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ppt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ppt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ppt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ppt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写景句的作用,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这首诗(词)开篇(首句)的作用是什么?3、找出写景句,并分析其作用。4、这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写景句的作用,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2、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奠定诗歌感情基调。3、交代时间,时令,天气状况,地点等内容。4、先言他物,引起下文。(起兴),写景句的作用,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情感,送人到松江俞桂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西风萧瑟入船窗,,写景句的作用,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词中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全国)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从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景与情的关系,结构上: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内在关系,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2007年上海卷第16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上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二、情景关系类答题步骤,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2、列举景物(意象)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以景结情,“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幢幢:chungchung,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撩乱的边关愁绪无数,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着长城。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秋月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诗中“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赏析。,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夜晚看到洁白的云和红艳飘逸的枫叶表现了作者悠闲清净的心境。,练一练:,写景手法,景物描写的方法,一、动静二、虚实三、点面四、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俯仰五、多种感官:形声色味六、色彩的渲染,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2015天津)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2015安徽)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指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5江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