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上好这一课呢?值在此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预设流程】 一、导入课文 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 _。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 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壮举 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预设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 师生: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 十五年,他失去了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却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读 十五年,多少次梦中惊醒,多少次泪如雨下,却无助孤独读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2)“8条沟、七条带、3700亩”的顽强 多少崎岖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绿化了 3700亩,那是一条一条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绵延多少坡,怀抱多少坎啊!读 (3)升华:这就是一个用瘦小的身躯扛起来的一个奇迹,读 预设二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 生:(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预设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树的茁壮、顽强、勇敢 生:一层层的树经历了一次次的泥沙的侵袭,一层层的梯就是他们与泥沙抗争的有力证明。老人铁锹下的孩子,就像这老人一样顽强而永不言弃。 师: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感受老人的悲情 四、照应前面,总结课堂,领悟“青山不老” 师:老人已是81岁高龄,看着他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生: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吗? 师: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中“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 教学目2 知识与能力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背景,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从下面的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 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场面。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_,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课件出示: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引导学生把握句中的重点点词语,如“绿色的波浪”、“ 涛声”、“ 粼粼的波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件出示: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课件出示: 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图片和文字。 “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生齐读)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阅读,勾画。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 肆虐 盘踞 险恶 风雨同舟一生 选择生命归宿 参天的杨柳 绿色的波浪 粼粼的波光 荡漾 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朗读这些语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大环境”险恶。 默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理解“肆虐”以极县志内容。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老人竟然真是了不起,读到这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人感到惊叹。 “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自读课文,互相交流一下对老人的理解。 面对五位同伴的相继离去和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的突然离世,老人依然一如既往的在最艰苦的地方植树造林,读到这,我们对老人的情感已有惊叹转化为敬佩。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用赞美的声音读一下吧,来表达此时的心境。让我们带着惊叹和敬佩再来读写老人创造的奇迹的句子吧。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面对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作者有怎样的感慨呢?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守住了这片土就守住了什么?庄稼、家园、希望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池州保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与循环经济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与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的结合报告
- 工程质量管理文案
- 车险考试题目及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2025年智慧化运维与设备维护保养规范研究报告
- 2025网络文学IP产业链的跨界合作模式与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组织架构与运营效率提升研究报告
- 兰桂坊建筑方案设计
- 平潭怡心院客栈营销方案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12贮水花盆案例总结-2015天津中心修改43
- 练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 华为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考察报告(全)
- 冶金工业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共82页).ppt
- 清洁生产实施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 光刻工艺光刻对准
- 热力公司热计量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2012.11.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