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康福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康福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康福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康福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 以民为本b. 关注民生c. 人性向善d. 关注现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d,“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人性向善”与材料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2.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 教育思想b. 农本思想c. 民本思想d. 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详解】“仁者爱人”“民为贵”“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都是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体现出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孔子“有教无类”为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未体现教育思想,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都未体现农本思想或重农抑商,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3.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 “兼相爱,交相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法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并依据材料的意思可知,材料中所讲到的这位思想家是法家思想家。“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强调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故选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是道家的思想,故可排除b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儒家思想,故排除c项;“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主张,故排除d项。点睛: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提出以“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为秦建立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4.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a. 孔子的思想b. 孟子的思想c. 荀子的思想d. 朱熹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法家专制思想,同时又强调儒学的统治艺术,既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又能缓和社会矛盾, 这与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最为接近,因此是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了董仲舒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主要体现法家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无关,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 和“民贵君轻” 的思想,与材料中的中央集权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物,而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汉武帝时期a. 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 儒法思想并行发展c. 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 君相之间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法家思想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排除a;由材料“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严刑酷法”,可见儒法思想并行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封国威胁专制皇权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君相矛盾,排除d。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盛行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逐渐形成了“士人政府”,故c项正确: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已经消失,其思想被吸收到儒家思想体系中,a错误;黄老之学被推崇是西汉建立初期的思想状况, b错误;程朱理学的盛行是在宋代以后,故d项错误。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 三纲五常b. 经世致用c. 万物本源d. 抗衡佛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以探求世界的本原为主要内容,分别得出了世界的本原为理与气的结论。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之一,不符合设问中“新的角度”,排除;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与“宋代”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是在糅合了佛教、道教、儒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抗衡佛老”,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8.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 南辕北辙b. 大同小异c. 水火不容d. 大异小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诗人借地势和水流的特点作比喻,分时异是小异,是表象,合处同是大同,是实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他们对世界、对物质、对意识的认识方法虽有差异,但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纲常,所以是殊途同归,万向趋同,排除acd,所以选b。9.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c.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c符合题意;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d排除。b不符合宋明理学家的研究方向,故排除。10.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的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d.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回答根本原因基本上都是从经济角度入手,因此明清之际思想界活跃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所以答案选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c/d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11.黄宗羲提出:“盏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a;b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对战国时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故选d。【名师点睛】解题思路:一、关键是找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共同点,不能只符合一人的观点;二、需要紧扣材料,材料的内容得体现出选项观点;三、准确解读材料,不得断章取义。1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c.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如黄宗羲、李贽等,他们抨击君主专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故a项正确,c项错误。;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即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3.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a. 制天命而用之b. “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 兼相爱交相利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成果。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是强调统治者们一定要实行仁政,要爱惜民力,否则被统治者就会推翻政府,是强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要和谐相处,和“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是吻合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制天命而用之是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揭示材料的主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和材料的主旨恰恰相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等思想1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c.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荀子的思想。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没有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并用开始于汉代以后,故排除b项;题意无法体现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根据“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选c。15.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诸子思想。从材料的内容可知,省略的思想流派应是法家。法家主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今世胜过前世;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主张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应选d。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16.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1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 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故c项正确。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故a错误;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故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18.“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d【解析】王夫之提出要尊重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特点,符合材料“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的含义,故d项正确;a是批判孔子思想主张;b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c提倡经世致用。19.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黄宗羲“工商皆本” 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陆九渊“心即理也”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题干,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有利于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现代化;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民主,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故b项正确。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心学的代表人物,宋明理学压抑人性的自然欲求,为现实专制统治服务,故不利于思想的理性发展,故与题干要求不符。因此acd三选项排除。20.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 老庄哲学的影响b. 孔孟之道的影响c. 韩非思想的影响d. 墨家学说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老庄哲学的主要处世之道就是消极避世,所以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明显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1.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 有教无类b. 诲人不倦c. 仁者爱人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选项a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而选项b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选项c是孔子“仁”的思想;选项d项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2.“墨子救宋”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历史典故,描述了墨子成功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征战。这体现了墨子a. “兼爱”的思想b. “非攻”的思想c. “尚力”的主张d. “节俭”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墨子成功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征战”可知,材料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故b正确;“兼爱”就是相互爱护,不符合题意,排除a;墨子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信息与“节俭”的思想无关,排除d。23. 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的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的一页,道家科研成果则是最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a. 刻毒、深刻、聪明b. 深刻、聪明、刻毒c. 刻毒、聪明、深刻d. 深刻、刻毒、聪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的一页,道家科研成果则是最的一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对应“刻毒”,儒家是主流文化,影响最深远,对应“深刻”,道家有辩证法和顺应自然思想,符合“聪明”,故a正确。道家思想没有“刻毒”的特点,故b排除。道家也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c排除。儒家思想也没有“刻毒”的特点,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24. 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b. 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c. 皇帝个人的好恶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秦汉时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均是基于政治和思想上强化专制主义的考虑。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详解】25.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a. 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c. 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d. 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和北魏等少数民族政权都重视儒学,这说明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及前秦和北魏,不能代表所有统治者,故a项错误;三教合一在隋唐时期实现,故c项错误;d项错在“完成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26.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a. 提高臣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b. 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c. 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d. 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介绍,“学而优则仕”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以看出,不论是孔子还是宋真宗都主张要认真学习,最后实现当官的目的,当官即步入统治阶层,为统治者服务。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儒家思想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答案】b【解析】【分析】朱熹的思想属于理学,不是心学,排除a项;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的说法没有相关依据,排除c项;朱熹的学说未必就更加科学,排除d项。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c。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物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守仁的“心学”d. 宋明理学【答案】c【解析】【详解】“万化根源总在心”表明作者认为心是世界万物本原,符合王守仁的“心学”,故选c;材料信息与孟子的“仁政”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独尊儒术”,排除b;宋明理学太笼统,宋明理学包括理学和心学,没有针对性,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万化根源总在心”,联系所学王阳明心学思想分析解答。29.皇权专制的不断加强,是一千多年来封建社会发展的主流,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引发如此的质疑。在这一时期,限制君权,天下众治冲击着人们的灵魂,历史终于开始调转船头。材料中的“历史调转船头”从根本上是指a. 明清时期皇权逐渐削弱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d.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历史终于开始调转船头”,而这一切变化从根源上说是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b正确;明清时期皇权专制的不断加强,a错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30.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的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a. 感叹时局动荡b. 不满“空谈误国”c. 反对君主专制d. 强调“实干兴邦”【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态度,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由抨击“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等可知,作者感叹时局动荡、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与材料信息不符的选项。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材料信息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选择“不包含”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最后确定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31、32题各20分,共40分)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守仁,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守仁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的思想。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答案】(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2)理想:治国、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可以得出特点是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根据“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可以得出特点是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2)理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找到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二中的“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这句话可以得出其政治理想是“治国、平天下”,由于“修身、齐家”属于个人理想,所以不能作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原因有佛教、道教的冲击;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封建经济的较长的发展期,社会出现长期的相对承平状态;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等。另外结合材料二中的“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书院讲学”等信息可以得出两个原因,即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以及州县学的设立,书院的大发展,形成了一种鼓励读书,研究学问的风气。(3)君主政治观: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不难知道,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