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生命]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_第1页
[滴灌生命]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_第2页
[滴灌生命]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_第3页
[滴灌生命]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_第4页
[滴灌生命]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滴灌生命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 为什么选择兰州?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独特,“丝绸之路”造就了她的神秘,“黄河母亲”孕育了她的温情;另一方面,这里的德育经验让人耳目一新,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智慧灵光。 多年前,如果从空中俯瞰兰州,你会发现,方圆几百公里内,除了兰州市区有一些绿色和水泥灰色,城市之外的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山丘。如今,光秃秃的山上有了一道道绿色的“绸带”,浮想中的蔽日黄尘也不见了踪影。从机场到市区,沿途皆山,有的还是荒山秃岭,有的已是满山绿意。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才能保证林木的生长?同路的兰州人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就是滴灌,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林木深层根系的生理需水,提高林木生长率20%以上。 走进兰州的中小学校,我们看到,多数校园的面积并不大当地教育者自嘲为“袖珍型”然而所到之处皆“生”意盎然,因为学校的诸多坚持与创意,就像滴灌一样,让生命的根扎进泥土,不断向下,汲取生长的力量。 爱,抵达最边缘 “杨文涛是初二年级某班的一个男生,杨文涛几乎不学习,杨文涛的作业本上就写两个字我行。只有杨文涛敢随便乱翻校长办公桌上的文件。杨文涛是第一个上课时可以在校园里自由走动的学生,杨文涛是自觉捡拾地上垃圾的七中学子,杨文涛是一个始终微笑且十分好奇的孩子” 在这篇随笔七中名人杨文涛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从未因作业郁闷,未曾为分数发愁的男生,他生活的“宗旨”就是自由而快乐。缘何?“小时候发高烧落了病,他连基本的加减法都不会”。 _一个特殊的孩子,在七中度过了快乐的三年,毕业时成为同学们争相合影的名人。随笔的作者高国君是兰州七中政教处副主任,他说:“七中的文化就两个字乐成!我们也因为杨文涛的快乐而快乐。” 古往今来,教育之所以神圣,便在于教育者始终以大爱指引人向上、向善,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今,兰州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关注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学生的发展。七中副校长史宏杰平日里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留意,他经常叮嘱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我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把面向全体学生变成面向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灵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心志。倘若孩子们每天带着兴奋和期待去上学,那么学校一定会是学生成功与幸福的出发点。 星期一是一周的开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这一天受到领导的批评,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可能都无法提起工作兴趣,甚至会经常受到低落情绪的“骚扰”,成功与幸福怎会到来? 为了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舒展,四年前,七中创造性地设立了“星期一无批评日”。最开始是要求校领导不能在星期一批评教师,后来逐渐将这一要求延伸到教师群体,并列入班主任考核条款中,具体要做到“学生发言有误,教师不责备,要修正加鼓励;学生听课违规,教师不训斥,要提醒加劝告;学生练习出错,教师不打X,要问号加批语;学生主动质疑,教师不回避,要肯定加赞扬”,如此一来,既尊重孩子的人格,又给孩子留下反思纠错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 xx年12月21日,在兰州市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坚定地说:“今后十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追求不让一个孩子厌学,力争做到每个孩子乐学,也就是让孩子把上学作为最期待的事情,把课堂作为最快乐的场所,把教师作为最喜欢的长者。” _使理想变为现实?兰州找到了一条适切的路径爱心教育,显然,七中已经走在前头。 美,从内心生长出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在何泳忠看来,衡量教育的质量,不是看中小学生现在的学业成绩,而是要看二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培养的这一代人具备了什么,以后干什么,干成了什么,在追求着什么样的价值。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所以,教育既要为学生的眼前负责,更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正如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策略。 以“爱心润莘”为核心理念的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学校,xx年被确立为 _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实验校,一直提倡创建“微笑班级”,打造“微笑课堂”。这一创意因何而起?校长张忠苍笑呵呵地解释道:“这个世界的逻辑就是镜子的逻辑,你笑,他就笑!微笑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细细琢磨,语中颇有几分寓意,一如他的管理心得“只有爱生,才能生爱”。 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学生文雅是四十九中倡导的“三雅”文化,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校园有书香气是四十九中涵养的气质。为了鼓励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四十九中每年都给教师发放购书卡,举办教师“学习月”活动;成立校园文学社,孔子圣像前的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还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做到草木劝学,砖瓦育人,把学校打造成洁净祥和、书香盈门、儒雅文明、生机勃勃的精神家园。 育人先育心,学校德育工作是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引领,兰州七中的树牌文化、悦读文化,兰州十九中每天15分钟的读报时间,都是为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做到”。 心若顺畅,行必畅达。畅家巷小学将学校文化的主题涵盖在一个“畅”字之中,鼓励师生“畅育心灵、畅达生命”,其追求的“畅文化”已升华为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以情义畅心”,教室里设立“畅美时空”回音壁,把墙壁分为“赞”“我”“爱”三个板块。“赞”,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