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題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0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全部海洋B整个地球C生物圈D热带雨林2(2.00分)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一侧放少许食盐(如图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A停止运动B从左向右运动C从右向左运动D向食盐方向运动3(2.00分)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哪种结构中的液体?()A液泡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4(2.00分)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A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B细胸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D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5(2.00分)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关于一个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数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24 条、24 个、许多B12条、24个、许多C12 条、24 个、24 个D24 条、24 个、24 个6(2.00分)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这是()的结果。A细胞生长B细胞衰老C细胞死亡D细胞分化7(2.00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高,其主要原因是()A具有胎盘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大脑发达8(2.00分)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9(2.00分)如图为鸟类的呼吸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除了用肺呼吸外,体内还具有辅助呼吸的结构,这种结构叫()A气囊B嗉囊C砂囊D腔上囊10(2.00分)监测水质是否被污染,一般以下列哪种菌的含量为标准?()A伤寒杆菌B结核杆菌C破伤风杆菌D大肠杆菌11(2.00分)有些女性因为某种原因被摘除了子宫,那么她将表现出的生理现象是()A不能排卵,月经正常B正常排卵,没有月经C不能排卵,月经失调D正常排卵,月经失调12(2.00分)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13(2.00分)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ABCD14(2.00分)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古代的鱼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这能很确切地说明下列哪一个进化历程()A从水生到陆生B从自养到异养C从厌氧到需氧D从无性到有性15(2.00分)人类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没有酒窝是隐性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A,决定没有酒窝的基因是a;有一对夫妇,均有酒窝,他们第一个孩子没有酒窝,第二个孩子没有酒窝的可能性为()A0BCD16(2.00分)以下对如图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C昆虫这种发育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17(2.00分)下列影响水稻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稻飞虱B水分C温度D阳光18(2.00分)下列人体系统中,具有调节功能的是()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ABCD19(2.00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水分20(2.00分)生长在沙漠干旱地区的植物,根系比较发达,这种特点说明()A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21(2.00分)下列可用来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是()A加碘液变成蓝色B燃烧时有臭味和焦味C压挤后在纸上留下“油斑”D燃烧后留下白色的灰烬22(2.00分)加酶洗衣粉,加的酶一般是分解蛋白质的酶,能有效去除衣服上的奶责、血述等污迹,使用时忌水温过高。它的去污及使用原理是()A能分解蛋白质,需要适宜温度B能分解油脂,需要适宜温度C能分解蛋白质,需要低温D能分解油脂,需要较高温度23(2.00分)脂肪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24(2.00分)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是()A根部变粗B有大量根毛C被根冠包围着D颜色变深25(2.00分)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6(2.00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A草羊狼B阳光草昆虫蛙C兔狐细菌D草兔狼细菌27(2.00分)下列各项中,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B接种过牛痘的人不患天花C患过水痘病的人将终身对水痘免疫D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28(2.00分)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的特点B只要是传染病就一定能流行C艾滋病是遗传病,而不是传染病D传染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传染性最强29(2.00分)正在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A病原体B易感人群C传播途径D传染源30(2.00分)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又出现了“寨卡”疫情目前,寨卡病毒在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截止2月底,我国已发现8例输入性病例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线粒体B只能寄生在动物体内C能够独立生活D没有细胞结构31(2.00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膀胱B骨髓C肾脏D胰腺32(2.00分)在生活中,下列行为与保护环境相背离的是()A把废旧书刊、报纸随意丢弃B爱惜粮食,节约水电C关爱生命,不采摘花草树木D不吸烟,不随地吐痪33(2.00分)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物种的多样性 变异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ABCD34(2.00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组是()水能 太阳能 风能 核能ABCD35(2.00分)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氧气二、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30分.36(6.00分)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将盖玻片的一侧先 ,然后慢慢盖上(2)图1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为10,对光时,应转动 (填图中的数字)换上10的物镜正对通光孔,调焦后观察到清晰的图象如图2所示,此时细胞被放大了 倍;欲使图2中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方移动(3)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由此可推断污物在 (填“装片”“物镜”或“目镜”)上(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 37(6.00分)25%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乙内烧杯中放等量清水,密封瓶口(如图1所示)。把上述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24h,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分别剪下一片绿叶,用适当的方法脱去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再滴上几滴碘酒。(1)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2)剪下的绿叶,用图2中的哪个实验装置,能迅速、安全地褪去颜色 。(3)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功能是吸收 。(4)实验中把图1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24h的目的是 。(5)把图1两个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装置 (填“甲”或“乙”)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6)滴加碘酒后,图1两个装置中 (填“甲”或“乙”)广口瓶内剪下的叶片会变蓝。38(6.0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为实验材料,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18和25条件下,测定大豆种子萌发数,经连续统计,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生物兴趣小组是在探究 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和内部条件,其中影响种子萌发最主要的三个外界条件是: 、 、 ;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是: 。(3)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9(6.00分)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1)要探究绿色植物叶是否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应选用哪两个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 。(2)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植物叶片表皮上的 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这一过程叫做 。(3)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这一生理过程能够降低 ;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能够运输到几十米高的树冠,说明植物这一生理过程还能够促进 。(4)有资料表明,森林上空的湿度比农田上空的湿度高2030%,每亩森林比无林地至少多蓄水20t;降水多时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干旱季节又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说明绿色植物对调节生物圈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40(6.00分)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血管为 ,与其他血管相比,其有利于物质交换的三个特征是: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2)图中所示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3)图中细胞产生的其他废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題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考点】6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点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考点】X8:观察草履虫【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左向右运动。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草履虫的应激性。3【考点】1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各具有一定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A正确。B、细胞质可以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错误;C、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错误;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作用,可结合着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掌握。4【考点】87: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分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毛细胞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等,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主要在液泡中。土壤溶液中的水和无机盐进入根毛细胞时,要依次经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根毛的结构。5【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解答】解:在细胞的结构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与基因相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性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都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水稻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4条,有24个DNA分子,上面有许多的基因。故选:A。【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6【考点】2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解答】解: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因此“以色列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地培养出了心肌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干细胞分化的结果。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特点。7【考点】MC: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析】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据此答题。【解答】解: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故选:C。【点评】哺乳动物的特征为考试的重点,难度一般。8【考点】L6: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此解答【解答】解: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的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A错误;B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正确;C错误;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也不是完全相同的,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及各等级之间的关系9【考点】ME: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体内具有气囊等。【解答】解:鸟的呼吸器官是肺,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10【考点】LH: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温血动物的粪便中,而且数量极多于是可以通过方便的检验它来判断水源是否受到粪便的污染及程度如何,其他污染也可以由此间接判断,解答即可。【解答】解: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和破伤风杆菌都是致病菌;大肠杆菌大多数不是致病菌,主要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常用菌类含量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菌类通常是大肠杆菌,我国的城市自来水卫生标准中也是使用大肠杆菌的指数作为检测水质的指标之一。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大肠杆菌的作用。11【考点】I2: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进入青春期之后,人的卵巢一般能每月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月经是每月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现象,据此答题【解答】解:妇女因病摘除子宫,那么就没有了每月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现象,即没有月经,但该妇女的卵巢是完好的,卵巢还会正常的排出成熟的卵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关键是理解排卵以及形成月经的原理12【考点】MH: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解答】解:青蛙幼年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符合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因此被称为两栖动物。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关键是能够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13【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分析选项中的图形:A是被子植物,B是苔藓植物,C是蕨类植物,D是藻类植物,据此解答。【解答】解:A、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是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A正确;B、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B错误;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C错误;D、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进化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更高等,能产生种子是主要原因14【考点】N4: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鱼类从水到陆逐渐自我完善达到了质变并适应陆地新环境,因而形成了两栖动物,它们是最早的登陆四足动物,属于一个过渡类型【解答】解: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而爬行动物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某些原始的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很确切地说明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历程。故选:A。【点评】关键掌握生物进化历程15【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A,决定没有酒窝的基因是a”,则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aa,【解答】解:“有一对夫妇,均有酒窝,他们第一个孩子没有酒窝”,父母遗传给无酒窝(aa)孩子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第二个孩子没有酒窝的可能性为25%即1/4。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16【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发育方式。解答时可以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成虫一般吃植物的汁液,有吸食花粉的,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的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昆虫这种发育特点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这种昆虫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17【考点】4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根据生态因素概念可知:选项BCD、水分、温度、阳光都属于非生物因素;A、稻飞虱是生物属于生物因素。所以影响水稻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选项A、稻飞虱。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8【考点】EF: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分析】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人体主要由八个系统组成,它们是: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解答】解: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如下: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生殖系统:生殖。因此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中其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19【考点】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据此解答。【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特点属实解题的关键。20【考点】4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据此解答【解答】解: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荒漠中生活的植物,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1【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分析】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是: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脂肪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解答】解:A、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A错误。B、蛋白质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不是脂肪)可以将其燃烧,看是否会散发出臭味,B正确;C、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C错误。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特性,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熟记常见物质的鉴别或检验方法,并能灵活迁移应用。22【考点】B7:消化酶【分析】根据蛋白质在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下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水温过高时蛋白质分解酶会失去生理活性进行解答。【解答】解;蛋白质在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下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水温过高时蛋白质分解酶会失去生理活性而丧失去污能力,所以使用时忌水温过高而不能去污。故选:A。【点评】信息题在中考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23【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分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据此解答。【解答】解: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选:D。【点评】明确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关键。24【考点】85: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根尖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尖的成熟区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大量根毛。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成熟区特点25【考点】9B: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分析】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选:D。【点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26【考点】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二点,一个是明确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另一个是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解答】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羊、狼它们之间的关系,故该选项正确。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该选项错误。C、食物链的起点是兔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食物链的终点是消费者,与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无关,为错误项。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与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无关,为错误项。故选:A。【点评】此类题只考查了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虽然是基础性的试题,但是在平时还是经常会出错的:有些同学在食物链的后面加上分解者,有些同学会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或者只画一横线表示,还有的同学把整个食物链都写反了27【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组成功能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解答】解:AB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接种卡介苗和牛痘的人不得天花”、“患过水痘病的人将终身对水痘免疫”,都是因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D、“眼泪、唾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所以,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眼泪、唾液的杀菌作用”。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28【考点】R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RC:传染病的特点【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解答】解:A、人类的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错误;B、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错误;C、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错误;D、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发病初期,正确;故选:D。【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传染病的特点29【考点】R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根据现象判断符合哪一环节【解答】解: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本题传染源应该是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因为其携带了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并能散播该病原体,符合传染源的概念。故选:D。【点评】有些同学容易把肝炎病毒当成传染源,所以误把患肝炎的人当成传播途径了30【考点】LA: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解答】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靠从这些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故选:D。【点评】关于病毒的知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与细菌、真菌的知识对比记忆31【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分析】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骨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具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解答】解:膀胱能够暂时贮藏尿液的作用;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场所;胰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和激素,所以ACD三器官都不属于免疫器官,B骨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明确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骨髓可正确解答。32【考点】6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解答】解:A、把废旧书刊、报纸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A错误;B、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属于保护环境,B正确;C、关爱生命,不采摘花草树木,属于保护环境,C正确;D、不吸烟,不随地吐痪,属于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33【考点】L1: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见变异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34【考点】H6:生物的基本常识【分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答】解: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应大力开发。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但是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核燃料采用的是放射性物质,如果不慎泄漏将引起严重的灾难性事故,因此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A。【点评】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和无污染等特点。35【考点】49: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解答】解: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关键是掌握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30分.36【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F: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由图可知: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光圈,压片夹,反光镜,1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2)为转换器,上面安放这不同大小的物镜,对光时应选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此应选择10的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为100倍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中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A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A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下方移动,因此载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3)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了,说明是在目镜上了(4)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等结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因此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膜和液泡故答案为:(1)接触水滴;(2);100;右上;(3)目镜;(4)细胞壁、液泡【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多动手,多思考,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会迎刃而解37【考点】W7: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能。【解答】解:(1)图1中,甲瓶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乙瓶内盛有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酒精能够溶解叶绿素,为防止酒精加热燃烧,应隔水加热,所以图2中B装置正确。(3)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4)为验证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需要把图1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24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5)把图1两个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由于乙图内小烧杯中是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乙瓶内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比较高。(6)将图1两个装置中的叶片剪下,溶解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由于乙瓶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会变蓝。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B(3)光能(4)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5)乙(6)乙【点评】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38【考点】W3: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分析】对照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党支部与文化单位共建文化活动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法院版离婚协议书标准文本与婚姻家庭法律援助手册
- 2025年个人住宅产权转让合同文本
- 2025年度电机产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服务合同
- 2025补充协议书格式:房地产租赁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户外广告设施维修简易施工合同
- 2025版限购政策下商品房预售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度家庭用车租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网络设备租赁与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2025年商业地产拆迁赔偿合同范例
- 2025重庆市璧山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早教老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新疆水利面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挂靠免责协议书
- 风电并购协议书
- (重庆康德三诊)2025年重庆市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机油商店转让协议书
- 数据结构应用试卷汇编
- 滤波电路课件
- 老年护理学教案
- 《考研英语:综合能力提升教程(新版)》配套课件-阅读理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