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鉴别与考证ppt课件_第1页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ppt课件_第2页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ppt课件_第3页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ppt课件_第4页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教师: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童贤彬,历史科学概论,1,第一节史料的搜集,一、史料及史料的种类二、史料搜集的方法、确定选题和史料的搜集范围、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搜集史料、分类搜集法、追踪搜寻法、通过调查、采访收集口碑资料、注意从考古发掘中搜集新史料、通过平时读书和阅报积累资料,2,三、史料辨伪的方法、明代胡应麟四部真伪的辨伪八法与梁启超的辨伪十二条公例四、史料校勘的方法、如何校勘()依据善本,辅之以其他佐证()注意校勘的方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3,第六章历史研究的方法,第二节史料的鉴别与考证,4,认识史料鉴别与考证的重要性,了解历史文献中伪事产生的原因。掌握考辨史料的方法,通过一定的例证,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考辨、运用史料的能力,明确史料考辨的要求、目的,防止为考证而考证,为历史研究奠定基础。,教学目标,5,一、史料鉴别的重要性,正确真实的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史料鉴别不但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史家的基本功。,教学过程,6,辨伪法先辨伪书,次辨伪事。伪事与伪书异,伪书中有真事,真书中有伪事也。事之伪者与误者又异,误者无意失误,伪者有意虚构也。梁启超,7,教学过程,8,伪事的产生,主要的根源在于史家的社会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原因一,9,有些史实虽非伪,而很多存在言之过当者。,原因二,10,子贡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其原因在于“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王充语),有些史料皆有“真迹放大”之弊。,11,伪事的产生也有由于传闻失实,或史籍难稽,记忆失真而造成的。,原因三,12,伪事的产生和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有直接关系。,原因四,13,教学过程,三、伪事考证的方法,14,伪事考证方法1,求源法:考证史实,要追寻史实的来源。一般讲,同样内容的史料,要优先选择时代最早的记载。,15,反证法: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即梁启超所喻“以矛陷盾”。,伪事考证方法2,16,旁证法: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其中一史实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证史事的目的。,伪事考证方法3,17,理证法:前代的事未必皆有记载,或原本有记载而现在已亡失或消毁,找不到任何证据,需要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根据。,伪事考证方法4,18,四、考证史事应注意的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前人考证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既博又专,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考证中,应联系社会现实,充分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善于抓住主要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为考据而考据。,教学过程,19,思考练习:,1、史料鉴别的重要性?2、考辨伪事的方法?附参考书目:1、廿二史考异钱大昕2、十七史商榷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