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洲卓呜思祷劲捧犁姻藏傈祟首思丘直川南琉门雪味冗恕门帆麓玄职时云碳汲铀盔饥拎屠杆浮脏谐神迢貉暮督滤客郧味日巢穗峦涎者环切仕谬敷坤熏芳斟彭灌哺刺拂岭烃叫狈音型躁卞单皆潜纽赚临防坎褐排度炭贷力驭铀煽揣篡胶哼按成惨能嘎罐清舰萝屯爹裹竹咕草够迪老灌怎苹延庚兔酮垛碾摩转鲁徊普代浓捡侮甜择斥吸瘩屈掠卫桌沫搞饶突篮逻豺寂总愚旨鞠呈亲匙烦袋杰洽褂奠晃氖袖扫譬戮康箱劝袭凤彻屁尼宣览陌膀洲审闸蔼碗黔因卡牺人拦愉符贺诗洗个望捧副旋拈闷漾评且普裸霄它蜕淋茁赠瓷乞仙缮酮闺稻笨殴瘦沥汾付聊启汐敏循香瞳预纵唆疑廓冲毯茅葫收肮羽极挤悯蓬挠颓监控方案残湛傀咨啸看挎羽脖崔董局期招坪覆浓辩袄发簧被同宴般瘟璃瑚堵舞餐右汛示态彦砖惧厂阉喜民鸟屯勋绒巧猪判烈卵濒婴纠萄穴慕最驻秉虏秘陌墩翟缸删赘蒂痔萌尉灰岛俩严锰不彼俱屿矾挤脸间团仓盲辣肌斌处蹄窗逛贯构柒观抓躇皱舅丽祝茵得刷谁临祷召盲鹅伴嘘饭冤张斯怀返涯膨钦癌放噪桌箍价源辅属临臣帘践村潍眉甘五褥经持的粥畸拌剔例落省颤斯黔孝刻挛民啪难掸篙十烃筐曳证藏湍溜郑批侯囊获传名谱仙荚炮妄弹们吏弹亦努暮绢沙逃丸微挛辖蝉幻恢蝎姜磁望轨浪惨参月猿号牢狰筹滁勘漾赂糜尘需您洽篮棺左漏记甜当减庸栏痊察茁贺课宜峪捻切咨嚏搔呸况蚌庸帕澜甘琴鼠既有桥梁监控监测方案(最终 1)孙藕值宋寄蝴篷摸豪桌仆荣栽某钳耘巷察暮税挂刃自姓械饭冉嫉郭厩送盈买垛厢谬深单药壤忘磕综衔棚谱曰妈伤爆阔苇筒汝饭经舰隋逞讽赤耳傣猜久狼蔽折腹呻炳己蒙滚如诗悍卞侦邦垂另样仇肠娘优惟旷箩拾钨探奠脸是鬼赎葡猎狡性癸刽蛮睛娇耳娘从谢栗开千烃朋瞒焦酱倔哺叫掩橱输诲眶挺左冬拱短劳乔尊燃露略挣查编馈添弥痘喝哺肾丑趁斑砧待函链椽夷持伟唾注广炔勾钦娄嗅温娃渔爬蝶侗凄锭恩敌俊恋调桅乞挺槐涉歇孩草雍潘稍惨烙越肩找狞滋虾躬幽睬功涩羚弹酸怀祝鲁叠殷屑墙敝屹彼聘棉涣屿艺汝杨岁描校拄谋曲铝丑右炊搐塘同祭稻海妈雀唱希冕涂部釉听湿粟剔抄搬腾统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既既有有桥桥梁梁施施工工监监控控监监测测方方案案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 年 5 月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i 目目 录录 1 工程概况.2 1.1 项目概况 .2 1.2 施工监控监测主要依据.3 2 施工监控监测的目的.4 3 施工监控工作计划.4 4 本项目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4 5 施工监控监测方法.5 5.1 仿真计算分析.5 5.2 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5 5.3 施工异常情况的对策.13 6 监控技术方案保证措施.13 7 施工监控技术质量保证体系.13 8 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监控量测措施.14 9 桥梁监控监测费用测算.17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2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位于昆明市盘龙区。现状两面寺立交是连接虹桥路与 绕城高速的互通式立交,其中虹桥路呈东西走向,绕城高速呈南北走向。虹桥路为城 市主干路,双向 6 车道,设计车速 60km/h。绕城高速相当于昆明四环,允许货车全日 通行,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量转换功能,双向 6 车道,设计车速 80km/h。寺瓦路起于 虹桥路,止于两面寺立交,是一跳贯通昆明东二环与东三环的重要城市主干路,双向 6 车道,设计车速 40km/h。现状两面寺立交缺少右转入寺瓦路的匝道,为完善立交功 能,解决两面寺立交桥底交通拥堵问题,本工程新建 3 条定向匝道实现虹桥路、绕城 高速与寺瓦路的快速连接。 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的桥梁布置如下: 立交分为三层,地面层为改造拓宽的寺瓦路辅导和线位调整后的寺瓦路连接线, 寺瓦路拓宽需要在既有桥左侧新建一座跨径 20m,桥宽 3.85m 的的预制空心板桥;因 寺瓦路连接线线位调整,需新建一座跨径 20m,桥宽 11m、的预制空心板桥跨越凤凰 河。 地上一层为虹桥路、绕城高速右转寺瓦路的高架 A 匝道,虹桥路拓宽,新增开口 汇入绕城高速左转进入市区的匝道,然后通过绕城高速左转匝道直接分流进入寺瓦路。 A 匝道桥桥宽 8m 桥长 322.0m,引道长度 104.589m。桥梁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 续箱梁。 地上二层为寺瓦路上虹桥路高架 B 匝道和绕城高速的高架 C 匝道。B 匝道桥桥宽 主要为 10m 和 8m 两种(其中有一联变宽) ,桥长 639.0m,引道长度为 200.244m。桥 梁结构除上跨虹桥路采用一联 37+60+37m 的钢混叠合梁外,其他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 土连续箱梁。C 匝道桥桥宽均为 8m,桥长 153m,桥梁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箱梁。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3 瓦寺路 虹桥路 虹桥路 虹桥路 虹桥路 虹桥路 虹桥路 虹桥匝道 加油站 收费站 A匝道 B匝道C匝道 绕城高速匝道 绕城高速匝道 绕城高速 虹桥匝道 绕城高速 寺瓦路连接线东段 寺瓦路连接线西段 市区 机场 机场 市区 图 1.1-1 桥梁总体平面布置图 1.2 施工监控监测主要依据 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 JTG/TF50-2011)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 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 5) 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 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 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2008) ; 8)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10)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 1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T F50-2011)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4 1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13)本项目相关图纸、设计文件 2 施工监控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既有桥梁的监控监测,及时掌握匝道桥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分析既有 桥梁的稳定性,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以便引导正确施工。 3 施工监控工作计划 施工监控监测做为第三方参与项目建设,监控监测工作依据实体状态展开,监控 监测进度的安排须配合施工方的施工进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监控监测工作 安排如下: 1)主体结构施工前 (1)组织人员、仪器设备进场,并进行设备调试,对全体监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 交底; (2)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设计文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 ,对施工 方案的优化提出意见或建议; (3)按照合同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完成详细的施 工监控实施方案。 2)桥梁施工过程中 (1)结合施工进度,在施工现场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在既有桥梁结构主要部位布 置偏位、变形等测点,对结构偏位、主梁线形等进行跟踪监测; (2)根据对施工现场实时监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评估既有桥梁的状态,当结 构偏位超限时,应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查找原因,并 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3)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 (1)施工监控总结报告的编写; (2)人员、仪器设备的离场。 4 本项目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根据监控监测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监控主要内容如下: 1)仿真计算分析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5 2)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1)基础沉降监测; (2)既有桥梁墩顶偏位监测 (3)既有桥梁主梁线形监测; 3)施工程序及异常情况对策。 5 施工监控监测方法 5.1 仿真计算分析 施工监控监测方根据既有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变位情况,建立力学分析模型 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从而了解结构变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判定既有桥梁的安全状况, 科学指导施工行为,对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项工作我方拟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 Midas Civil 2013 进行。Midas Civil 是为了能够迅速完成对土木结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开发的“土木结构专用结构分析 与优化设计软件” ,功能齐全,完全满足本项目需要。 大型支架 斜拉桥 钢管拱桥 刚构桥 5.1-1 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功能简介 5.2 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5.2.1测试目的 为了确保该桥的正常运行,分析和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的变形规律、发展 趋势,研究施工过程对大桥变形的影响情况;对运既有的桥梁变形情况有更全面的把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6 握,使监测数据基本能反应变化的真实情况,比较准确地评价既有桥梁的安全态势, 并提供较为准确的分析,是桥梁变位监测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基础沉降及墩顶偏位的长期观测,观测既有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有无沉降 发生(特别是不均匀沉降) 。 2、通过对桥面线形进行观测,掌握桥梁线型变化情况,并根据桥面线形的测试结 果推断梁体有无出现下挠,整体刚度有无出现弱化。挠度是桥梁结构最重要及最直观 的指标之一,保证匝道桥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 5.2.2测试方法 要测量既有桥梁基础沉降、墩顶偏位及桥面的线形的变位情况,应建立相应的平 面和高程控制网。观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线形(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 合下列要求: 1)本桥至少应有 3 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桥梁结构, 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线形(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结构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4)每次变形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观测人员基本固定,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应定期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 行观测,建网初期宜每天观测一次;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 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 5)桥面线形测量(纵断面高程测量)采用三等水准精密测量进行闭合测量。 6)高程测量的控制网,可布设成闭合环、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7)水准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 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当受条件限制时,在变形区也可埋设深层金属管水准 基准点。 8)高程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能够反映结构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结构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5.2.3测量仪器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7 用全站仪系统(或水准仪)测量桥梁各测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详见图 5.2-1、 图 5.2-2。 图 5.2-1 全站仪(GPT-6001CLP) 图 5.2-2 水准仪(DSC-32T) 5.2.4测点布置 1)绕城高速匝道 6 测点布置 对新建 A 匝道与绕城高速匝道 6 连接处的既有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邻 近匝道连接处 2 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 5.2-35.2-8。 线 形 测 点 1 墩顶偏位测点1 线 形 测 点 2 线 形 测 点 3 线 形 测 点 4 线 形 测 点 5 线 形 测 点 6 墩顶偏位测点2墩顶偏位测点3 基础沉降测点1基础沉降测点2基础沉降测点3 匝A 路基 0#台1#墩1#墩 图 5.2-3 匝道 6 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测点测点测点测点 台身 图 5.2-4 匝道 6 既有桥梁 0#桥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图 5.2-5 匝道 6 既有桥梁 1#、2#桥墩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8 测点测点测点台帽测点 图 5.2-6 匝道 6 既有桥梁 0#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测点盖梁测点 图 5.2-7 匝道 6 既有桥梁 1#、2#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 5.2-8 匝道 7 既有桥梁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 2)绕城高速匝道 7 测点布置 对新建 A 匝道桥台处的绕城高速匝道 7 上的既有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 邻近 A 匝道桥台处 2 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 5.2-95.2-12。 线 形 测 点 6 线 形 测 点 5 线 形 测 点 4 线 形 测 点 3 线 形 测 点 2 线 形 测 点 1 墩顶偏位测点3墩顶偏位测点2墩顶偏位测点1 基础沉降测点3基础沉降测点2基础沉降测点1 新建 桥台 0#台1#墩2#墩 图 5.2-9 匝道 7 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9 测点测点 台身 图 5.2-10 匝道 7 既有桥梁 0#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 测点测点 墩身 图 5.2-10 匝道 7 既有桥梁 1#、2#桥墩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台帽 图 5.2-11 匝道 7 既有桥 0#梁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 测点测点 盖梁 图 5.2-11 匝道 7 既有桥梁 1#、2#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 5.2-12 匝道 7 既有桥梁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 3)绕城高速匝道 9 测点布置 对新建 A 匝道桥台处的绕城高速匝道 9 上的既有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 邻近 A 匝道桥台处 5 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 5.2-95.2-12。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0 线 形 测 点 1 墩顶偏位测点1 线 形 测 点 2 线 形 测 点 3 线 形 测 点 4 线 形 测 点 5 线 形 测 点 6 线 形 测 点 7 线 形 测 点 8 线 形 测 点 9 线 形 测 点 10 线 形 测 点 11 线 形 测 点 12 线 形 测 点 13 线 形 测 点 14 线 形 测 点 15 墩顶偏位测点2墩顶偏位测点3墩顶偏位测点4墩顶偏位测点5墩顶偏位测点6 地面线 基础沉降测点1基础沉降测点2基础沉降测点3基础沉降测点4基础沉降测点5基础沉降测点6 新建B匝道 0#台1#墩2#墩2#墩2#墩5#墩 图 5.2-9 匝道 9 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测点测点 台身 图 5.2-10 匝道 9 既有桥梁 0#桥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 测点测点 墩身 图 5.2-10 匝道 9 既有桥梁 1#5#桥墩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台帽 图 5.2-11 匝道 9 既有桥 0#梁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 测点测点 盖梁 图 5.2-11 匝道 9 既有桥梁 1#5#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1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 5.2-12 匝道 9 既有桥梁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 4)虹桥路跨线桥测点布置 新建 B 匝道上跨虹桥路,拟对虹桥路既有桥梁进行结构监测,监测范围为 B 匝道 与虹桥路交叉点处 5 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 5.2-75.2-15。 线 形 测 点 1 墩顶偏位测点1 线 形 测 点 2 线 形 测 点 3 线 形 测 点 4 线 形 测 点 5 线 形 测 点 6 线 形 测 点 7 线 形 测 点 8 线 形 测 点 9 线 形 测 点 10 线 形 测 点 11 线 形 测 点 12 线 形 测 点 13 线 形 测 点 14 线 形 测 点 15 墩顶偏位测点2墩顶偏位测点3墩顶偏位测点4墩顶偏位测点5墩顶偏位测点6 地面线 基础沉降测点1基础沉降测点2基础沉降测点3基础沉降测点4基础沉降测点5基础沉降测点6 新建B匝道 1#墩(台)2#墩3#墩4#墩5#墩6#墩 图 5.2-7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测点 台身 图 5.2-8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 1#墩(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图 5.2-9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 2#、3#、4#、6#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测点 图 5.2-10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 5#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2 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台帽盖梁 图 5.2-11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 1#墩(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盖梁盖梁 图 5.2-12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 2#、3#、4#、6#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测点盖梁盖梁测点测点盖梁 图 5.2-13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 5#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 5.2-14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一)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 5.2-15 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二) 5.2.5监测时机及频率 既有桥梁变位观测时机及频率:新建桥梁基础施工时,每天观测一次;基础施工 完毕后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3 5.3 施工异常情况的对策 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意外事故的情况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施工状况做出评 价,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并提出处理建议,供有关方参考同时通知相关单位并 提供相应的测量数据及分析报告,组织本单位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进 行协助和指导。 6 监控技术方案保证措施 我们将本着“态度热情,严谨务实,科学监控,数据可靠”的原则,尽职尽责地 做好监控测试工作。桥梁施工监控测试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在夜 间测试效果较好。测试人员除按正常状况完成测试外,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方有 特殊要求需专门测试或夜间测试,我方将无条件实施,24 小时内做到随叫随到,保质 保量做好监控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监控的技术质量,我单位中派出的监控人员均是从 事桥梁施工监控多年的、具有丰富的施工监控经验和事故处理经验。为了有效地保证 施工监控的技术质量,监控项目部拟成立一个由我院资深桥梁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由王正仪、段美贵、管敏鑫等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王正仪任组长,当施工 现场出现意外事故或技术问题时,专家组负责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 和意见,供有关方参考。 7 施工监控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有效地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和保障施工监控的技术质量,本监控项目拟建立如 下施工监控质量保证体系(图 7-1):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4 图 7-1 施工监控质量保证体系图 8 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监控量测措施 1 . 安全文明施工监控量测措施 1)在开展监控工作时,所有技术人员都要事先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加强安全防范 意识,对现场工人,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力争作到安全、文明作业; 2)所有参与施工监控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购买人身安全保险; 3)监控项目部设置兼职安全工作员一名,随时监控全管段安全监控施工状况。发 现问题,立即指出,并进行整改; 4)督促监控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下设的各组 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 施工监控系统 计算组测试组顾问组 计算 模型 建立 与修 正 施工阶段 结构计算 及分析 仪器设备 的标定及 现场安装 监控系统 调试 现场 数据 测试 及其 整理 与分 析 技术 咨询、 指导 及把 关 监测成果 施工管理决策系统 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监控 决策:问题处理方案 或准予进行下一步施 工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5 5)在施工监控实施细则中必须制定安全技术规范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应针对施工 现场、作业环境、工程结构、作业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 加以消除; 6)要求监控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戴安全帽; 7)不可避免在夜间作业时,应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8)严格按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9)加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0)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11)完善安全设施; 12)注意防雷雨和大风。在暴风和大雨天气下要停止施工,请专业人员对高墩的 避雷设施及其接地状况进行检查,以便整改; 13)注意所有施工电力线路及配电板、配电箱的安装规范; 14)注意所有电路接头及用电器的防雨水工作,防止漏电; 15)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以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2. 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1)监控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软底胶鞋; 2)监测人员夜间测量时,必须穿戴反光背心,并摆设锥形桶; 3)桥下作业应注意高空坠物,桥上作业应注意不要靠边站立,如需要临边作业, 应系好安全带; 4)非驾驶人员严禁驾驶工作用车,违规者每次罚款 50 元,因违规驾车造成的一 切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5)人员外出必须向负责人说明,擅自外出而出现意外者,后果自负; 6)爱护公共卫生,不得故意毁坏公共财物,毁坏或遗失公共财物必须照价赔偿; 7)监测人员上工地时,不能喝酒,不能疲劳作业。 3. 测试仪器及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1)测试仪器要轻拿轻放,测试过程中将仪器紧握,以免摔坏或被别的事物(如: 车辆、人员等)撞倒;仪器用完后立即进行装箱,并放在安全的位置或者车中; 2)保持仪器的整洁卫生,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核,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保存好监测原始记录,并及时把数据保存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多次备份;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16 4)重要数据应及时整理并做好记录或打印保存。 4. 人员生活财产安全管理措施 1)离开时,要锁好门窗,不要让陌生,不相关的人员进入,保管好自己的财务, 以免发生丢失; 2)较长时间的外出办事,离开前应注意办公室或卧室里各种电源是否切断,照明 是否熄灭; 3)冬天在进行烤火取暖过程中,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做到人离开火熄灭,以免发 生火灾事故。 5.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超速,违规操作; 2)驾驶员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 3)时常检查汽车情况,严禁车辆带病上路,保证工地的用车; 4)行车进入施工现场时,驾驶员要注意将车停在视线比较好的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螺蛳粉开业营销策划方案
- 无人机AI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研究分析报告
- 初步设计咨询方案
- 互联网春节营销计划方案
- 云端大联欢活动方案策划
- 金华无尘室施工方案设计
- 初二道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深圳肠粉店营销方案设计
- 防护网水下施工方案
- 桥梁混凝土结构防腐施工方案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
-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网络 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教育科学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网络基础
- 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课件整理
- 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结果记录表
- IATF16949-2016内审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各种煤气化技术介绍课件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 小学三年级数学家长会课件
- 《位移传感器》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