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下列小题。1. 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 极光现象b. 磁暴现象c. 地热资源d. 水能资源2. 在电影中,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是( )a. 卫星b. 恒星c. 行星d. 彗星【答案】1. c 2. 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题详解】a、太阳活动激烈时,释放的高能粒子流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冲击地球高层大气,在极地地区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a不符合题意;b、太阳耀斑发生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现象。b不符合题意;c、地热资源来自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c符合题意;d、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水循环过程中,水从高山上流下来,产生水能,因此水能资源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d不符合题意。故选c。【2题详解】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转的八大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八大行星的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及光照时长等因素。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 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a. b. c. d. 4. 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年一样b. 春秋分日各地一样c. 正午比上午大d. 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答案】3. d 4. 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太阳光线透过门口射入屋内,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光照面积越小,反之,太阳高度越小,屋内光照面积越大。【3题详解】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材料及图片所示,“间”的含义,门口应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正午时太阳不可能在正东或正西方向,正确,选d。【4题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屋内光照面积不断变化,a错;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屋内光照面积自赤道向两极递增,b错;上午太阳高度小于正午,屋内光照面积大,c错;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屋内光照面积最小,d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门的朝向,调用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我国某学校(40n,110e)在下图所示地区于北京时间9:28举行运动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在长跑比赛中当某运动员位于跑道上p点且身影朝向如图所示时,运动会已进行了a. 4时22分钟b. 4时12分钟c. 3时22分钟d. 3时12分钟6. 如果运动员在p点时的身影长度与身高相等,则比赛举办的日期可能是a. 3月21日b. 4月12日c. 10月12日d. 11月12日【答案】5. d 6. c【解析】【5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10e,当北京时间为9:28时,该地地方时为8:48;当影子朝向正北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时间差为3小时12分钟,故d项正确。【6题详解】若影长与身高相等,即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为45,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h=90-(所求地与折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即45=90-(40-直射点纬度),求得直射点纬度为5s。此时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不远,a为春分日直射点位于赤道,排除a;剩下的3个日期中10月12日最接近秋分即距离赤道最近,所以本题c正确。下图中等值线是海洋等降水量线,阴影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a. 7:20b. 19:20c. 8:40d. 19:408. 当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时a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b.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c.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d. l河处在丰水期9. 甲海域比同纬度海域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副热带高压控制b. 山地的背风坡c. 寒流的减湿作用d.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答案】7. b 8. d 9. 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7题详解】图示从晨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80w,时间为6时,则计算北京时间(120e)在其东边200,为6+200*4/6019:20,故选b。【8题详解】当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时,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a错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枯水期,b错误。7月初北半球夏季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c错误。l河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处在丰水期,d正确。故选d。【9题详解】图示甲位于南美洲的西部,受秘鲁寒流影响,则降温减湿,降水少。副热带高压控制是一般情况,不是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原因。不是山地的背风坡。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是特殊情况,不属于气候差异。故选c。飞絮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飘出毛絮的自然现象,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下图为北方春季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10. 据图推测飞絮高发的时间段为a. 2时6时b. 10时16时c. 14时20时d. 18时22时11. 飞絮在上述时间段高发的主要原因是a. 气温高,对流运动强b. 温差大,空气不稳定c. 空气湿,飞絮易扩散d. 气温低,飞絮易产生【答案】10. b 11. a【解析】【10题详解】据材料并分析图中信息可知,一天中10时16时气温较高,而飞絮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因此可推测飞絮高发时间段为10时16时。故选b。【11题详解】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飞絮最易发生,这是因为此时段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强烈,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飞絮在大气对流运动作用下漫天飞舞,a正确,b错误。空气湿,飞絮不易扩散,c错误。中午附近时段,气温高,飞絮易产生,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图。12.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13. 该山地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 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答案】12. c 13. c【解析】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读“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a. b. c. d. 15. 下列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夏季,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b. 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风带对我国影响较大d. 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答案】14. a 15. d【解析】【14题详解】是北半球的西风带西欧的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在西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是温和多雨的天气,故a正确;是南半球的西风带,西欧的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在西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是温和多雨的天气,故b不符合题意;是北半球的信风带,西欧的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在西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是温和多雨的天气,故c不符合题意;图中的是风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西欧的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在西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是温和多雨的天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题详解】冬季,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民a错误。间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b错误。我国位于北半球,风带对我国没有影响,c错误。风带越过赤道后发生偏转,可形成南亚夏季风,d正确。故选d。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 降水较少b. 气温较高c. 风力较弱d. 光照较强17. 夏季,s市主要受()a 季风影响b. 西风带影响c. 低压控制d. 高压控制【答案】16. c 17. d【解析】该题考查大气环流,雾的分布及形成原因。【16题详解】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17题详解】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d项正确。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9. 此时戊地的风向是a. 西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东北风【答案】18. d 19.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风向的判断,学生要掌握锋面气旋的有关知识,并能够通过等高线判断风向。【18题详解】高压地区不会产生锋面,甲乙没有暖锋;按照气旋水平旋转的方向可以判断丙处暖气团推动冷气团为暖锋,丁处冷气团推动暖气团为冷锋,选择d。【19题详解】先从高压到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此时戊地的风向是东北风,选择d。读某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20. 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a. 1970年b. 1980年c. 1990年d. 2000年21. 【小题2】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a. 年降水量增大b. 上游围湖造田c. 水土流失加剧d. 植被覆盖增加【答案】20. c 21. d【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20题详解】直接根据图示,1990年的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的差异最大。故选c。【21题详解】较1990年比,2000年的河流水位变化明显变小,则判断上游应有调节河流流量的相关措施实施,增加植被覆盖能调节河流径流量,故d项正确。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 泥沙量少b. 下渗率大c. 地面崎岖d. 降雨历时短23. 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流量变大b. 流速变快c. 土质变松d. 土层变薄【答案】22. b 23. d【解析】【22题详解】图示为喀斯特地区,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下渗率大,转化为地下径流,b对。泥沙量少是侵蚀能力弱的结果,a错。地面崎岖,降水汇集快,是径流量大的原因,c错。降雨历时短,不是转化成地表径流量小的原因,d错。【23题详解】根据图示曲线,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不断减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层变薄,可侵蚀的土壤少,d对。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径流量一直在增大,a错。不能表明流速变快,b错。土质变松 ,产沙量会增多,d错。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24. 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 雾b. 云层c. 降水d. 渔场25. 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 增加沿岸大气湿度b. 增加沿岸大气温度c. 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d. 厄尔尼诺影响加剧【答案】24. a 25. c【解析】试题分析:【24题详解】由图示分析该地在大陆的西岸,盛行东南风,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形成寒流;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海雾,选a项。【25题详解】盛行风为东南信风,在其影响下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寒流,寒流有降温降湿的作用,ab错;冷水上泛导致底层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丰富形成渔场;c对;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寒流减弱,水温上升的现象,d错。考点:海伍德形成条件,上升流的形成与影响。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 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a. 河湖水b. 雨水c. 地下水d. 淡化海水27. 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26. d 27. 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马略卡岛的地图和水资源分布现状为载体,考查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6题详解】根据材料,马略卡岛降水少,河流短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马略卡岛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c正确,a、b错误;淡化海水成本较高,d错误。【27题详解】根据马略卡岛的经纬度,该地位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最为短缺,b正确,a、c、d错误。【点睛】第1问,容易错选d选项和a选项,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马略卡岛有大量的河流,但是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该地区的河流比较短小,河水迅速流失,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可以排除a;另外,虽然该岛屿四面临海,可以进行海水淡化,但是海水淡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借此可以排除d。读“岩层的穹窿构造(穹窿构造地貌是发育在地台盖层上的背斜,形态大致呈圆形,中部呈穹窿状)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8. 按成因分,a处岩石属于()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29. 该穹窿构造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内力挤压风化侵蚀b. 内力挤压风力沉积c. 内力抬升流水沉积d. 内力抬升风力沉积【答案】28. c 29. a【解析】【28题详解】根据岩层的分布特征可知,该处岩层层理清晰,说明岩层类型为沉积岩,故c项正确;【29题详解】据图可知,该穹隆构造是发育在地台盖层上的背斜,说明经历了内力挤压作用。表面有破碎, 说明经历了风化侵蚀,故a项正确。“磬吉”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世界自然遗产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以如针尖状耸立刺向天空的石林著称于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 “磬吉”属于()a. 河流堆积地貌b. 花岗岩地貌c. 喀斯特地貌d. 火山地貌31. 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据此判断“磬吉”的形成过程是()a. 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b. 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地壳下沉雨水侵蚀c. 地壳下沉雨水侵蚀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d. 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答案】30. c 31. a【解析】30题详解】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磬吉”呈现峰林、峰丛的特征,主要是受雨水侵蚀和溶蚀的作用(外力作用),因此“磬吉”属于喀斯特地貌,故选c项。【31题详解】根据图示材料可知,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由此判断“磬吉”的形成经历了地壳的下沉,珊瑚和海藻化石堆积、地壳抬升、雨水侵蚀等过程,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32.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石岩组成的岩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b. 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c. 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d. 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答案】c【解析】根据岩层形态,结合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分析岩层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层下面的岩层形成的时间早,是老岩层。读图,砂岩层是沉积岩层,最初形态是水平的,后来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挤压力过大,导致岩层断裂,下面的岩盐层挤出来,形成盐丘。所以盐丘形成顺序为t2 -t3-t1,a错。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c对。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的时间早,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老,b错。油气形成于沉积岩层中,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d错。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3.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34.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a. 左汊水速较快b. 右汊径流量较大c. 右汊水深较深d. 左汊有江豚栖息【答案】33. c 34. d【解析】【33题详解】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位于河汊凹岸,且是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c对。甲处河道较平直,不是主航道,且是河豚栖息区,a错。根据10米等深线,乙处河岸水浅,不适宜停靠,b错。丁处是凸岸,泥沙堆积多,河道浅,d错。【34题详解】近40年来,上游来水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d对。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利于航运的条件,a错。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目前,右汊径流量较小,b错。右汊分流量小,水深较浅,c错。【点睛】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位于河汊凹岸,且是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甲处河道较平直,不是主航道,且是河豚栖息区,不适宜做主航道。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利于航运的条件。下图中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5. 自然带从至的变化反映的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36. 甲、乙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 与b. 与c. 与d. 与【答案】35. a 36. c【解析】【35题详解】直接从图示甲大陆沿经线自然带变化可以看出,自然带分布规律基本上以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自然带分布中只有非洲大陆自然带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所以甲应为非洲大陆。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为热带草原带、为热带荒漠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从至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36题详解】结合上题结论,甲大陆为非洲大陆,那么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为热带草原带、为热带荒漠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大陆位于南半球,但由西向东降水由少到多且干旱面积较大,可判断为澳大利亚大陆。从图中可以看出为热带荒漠带,与甲大陆自然带相同,为热带草原带,与与甲大陆自然带相同。故选c。【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概况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世界地理概况的读图。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图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38.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光照d. 土壤【答案】37. b 38. a【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37题详解】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据此分析选b。【38题详解】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据此选a。【点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推知当地为落叶树种,景观植物要求常绿,因此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热量。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9.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 c. d. 40.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 洪水期持续放水b. 枯水期持续放水c. 洪水期集中放水d. 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39. a 40. d【解析】【39题详解】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40题详解】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41.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答案】(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成带状,南部面积广大。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解析】【分析】本题以卑尔根和巴黎气候类型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气候成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考虑。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的气温特征相似,但巴黎的年降水量比较小,而卑尔根的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2)卑尔根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卑尔根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而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而巴黎距海较远,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较少,降水较少。 (3)以北海为界,温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的分布在北部分布的范围较窄,只是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南部分布的范围较大,所以北海以北温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狭长地带。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下面左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沙山示意图。(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2)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3)依据图示,推断沙山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2)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3)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管理职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
- 2025年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招聘面试题难点解析及应对方法
- 拉弯机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大数据展现平台合作协议书
- 抢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家用厨房电器具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重组抗原诊断试剂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石英玻璃纤维套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抗菌素使用课件
- 高2024级2025年秋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笔试考题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课件(完整版)
- 油画综合材料与技法
- 血浆置换 (1)课件
- 测量教案5章-es-602g全站仪
-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全套课件
- 洗煤厂安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很全)
- MaxPlax噬菌体包装试剂盒中文说明书(epicentreofillumina)
- 万灵霸润滑油添加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