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素材_第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素材_第2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素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我国东部季风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地区问题 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退耕还林还牧,停止开垦沼泽地华北平原(气象灾害发区,参考选修5p52:“图2.36”)春旱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生活用水多;国家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水污染严重,浪费严重)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夏涝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新河人海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上升(原理见必修3p22“阅读”)酸性物质中和;词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春季风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还很强烈;土地沙化严重(见上页“沙尘暴”)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恢复植被。黄土高原江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疏,不全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江南低山丘陵)丘陵山地地形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丘陵地区土层薄、长期的滥垦滥伐,造成植被稀疏。(黄土高原)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江南低山丘陵)发展“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多渠道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如:用煤、省柴灶、沼气和薪炭林)。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 洪涝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详细见本资料p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水污染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农业、生活污水、废水任意排放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江南低山丘陵红壤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营养物质淋失多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抑制土壤流失东部沿海台风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四、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分布区域成因后果防治措施温室效应全球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02气体;毁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蒸发更加旺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大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酸雨几乎 全球冶金及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so2等酸性气体,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酸化土壤、酸化江河湖沼,破坏植物体,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回收so2等,开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臭氧层空洞两极上空,青藏高原上空人类使用氟氯烃作制冷剂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光化学 烟雾洛杉矶等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逆温时及盆地地形更易出现低大气能见度,刺激人的眼喉,使人头痛呕吐,并使植物受到损害控制运行的汽车数量,保持道路通畅,使用清洁能源等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明显滥伐、滥垦、滥牧,使生环境恶化,导致土地沙化严重(见上页“沙尘暴”)明显地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和人体健康等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赤潮较封闭平静的海区,在海洋中较多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在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区封闭等条件下更易爆发世界性海洋灾害,赤潮生物含有毒素或因水藻大量繁殖而缺氧,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控制污水排放量,实施污水处理,使用无磷洗涤用品水荒 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节水;修水库,发展节水农业;研发抗旱作物品种,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沿海水域及主要航道沿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油膜覆盖海水,水中缺氧,海洋生物死亡分散;沉降;吸收;围栏;燃烧;放任林草减少,物种消退全球均有分布 滥采滥用生物资源,毁林开荒,人口急剧增长,污染加剧等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减、生态恶化,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严禁滥采滥用生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概念可能混淆:热带气旋和台风、干旱与旱灾、崩塌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理清“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和天气情况”(风向:气旋西部吹偏北风,东部吹偏南风;天气:台风眼“无风少云干暖”, 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外围大风区“多云,阵性降水”。)为什么我国洪涝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灾情重?洪涝的多发地区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扩大了灾情的严重性。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性,如围湖造田、建垸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滥伐森林、植被降低将使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泥沙沉积,阻塞河湖水库,蓄、泄洪能力下降;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使财产过于集中等等。据统计,我国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要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1949年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地震,其次是洪水,再次是台风、风暴潮、滑坡和泥石流。(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造成人口受害最多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和洪涝灾害,其次为热带气旋、风暴潮、雹灾、低温冷害、雪害、地震、泥石流等受灾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造成负面影响,但不能忽略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防灾减灾成就。 某种自然灾害发生还可能诱发系列次生、衍生灾害,即自然灾害具有链发性。 干旱引发:荒漠化、盐碱化、火灾、饥荒(并发性灾害链)。其他见p选修5p17“阅读”为什么我国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答:(1)我国处在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处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解题分析思路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五、防灾和减灾1、3s技术的比较地理信息技术主要作用遥感(rs)实时地获取地理目标的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人的视力的延伸)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三维位置:经度、纬度和高程,速度和时间)和导航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多种来源的时空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分析(电子地图与gis联系和区别:电子地图是gis的一种应用产品,gis是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电子地图只是的gis阶段性成果供人们查询的产品)2、防灾和减灾(应从以下几方面答题)防灾和减灾的措施1、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做好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2、灾前防御工程防御措施: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非工程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3、救援和救助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