文体知识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碑文和碑记都是为纪念死者、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碑记刻在墓碑的背面,多有序而无铭。本文是一篇碑记。它属于古代文体中的杂体,叙述死者生平事迹,抒发作者哀悼之情,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故往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三、基础知识(一)、给下列字注音 来源:Z,xx,k.Com张溥( ) 蓼( )洲 魏阉( ) 废祠( ) 旌( )其所为 十有( )一月 丙寅( ) 缇骑( ) 堪( ) 诛( ) 缙绅( ) 蹈( )死 曷( )故 矫( )诏( ) 猝( )发 投缳( ) 高爵( )显位 佯( )狂 赠谥( )褒美 户牖( ) 扼( )腕( ) 社稷( ) 逡( )巡 湮( )没 詈( )骂 皦皦( ) 敛赀财( ) 抶而仆之( ) 溷( )藩( ) 傫然( ) (二)、解释词语: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登自东除。 诛乱除害。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3、以旌其所为: 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5、去今之墓而葬焉: 去:阳虎去齐走赵。 去年下扬州。 除残去秽。 (3)休去倚危栏。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 夫五人之死: 8、凡富贵之子: 9、亦已众矣: 10、独五人之曒曒: 11、在丁卯三月之望:1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3、敛赀财以送其行:14、众不能堪: 1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16、则噪而相逐: 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1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9、安能屈豪杰之流:20、意气扬扬: 21、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2、颜色不少变: 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25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6 、素不闻诗书之训: 27、蹈死不顾:28、且矫诏纷出: 29、不敢复有株治:30、大阉亦逡巡畏义: 31、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3、素不闻诗书之训:34、是以蓼洲周公: 3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36、或脱身以逃: 37、则今之高爵显位: 38、一旦抵 39、而又有剪发杜门: 40、视五人之死: 41、忠义暴于朝廷:42、赠谥美显: 4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44、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三)、文言知识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 今义:极端伤心 (4)颜色不少变 古义: 今义: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 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3、一词多义(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来源:学&科&网Z&X&X&K 而又有剪发杜门(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敛赀财以送其行 (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 (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 (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 4词类活用(1)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2)人皆得以隶使之(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4)不敢复有株治 (5)不能容于远近 (四)、文言虚词1而 (1)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激于义而死焉 (2)去今之墓而葬焉 (3)吴之民方痛心焉 4之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来源:学#科#网Z#X#X#K(4)佯狂不知所之者 (5)人皆得以隶使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5其 (1) 以旌其所为/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 敛赀财以送其行 (3)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1)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为 (1) 以旌其所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当(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然五人之当刑也(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文言句式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2(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2)公之逮所由使也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3(1)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2)问:“谁为哀者?”(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4)亦以明死生之大【课内探究案】1.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课后巩固案】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词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A. B. C. D.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去今之墓而葬焉人皆得以隶使之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安能屈豪杰之流吾得兄事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抶而仆之亦以明死生之大A. B.C. D.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两句(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吴之民方痛心焉C.且焉置土石 D.去今之墓而葬焉( )A.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 为之声义C.以旌其所为 D.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A.谈笑以死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C.亦以明死生之大 D.敛资财以送其行( )A.不能容于远近 B.钩党之捕遍于天下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请于当道【阅读升华】生命赋 孙荪我常常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摧我爆发出一种激情,在我周身漫布,升腾,飞越。 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的一种轻微然而却是异常深刻的震颤。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当枣芽发出不久,在播种过的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而疲软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麦收过后,在麦茬地里新播种上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的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见到它,就如醉如痴,它能一下子把我原来的思路打乱,重新引诱我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地默默不响地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想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一对初恋情人迷恋时的慌乱,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面对花蕾,我的思路空前地奇特、活跃。有一次竟然呼啦一下忆起了几年前的一场玩话。那是我和朋友在街头漫步,一群迎面而来的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叽叽喳喳乱钻乱闹,我们被挤得无路可走。可我的那位朋友说,别急别气,说不定未来共和国的总理、部长、文坛巨星、科学泰斗都就在这里。真的,我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寻找比喻象征,我常常在花蕾前想起这位朋友有点幽默的预言。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和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葱茂的一切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仍可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生命,就是开始,就是突破,就是希望,就是创造,就是追求。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读五人墓碑记 王玉洁时代总是在创造英雄的史诗,那个年代也是风云迭起,波涛汹涌地出现了那么多英雄,需要一一记载。面对权力的来袭,许多人选择争分夺秒的攫取,用尽手段指鹿为马、画地为牢。这些都是奸臣所为。何为奸臣?“指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不忠于君主的大臣。”三国志诸葛亮传。“峻宇缭墙,覆压数里,郁葱绵亘,金碧辉煌。”康熙年间御史张瑗巡视北京西城时发现魏忠贤墓的景象。那个时代的魏忠贤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极尽所能,处心积虑,钳制百官,镇压异己,甚至变本加厉。他掌管朝政下的大明,已是民不聊生,有苦而不能申辩。魏忠贤的胡作非为,引起正直官员的严重愤慨,东林党人为伸张正义对他们进行揭发和斗争。然而昏愚的熹宗偏听偏信,反而下旨痛责杨涟,魏忠贤竟逍遥法外。也正是这件事,魏忠贤遭受这番弹劾后,决心赶尽杀绝。便有了“前六君子”、“后七君子”,也就有了五人的墓碑。在大奸大恶面前,总会有正义的灵光。这五人也是正义的旗帜下坚毅挺立的丰碑。那个朝代,到处是东厂西厂的特务巡逻,宦官奸臣的耳目,搜查民间的一举一动;然而民不聊生则自有怨言,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销声匿迹,断然偃旗息鼓。除非是更严峻的时刻,或者是更不能忍受的时刻。然而这五人那么毅然决然地决定站出来,只是在官兵凶残的目光下,为了保护更多的群众,毫不犹豫地迈出一步生死相隔的一步。虽然还有那么多义愤填膺的甚至有些奋不顾身的群众,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这样的壮烈的牺牲精神,始终不肯迈出一步,虽也激昂,但是始终没有办法用一生去衡量这样一个问题: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生命。这也许就是留名千古和死后就灰飞烟灭的区别。真相比死亡更深刻,遗忘比生命更延长。这也难怪张溥在那个时代就呼吁“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五人墓碑记【课前预习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来源:Z,xx,k.Com张溥(p) 蓼(lio)洲 魏阉(yn) 废祠(c) 旌(jng)其所为 十有(yu)一月 丙寅(yn) 缇骑(tj) 堪(kn) 诛(zh) 缙绅(jn shn) 蹈(do)死 曷(h)故 矫(jio)诏(zho) 猝(c)发 投缳(hun) 高爵(ju)显位 佯(yng)狂 赠谥(sh)褒美 户牖(yu) 扼()腕(wn) 社稷(j) 逡(qn)巡 湮(yn)没 詈(l)骂皦皦(jio)敛赀财(z)抶而仆之(ch) 溷藩(hn fn)傫然(li)(二)、解释词语: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 比喻执掌政权的人。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台阶。清除,去掉。拜官,任命,授职。3、以旌其所为:表扬。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5、去今之墓而葬焉:去,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去:离开。阳虎去齐走赵。 (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 除掉,去掉。除残去秽。 距,距离。 到,往。休去倚危栏。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7、 夫五人之死:发语词。8、凡富贵之子: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9、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10、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11、在丁卯三月之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推算。补:农历每月十五(望) 十六(既望)1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先:形容词用作动词。13、募集 14、众不能堪:经得起,能忍受。1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聚集的样子。16、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不久。1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平民,这里指五人。19、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20、意气扬扬:神情昂然。扬扬:心情愉快或得意。21、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骂 22、颜色不少变:程度副词,稍微。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亦指搢绅,指一般做官的人。古代大臣把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来记事备忘,也叫”手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缙,插;绅,带。易,变。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 25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古时编制户口,五家为”伍” 。26 、素不闻诗书之训:诗经书经,这里泛指经书 。27、蹈死不顾: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顾,回头。28、且矫诏纷出:假托皇帝的命令29、不敢复有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30、大阉亦逡巡畏义: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疑不决。31、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立即。发,发动3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上吊自杀。33、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34、是以蓼洲周公:因此。3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最终。36、或脱身以逃:有的人。37、则今之高爵显位:爵位显赫的高官。38、一旦抵罪:抵尝。犯罪应受惩治时。39、而又有剪发杜门:闭门不出。杜,闭,塞。杜绝40、视五人之死:比较。41、忠义暴于朝廷:显露。42、赠谥美显:追赠的谥号。4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修建一座大坟。(增修)44、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指头颅。户,门户。 牖,窗子(三)、文言知识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党羽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痛于心,痛恨 (4) 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同寻常 来源:学#科#网Z#X#X#K(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3一词多义(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来源:学&科&网Z&X&X&K 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 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启程)(3)固 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 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 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 按诛五人(动词,追究,查办)(7)得 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其疾病而死(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盒子装)/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作记)(2) 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3) 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倒地)/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4) 动词作名词。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5) 形容词作名词。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百姓) (四)、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2)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3)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4)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3)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5)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 5其 (1)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 (3) 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1)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为 (1) 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2)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当 (1) 介词,在时候。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2) 动词。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用“也”表示判断)(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4)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