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奥赛班,含解析)考试时间:2019年11月7-8日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 天子b. 诸侯c. 士d. 卿【答案】b【解析】【详解】题考查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典型特征,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在宗法制下,以嫡长子为大宗,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为小宗。图中空白方框为诸侯的嫡长子,则应继承诸侯的地位分封为诸侯,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子的嫡长子则继承为天子,材料空缺地方应该是诸侯,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空白方框为诸侯的嫡长子,则应继承诸侯的地位分封为诸侯,而不是士或卿,故c、d选项错误。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a. 创立皇帝制b. 建立三公九卿制c. 推行郡县制d. 颁行“推恩令”【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新皇帝废除分封制度,设立郡县制度,故c正确。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不是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排除ab;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削藩而颁布的,但并没有废除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排除d。【点睛】本题学生容易在d项上纠结,故本题最关键的文字信息是“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 这一处。3.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 建立了皇帝制度b. 实现了祖国统一c. 实行三公九卿制d. 修筑了万里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句赞叹的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方面的贡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实现祖国统一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皇帝制度不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是秦朝的中央制度,不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祖国统一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而不是修筑长城,故d选项错误。4.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元朝在全国推行a. 分封制b. 行省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选项b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制度,排除a;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c、d。5.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枢密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b项正确。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和审议,故ac错误。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6.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诸侯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主要是为了a. 加强中央集权b. 巩固分封制度c. 削弱丞相权力d. 解决边患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削弱丞相权力的是内外朝制度,故c项错误。推恩令解决的是王国问题而非边患问题,故d项错误。7.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吸收前朝教训实行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同时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财政基础,. 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是魏晋时期实行,北宋是科举制度,选择a项正确。8.打破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的选官制度是a. 九品中正制b. 世卿世禄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依据考试成绩选官,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故d正确。九品中正制以血缘门第为依据;世卿世禄制,按血缘关系选官,故a、b错误。察举制后期被世家大族控制,故c错误。9.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 中朝b. 枢密院c. 军机处d. 宣政院【答案】c【解析】【分析】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雍正时期 ”“简陋” “每日召见”“拟写”等等,不难分析出是清朝的军机处。d选项是在元朝设立的;a选项是西汉设置的;b选项是宋朝设置。故本题选c选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 秦代的三公b. 唐代的三省长官c.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 清代的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无相名”、“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可知该朝代已经没有了丞相。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拥有票拟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秦代三公包括丞相;b选项错误,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d选项错误,清代军机处没有票拟权。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记载: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因自制力强而获得“公止者”称号)曾在一个陶片放逐投票时,有一个不认识字的公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名字,他照办了,然后他问那个公民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有什么做错的地方,那个公民回答:“他没有做错什么,我也不认识他,不过我讨厌到处听到人们称赞他正义,我实在是听烦了。”那一年,阿里斯提德被雅典驱逐出境。材料最能说明陶片放逐法a. 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b. 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c.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武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阿里斯提德只因被人称赞太多就遭到了雅典的驱逐,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c。材料主旨在于揭示雅典民主的局限性,ad是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排除;材料没有提及这个不识字的公民受到了政客的蛊惑,故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2.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材料中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是a.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b.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c. 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 首创了陶片放逐法【答案】a【解析】“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等字眼体现的是梭伦改革,而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是克里斯提尼改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伯利克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首创了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1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证据第一b. 量刑较轻c. 因人设法d. 维护权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可知,古罗马法肯定在有凭据的基础上做出审判,而不是凭空猜测和怀疑,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法注重证据的原则,没有体现量刑是否轻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民法主张不靠怀疑来惩罚任何人,不随意判处无罪之人,没有体现因人设法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体现维护贵族利益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4.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 习惯法的形成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 公民法的形成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答案】d【解析】【详解】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答案为d项。习惯法和公民法的形成是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是早期罗马法的表现形式,排除a、c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排除b项。15.1746年2月10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辞职。这一事件表明a.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b. 内阁对国王负责c. 形成内阁成员共同进退的原则d. 首相不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意味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排除;内阁和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国王,b、d两项错误。16.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由此,英国确立了( )a. 两党制b. 民主共和制c. 君主立宪制d. 联邦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是指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与“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符。故答案为c项。ad项,两党制、联邦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民主共和制下不存在国王,排除。17.2013年10月1日,因美国两党就奥巴马医改分歧仍旧无法弥合,国会两院没有就新预算案达成一致,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重蹈17年前的“关门”覆辙。“关门”体现出美国的政治文化特点是a. 政党政治,党同伐异b. 议会至上,立法民主c. 两党博弈,分权制衡d. 民选政府,专注民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围绕医改问题,美国两党及国会两院与政府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政府“关门”现象出现,这体现了美国两党博弈,分权制衡的政治文化特点,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两党政治和国会及政府间的分权制衡,该表述并不全面;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两党政治和国会及政府间的分权制衡,并未涉及议会至上,立法民主的内容;d选项错误,美国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非专注民生。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这种制度既避免了中央集权制权力过分集中带来僵化,又防止了政府的权力过分分散而导致的政治分裂与混乱,维护了国家统一。”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a.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b. 英国责任内阁制度c. 美国建立的联邦制d.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英国责任内阁制度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美国建立的联邦制较好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避免中央集权制的权力过分集中,由发挥了地方的自主性,故选c;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反映的是中央权力的分配,排除d。19.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从时间上看,法国处于大革命时期,从政治制度上看,经过艰难的过程,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故可知法国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c正确。a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故排除。题干体现的信息与启蒙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故排除b。题干体现的是政治体制不断变动,并不是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故排除d。2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 英国b. 德国c. 美国d. 法国【答案】b【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并赋予极大行政权,全部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都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故b项正确,排除acd.二、材料阅读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变动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共同影响。【答案】(1)变动:由公民法到万民法。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2)特点:以礼入法,礼教是指导审判的重要原则;贵族、官员享有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裁决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通供;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3)影响:维护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对后世司法制度变革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依据材料一中“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等方面概括得出罗马法变动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以礼入法,礼教是指导审判的重要原则、贵族、官员享有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裁决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通供、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3)依据以上材料及作答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对后世司法制度变革提供借鉴等方面指出古代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共同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皇权在明清时得到极度膨胀,朱元璋取消了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由皇帝亲自领导各部管理全国政务;在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由中央直接传达给各地方督抚大员;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除明清两朝的前期有过短暂亲王拥兵自重外,其后较长时间未再出现地方割据问题;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以及中央王朝对广大疆域的实际控制,也是在明清两代真正实现的。摘编自赵学聪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材料二 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仅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特点也十分鲜明。英国的压迫已经远去,革命所要极力维护的人民的权利实际就是州议会的权利已经被证明并不能如期望的那样能够不需要一个总权威就可以得以维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全国政府的条件成熟了。在制宪会议上,吸取十三个州一院和两院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会议多数代表都表示,邦联体制无论如何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全国政府必须能够代表人民,直接对每个公民行使权力;如果仍然一切都求助于各州政府,那无论如何加强邦联国会的权力,都将于事无补。据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皇帝强化权力的措施。分析中央集权强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与材料二中多数西方国家相比,美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有何鲜明特点?并指出其原因。【答案】(1)措施:废除旧制度和设立新机构(或者废丞相、设内阁,建立军机处);削弱地方权力;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影响:有利于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