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温度计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温度计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温度计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温度计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与双金属、压力式温度计)编号:标准负责人:受控情况:二0一八年元月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文件编号受控状态温度计检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版次 第1版 第0次修改页数第一页 共 六 页一、 目的是使温度计检定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化;二、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测量范围在(-20+300)的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压力是温度计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定;三、 编写依据本细则依据JG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JJG310-2002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JJG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四、 检定条件1、 温度:(1535)2、 相对湿度:85RH%3、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还应满足标准器及配套电测设备相应的环境要求,要满足防止水银外漏污染环境的条件;五、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1、.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标准汞基温度计、标准铜-铜镍热电偶和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当选用最后二个标准器时,应选用0.02级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及配套设备);2、酒精低温槽、恒温水槽、恒温油槽、高温槽、冰点槽、读数放大镜(5-10倍)、读数望远镜(放大倍数5倍以上,可调水平)、100V或500V的兆欧表、不住温度计钢直尺六、 检定方法1、 外观1.1工作用玻璃液体首次检定的温度计:以目力、放大镜、钢直尺观察温度计应符合JJG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中6.16.4的要求; 后续检定的温度计应着重检查温度计感温饱和和其他部分有无损坏和裂痕等,感温液柱若有断节、气泡或在安全泡、毛细管壁等处留有液滴或挂色等现象,能修复者,经修复后才能检定。1.2压力式温度计用目力观察温度计应符合JJG310-2002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中4.1的规定,温度计在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时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和正确读数的缺陷。1.3双金属温度计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文件编号受控状态温度计检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版次 第1版 第0次修改页数第二页 共 六 页用目力观察温度计应符合JJG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中6.1的规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温度计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和正确读数的缺陷。2、 绝缘电阻:2.1压力式温度计用额定直流电压为500V的绝缘电阻表分别测量电接点温度计输出端子之间、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JJG310-2002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中4.2的规定。2.2双金属温度计用额定直流电压为表一规定值的兆欧表分别测量输出端子之间、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JJG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中6.2的规定。表一额定电压/V直流试验电压/V绝缘电阻/M24DC1007220AC500203、示值误差检定3.1 工作用玻璃温度计3.1.1示值稳定度的检定首次检定的温度上限高于100,分度值0.1的玻璃液体温度计应进行此项目的抽样检定;有零点的温度计应浸没在下限温度点刻线处,以局浸方式在上限温度点恒温15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立即测定第二次零点位置;再温度计浸没在下限温度点刻线处,以局浸方式在上线温度点恒温24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立即测定第二次零点位置;用第二次零点位置的数值减去第一次零点位置的数值,即为示值稳定度。3.1.2示值误差检定温度计示值误差的检定结果以修正值形式给出;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文件编号受控状态温度计检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版次 第1版 第0次修改页数第三页 共 六 页温度计检定点间隔规定,按表二规定选择的检定点少于三个时,则应选择下限点、上限点和中间有刻度值的点共三个温度点进行检定。表二 一般用途温度计检定点间隔分度值检定点间隔0.0110.0220.0550.1100.2200.5501,2,51003.1.2.1示值误差的检定方法(1)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应按规定浸没方式垂直插入恒温槽中。全浸式温度计露出液柱高度应不超过10mm,局浸方式温度计应按浸没标志要求插入恒温槽中,检定顺序一般以零点为界,分别向上限或下限方向逐点进行,检定高精密温度计开始读书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以标准温度计为准)偏离检定点应不超过0.1。检定普通温度计开始读书时,恒温槽实际温度偏离检定点应不超过0.2。(2)温度计插入恒温槽中要稳定10min以上才可读数,高精密温度计读数前要轻敲。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感温液柱上端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读取敢问业主上面的最高处(水银)或最低处(有机液体)与被检点温度刻线的偏差,并估读到分度值的十分之一,先读取标准温度计示值,再读取各被检温度计的偏差,其顺序为标准被检1被检2被检n,然后再按相反顺序读数返回到标准,分别计算标准温度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和各被检温度计温度示值偏差的算术平均值。(3)高精密温度计读数四次,普通温度计读数二次。读数要迅速、准确、时间间隔要均匀。被检温度计零点的示值检定可以在冰点器或恒温槽中用比较法进行,温度计在测量零点前应在冰水中预冷10min左右。(4)标准水银温度计应经常在冻制好的水三相点瓶中或在冰点器中测量其零点位置,如果零点位置发生变化,则应使用下式计算出各温度点新的示值修正值:新的示值修正值=原证书修正值+(原证书中上限温度检定后的零点位置-新测得的上限温度检定后的零点位置)。(5)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每次使用完后,应在冻制好的水三相点瓶中使用同一电测设备测量其水三相点示值,以新测得的水三相点示值,计算实际温度。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文件编号受控状态温度计检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版次 第1版 第0次修改页数第四页 共 六 页3.1.3局浸式温度计露出液柱的温度修正如需要计算局浸温度计露出液柱的温度修正按照JJG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7.3.3.3中图八方式计算。3.1.4线性度检定首次检定的温度计要对相邻两检定点间的任意有刻度值的一个温度点进行抽检3.1.5数据处理按照JJG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7.3.3.4中图9计算公式计算。3.2 压力是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检定3.2.1 检定前温度计的表头应垂直安装;压力式检定时温度计的保温包必须全部浸没,引长管浸没不得小于管长的1/32/3;表头和温包之高度差应不大于1m;双金属温度计浸没长度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或按全浸检定;温度计在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时,检定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上(必须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3(首检不得少于4个点)个点,有0的温度计应包括0;温度计的检定应在正、反二个行程上分别向上限或下限方向逐点进行,测量上下限值时只进行单行程检定;在读取被检温度计示值时,视线应垂直于度盘,使用放大镜读数时,视线应通过放大镜中心,读数时应估计到分度值1/10;0点检定时,将温度计的温包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冰点槽或恒温槽中,带示值稳定后即可读数;其他各点检定时,将被检温度计的温包与标准温度计插入恒温槽中,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分别记下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温度计正、反行程的示值,电接点温度计在进行示值检定时,应将其上、下限设定指针分别至于上、下限以外的位置上;3.2.2指针移动平稳性指针移动平稳性检查,以示值检定同时进行,不得有显见跳动和停止现象;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文件编号受控状态温度计检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版次 第1版 第0次修改页数 第五页 共 六 页3.2.3回差温度计回差的检定与示值检定同时进行(测量上限和下限除外),在同一检定点上正、反行程误差之差的绝对值,即为温度计回差;3.2.4重复性温度计在正或反行程示值检定中,在各检定点上分别重复进行多次(至少三次)示值检定,计算出各点同一行程示值之间最大差值的绝对值即为温度计的重复性;3.2.5温度计设定点误差、切换差和报警设定点误差首次检定的电接点温度计应在测量范围内(除测量上限和下限)之少3个设定点上进行设定点应基本均布在长标度线上;将被检电接点温度计温包与标准温度计插在恒温槽中,并将被检电接点温度计的端子接到信号电路中,如图三所示,然后缓慢均匀改变恒温槽温度,使接点产生闭合和断开的切换动作,在动作瞬间,读取的标准温度计示值,即为接点正行程的上切换值或反行程的下切换值;图三 信号电路电接点温度计+上切换值和下切换值的平均值为切换中值,切换中值与被检电接点温度计设定指针指示温度的差值,即为设定点误差;上切换值与下切换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即为切换差;设定点误差和切换差在同一设定点上就接点闭合和断开各检定一次;电接点完全补偿式液体压力式温度计可根据用户要求只进行报警设定点误差检定,即只进行接点正行程的上切换值或接电反行程的下切换值检定,其上切换值或下切换值与被检电接点温度计设定指针指示温度的差值,即位报警设定点误差;3.2.6双金属角度调整误差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文件编号受控状态温度计检定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版次 第1版 第0次修改页数 第六页 共 六 页角度调整误差的检定在室温下进行,可调角温度计从轴向(或径向)位置调整到径向(或轴向)位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计示值的最大变化量为角度调整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