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1页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2页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3页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林家铺子作品分析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8级 刘艳君【摘要】茅盾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林氏杂货铺的兴衰为切入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在遭受战乱、党部敲诈、高利贷剥削和同行打压的困境下最终破产的社会现实。本文将从篇章结构、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这三个方面对林家铺子进行分析。【关键词】林家铺子 倒闭 压迫 讨债 打呃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描绘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人民百姓在遭受三座大山压迫下苦不堪言的生存状态。小说以林氏杂货铺的兴衰作为主线,以林大娘打呃病重和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告急作为副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林氏杂货铺的倒闭,既反映了民族资本家希望通过诚实和勤奋经营换取生存希望的梦想彻底幻灭,也暗示了饱受压迫的社会底层百姓最终从觉醒走向抗争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林氏杂货铺的兴衰是林家铺子的主线,另外两条副线是林大娘打呃病重和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告急。三条线之间既有平行,又有交叉,最终以林氏杂货铺倒闭、林先生带着林明秀逃走避难、林大娘病重告终。林氏杂货铺的每一组“起”与“落”,都紧密相接,出人意料,让故事情节更具有曲折性。当林氏杂货铺放盘开市招来客人时,朱三老太就来讨利息钱;当上海东升号客人上门追债时,林先生最后又找到了还债的门路;当“一元货”生意见好的时候,恒源钱庄就来提走了八成的收入每当读者要为林先生舒一口气的时候,难题又出现了;每当读者为林先生捏一把汗的时候,问题又得到解决了。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一张一弛,十分吸引人。林大娘的打呃病情,始终与林氏杂货铺的兴衰紧密相连,两条线相辅相成。全文的七个章节里面,写到打呃至少101处,各章至少1次,多则38次1。她的打呃病情大部分是受到生意冷淡和局长逼婚的影响的,“打呃”是作者赋予林大娘的一种话语手段。此处暗示了人民百姓在遭受三座大山压迫时,只能憋气哑忍的社会现状。作者也为这条副线的结局设置了铺垫,“我这病,活着也受罪”和林大娘最终打呃病重的结局前后呼应。1 张中含的两条副线,唐山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林氏夫妇的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前文也一直有所铺垫。林大娘在向菩萨祈祷的时候多次提到希望女儿快长大,明年得个好女婿,后来寿生出了“一元货”主意,林大娘也在考虑寿生是否适合当女婿。而卜局长逼婚是导致林氏父女最终不得不逃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条副线最后和林氏杂货铺的主线巧妙地汇合在一起了。故事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是林家铺子的亮点之一。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说里面活灵活现、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林家铺子成功塑造了以林先生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以林大娘为代表的封建妇女、以卜局长为代表的国民党老爷、以钱庄经理为代表的高利贷剥削阶级和以朱三老太等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百姓各自的鲜明形象。林先生是一个诚实、勤奋、有生意头脑,但难逃破产命运的小资本家。在生意淡薄、国民党老爷敲诈的困境下,朱三老太和上海东升号客人又相继来追债,但是林先生都没有借辞推脱,而是想尽办法还债,维持商誉。第二章中有一处以数量词组成的精彩描写,刻画了林先生铺子经营上的窘迫,“他跑到账台里,把上下午卖得的现钱归并起来,又从腰包里掏出一个双毫,这才凑成了八块大洋,十角小洋,四十个铜子,交付了朱三太。”林先生非常谨慎、艰难地凑够了朱三老太的利息钱,可见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林氏杂货铺的生意冷淡,这并不是林先生经营不善而致的。作者特意安排了由上海东升号的客人来说出这一事实,“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林先生还趁机打“大廉价照码九折”“一元货”等广告,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善经营方式。到了后来,街上大大小小的铺子倒闭了二十八家,林先生凭借他的生意头脑熬过了凄凉的年关。作者对林先生形象的塑造,其实是对当时大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塑造。他们诚实经营、精明干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最终难逃破产逃走的命运。林大娘这个女性形象带有点封建色彩,因为她始终喊着那句“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林大娘在面对林氏杂货铺因为东洋货问题被封铺、债主临门、林先生被捕、女儿林明秀险被抢等问题时,都把希望寄托于菩萨,期待着虚无缥缈的神明来搭救她。在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十多年后,封建主义还没有从根本上被动摇,人民百姓还没有觉醒。代表国民党老爷的卜局长在小说中没有正式出场,他的形象是通过第三者的描述来塑造,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之处。卜局长借商会会长之口向林先生表明想娶其女林明秀做“局长夫人”,这是他的“软手段”。随后有人到林氏杂货铺捣乱生事,更把林先生捉走。寿生向商会会长求情,卜局长又借商会会长之口逼寿生劝林先生就范,这是他的“硬手段”。小说此处没有道明,但是读者可以轻易地联想到卜局长和商会会长之间的官商勾结。虽然卜局长没有正式出场,但是一个手段强势、勾结商人、抢占民女的国民党老爷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对于代表高利贷剥削阶级的恒源钱庄经理,作者给了他一个“痨病鬼”的贬称。上海东升号的客人上门讨债,林先生只好硬着头皮向恒源钱庄借钱。小说第三章有一处精彩的描写,体现了钱庄经理萎靡的生活状态和对小市民傲慢的态度,“那痨病鬼经理听完了林先生的申请,并没作答,只管捧着他那老古董的水烟筒卜落落卜落落的呼,直到烧完一根纸吹,这才慢吞吞地说”。钱庄经理对林先生步步紧逼,不仅不肯借钱,还趁着林先生生意有起色的机会,加紧追债。以朱三老太、张寡妇和桥头陈老七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百姓,在林氏父女逃走之后,愈发的悲惨无助。小说的最后一章里面,林家铺子的底货都被大债主分完了,朱三老太他们分不到半点。接下来桥头陈老七带头去党部告状,在争执中,以陈老七挨打、朱三老太摔倒、张寡妇因丧子而发疯告终。这一结局彻底拆穿了国民党党部“保护穷人”的幌子,也暗示了前文林先生被捕的原因不是因为欠了穷人的债,而是因为不肯答应卜局长和女儿的婚事。从总体上说,林家铺子塑造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也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人物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另一方面推进情节的迂回发展。林家铺子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林家铺子的创作背景是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当时中国社会正遭受内忧外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日本对中国实行了经济、军事侵略,引发了小说中描绘的场景东洋货充斥市面,战乱让人民购买力下降,民族资本市场彻底破产。林家铺子以林氏杂货铺为切入点,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人民百姓的生存困境。外患之外,还有内忧。好比强盗的国民党老爷、压榨小市民的高利贷债主、暗算同行的裕昌祥老板林家铺子呈现了一幅三十年代的历史长卷,在内忧外患之下,人人自危,大鱼吃小鱼,最终受苦的是社会底层的百姓。而国民党党部查封东洋货,其根本目的不是出于爱国,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剥削民族资本家的利益。贿赂的钱款一到手,东洋货就可以贴上“国货”的标签照常出售。像林先生一样希望通过诚实和勤奋经营的民族资本家,在多重压迫底下苦苦挣扎,最终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小说的社会价值在于揭示了饱受压迫的社会底层百姓只有团结起来,通过武力抗争的方式,才能获得重生。茅盾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林氏杂货铺的兴衰作为主线,以林大娘打呃病重和女儿林明秀的婚事告急作为副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在遭受战乱、党部敲诈、高利贷剥削和同行打压的困境下最终破产的社会现实。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小说通过刻画民族资本家诚实经营的梦想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