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行为分析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_第1页
幼儿说谎行为分析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_第2页
幼儿说谎行为分析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_第3页
幼儿说谎行为分析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_第4页
幼儿说谎行为分析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说谎行为分析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教改形势下高校教师压力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高校教师承受的压力日益沉重,文章从压力的定义、表现、对策四个方面阐释了高校教师的压力,以期对我国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压力;高校;教师 作者简介:曾媛媛(1983-),女,壮族,江西新余人,广西工学院 _络中心,助理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430074);罗秋兰(1962-),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xx年重大立项项目“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xJGZD027)的研究成果。 :G645?:A?:1007-0079(xx)25-011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教师承担的课程日益繁重,接受的评价标准越来越细,面对的要求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奋斗并挖掘自身的潜力,过度的压力则会带来很多困扰。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就像庐山一样,从不同角度去看的人,会体会到不同的意境。下文将从刺激取向、交互作用取向和反应取向三个角度去理解压力。 1.刺激取向 本定义倾向于从压力的方面理解压力并将压力定义为外界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引起人紧张的事件,即压力源。卡纳(Kanner)等人强调压力的,认为刺激本身就是压力,会使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或者对个体造成威胁、伤害等。卡普兰和科布(Caplan and Cobb)认为压力是“对个体产生威胁的工作和环境特征的总和。”“压力是有太多事情要干,但是时间太少”、“我的论文还没有完成,压力太大”、“我的老板就是我的压力”等等。这类定义往往过多的强调外部环境的力量或要求,既包括外部的环境刺激也包括人们经历的事件,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自己的意念和想法施加给自己的。 2.交互作用取向 本定义倾向于从压力的感受方面定义压力。强调个体与环境需求的交互作用,即压力感。拉扎勒斯指出:压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既个体认为内在或外在的要求高于其能力而不堪重负时的主观感受。此定义既考虑了个体的自身能力,又是人们对于压力源的一种体验、解释和评价。压力源是客观的,但是压力感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对待同一个事件,有的人会激动的手舞足蹈而有的人却是忧心忡忡或者手足无措,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体验。 3.反应取向 这种取向的定义关注于有机体对压力源的反应,既有身体的也有心理的,是一种身心反应式的压力。科学家坎农首次发现了压力会引起人身心的变化。他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当有威胁或者面临压力的时候,动物会有两种反应来保护自己:奋起反击或者逃跑。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把高校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由于各种刺激对其产生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教师的个体认知归因、情感特性及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道德变化。 二、压力的 根据相关的文献,本文把高校教师的压力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内因主要与教师自身特点的压力源相关(包括教师的认知方式、角色意识、自我期望、专业能力等),它们对教师压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包括有:Farber、Kaiser和Polczynski等学者发现,内部特征决定教师对压力的敏感性以及所能容忍的压力水平;Pelsma和Richard(1998)则发现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压力紧密相关;Iwanicki(1983)发现与角色相关的压力与教师的教学知识准备和教师的性格相关密切;Hittner(1981)列出了关于教师生活满意度的事件,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压力和工作中的表现。很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压力感与自身的个性特征也显著相关。宗岚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目前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提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高校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并指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主要强烈的责任心和成就动机、过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担、人际交往的困惑等等。 教师压力的外部,主要包括学校和教学工作本身在内的人、事、物等各种因素。美国的社会学家Coser从大学体制这个角度做了分析,认为大学制度的变迁出现了与传统大学精神相悖的内在反向趋势角度,学校制度与学术制度带给教师科研的压力、时间的压力、学术规则的压力、官僚式管理所造成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大学教师没有大量可 _支配的时间,同时学者角色的多样化和繁琐的工作也造成教师工作超负荷压力增大等等。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压力的内因主要包括:认知方式、角色意识、自我期望、专业能力、个性特征等;外因主要包括: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时间的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冲突、大学体制的变迁等。 三、压力的表现及其程度 工作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能促人奋进、挖掘潜力,有时又会给人们造成困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工作压力预警信号发布器,会向外发送三种压力预警信号:身体信号、心理信号、行为信号。 由于压力性质、程度的不同,它们也能引起心理正面或者负面的反应。柳友荣、尹平、濮宁镇等人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均发现大多数(超过60%)高校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感到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的人不足10%,希望调整工作的人大有人在。唐爱民、韩延明从伦理的角度对高校教师的压力进行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