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墓葬研究10级博物馆班 姓名:省建东 学号:1006012022主题:研究汉代帝王陵墓是了解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发展的重要步骤,汉代帝陵有其独特的埋葬规格与礼仪形式,在古代墓葬形成与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汉代帝陵的规格外形、陵园建设与保护、汉代帝陵埋葬和陪葬物以及汉代帝陵与以后各代帝陵的区别、汉代陵墓保护现状几个方面分析汉代帝陵的主要特征,将汉代帝陵与别的历史时期的墓葬做比较,注重分析不同时期墓葬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阎帮助,使得我们具备初步辨别汉代帝陵的能力,通过分析汉代帝陵的保护现状,呼吁社会和政府对汉代墓葬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字:汉代帝陵、封土、陵园、寝庙、墓室构造、陪葬物、陵区、墓葬等级、汉墓保护、文化遗产。正文: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而中华文明主要发展的两个阶段是汉代与唐代,其中汉代可以说是中华文明走向繁荣昌盛的开始,汉代对于以后的各朝各代,甚至于现今的中国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汉代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基础;汉代的造纸术,使得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得以传承与发扬;汉武帝时的开疆扩土,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领土疆域,史家记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代的各项制度承上启下,为以后的各个王朝提供了借鉴与典范;汉代人积极探索,昂扬向上的精神,使得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中华文明远播四方。总之汉代给我们的影响是已经有形或是无形的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的,就连我们的民族也自称为“汉族”。所以研究汉代对于我们有着很重大的意义,而如果研究汉代,光凭书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掌握足够的汉代实物,而汉代的墓葬尤其是汉代的帝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实物,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汉代的墓葬有一定的了解,也希望能够通过写这篇论文,来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考古知识。帝王陵寝是封建帝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折射。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古代社会信息。秦汉时期及其以后的帝王陵墓,一般人通常认为那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特殊空间,但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和探索,世人不仅可以通过帝陵的谨严布局、宏大建筑、奢华装饰、兵马仪仗和精美遗物等,解读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等,窥见森严的等级制度,还可以从中探求封建帝王的精神世界。所以我想从汉代帝陵的规格外形、陵园建设与保护、汉代帝陵埋葬和陪葬物以及汉代帝陵与以后各代帝陵的区别、汉代陵墓保护现状几个方面来介绍汉代帝陵的特点与独特魅力。首先,从汉代帝陵的外形与规格来说。汉代帝陵采用竖穴木椁墓和覆斗式的封土形状,覆斗式就是指封土堆像一个古代的斗倒扣着的形状,就是一个底大顶小的锥体,只不过它的顶部也是一个正方形。其封土底部大约有150170米见方,一般高约三四十米,汉代帝陵中以汉武帝的茂陵规模为最大。从阳陵开始,在帝后坟丘的四周筑平面方形的夯土垣墙,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这种围坟丘一周的方形陵园,是西汉帝后陵园的通制。陵园之旁建寝殿和庙。陵园建造均模仿皇帝生前所居住的宫殿,由国家指派专人负责每日祭祀与修缮,陵园旁长植松柏之类的常绿树,以象征皇权与帝王的昌盛不衰。除此之外汉代帝陵还有丰富的陪葬墓,主要有后妃和贵族的墓葬。如汉宣帝杜陵,帝陵在西,陵园呈长方形,边长430米,封土边长175米,现高29米;王皇后陵在帝陵东面偏南,与帝陵相去175米,陵园边长330米,封土边长145米,现高24米。贵族陪葬墓最多的是汉高祖的长陵,还有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就有霍光,卫青,霍去病等名臣的墓将近20多座。此外,帝陵都有从葬的俑坑,规格大小不一,一般分布在陵园四周。从墓内来说,帝陵都必须用“黄肠题凑”的规格,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帝陵内部主要有墓道,甬道,南北耳室,椁室等部分构成,皇帝享有九重棺椁的等级。汉旧仪记述汉皇陵墓室结构云:“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将营陵地,用地七顷,方中一顷,深十三丈,堂坛高三丈,坟高十二丈,武帝墓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两丈,内梓宫,柏黄肠题凑,以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大车六马,皆藏之内方,外设车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设伏火。已营陵,余地为西园后陵,余地为婕妤以下,次赐亲属功臣”。总之,在汉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故而陵墓的建设与所用的规格均体现出严格的等级观念。接着就该关注一下皇陵陵园的建设与保护,一般陵园包括“庙、朝、寝、宫”四大部分,“宫”是指君主及其家族居住的整所宫殿,也可以用来指君主祭祀祖先的整所宗庙。古代君主居住的宫殿包括前后两大部分。前部是“朝”即是群臣朝见君主和君主处理政务的朝廷所在。后部是“寝”即是君主及其家族饮食起居的处所。“庙”中安放祖先神主,要定期祭祀,“寝”中则陈列祖先的衣冠和生活用具,要如同活着的时候一样侍奉,随时供奉新鲜食品。陵园的建设之所以会模仿宫殿,是因为古人相信死人有灵魂,要如同活人一样的处理政务和饮食起居。活着的时候有朝,死后也要有“朝”,活着的时候有寝,死了后也要有“寝”。但是在西汉一代,“庙”和“寝”是不同的,汉代的“庙”建在陵园以外的附近地方,每年祭祀二十五次。“寝”则建在陵园之中,每天要四次奉上食品。所以陵园也称之为“寝园”(西汉会要卷十九.寝园条)从文献记载来看,西汉确实实行陵旁立庙的制度,例如武帝的庙叫“龙渊”,宣帝的庙叫“乐游”,景帝的庙叫“德阳宫”。陵园总体呈正方形,其四边围墙中央各建“阙门”,由阙门修建特殊的道路通往陵墓上的建筑,一般在此种道路会修三条,中间一条为先帝衣冠云游,请出祭祀时的专用道路,左边的道路为嗣皇帝祭祀时走的路,右边一条为公卿大臣祭祀时走的道路。四个阙门中有一座规格较其它三座宏伟,在这座阙门外墙左边会修建大型的偏殿,用以供奉先帝衣冠及生活用具,以及陈列日常供奉食品。此外,政府会设立“寝园令”,主管寝园保护与祭祀。西汉早期的几座帝陵都实行过陵邑制度,即将陵墓附近单独辟为一县,该县采用帝陵名号,专门为帝陵修缮祭祀等提供劳力与食物,但在西汉后期这种制度被废除。至东汉明帝时期,确立“上陵礼”,使得陵寝在祭祀中的地位凌驾于宗庙之上。东汉明帝在推行“上陵礼”和确立以朝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陵寝制度的同时,又改革了宗庙制度,这就使得陵寝在祭祀中的地位大大上升,而宗庙的地位则相对衰落。总的来说西汉陵园建设在全盛时期规模宏伟,建筑复杂,礼仪严格,突出的强调了皇权,为我国以后各朝各代的陵寝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基本上确立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陵寝制度。接下来从帝陵的埋葬及陪葬物方面来说,皇览记载:“汉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筑为方城,其中开四门,四通,足放六马。然后错运杂物,扦漆缯绮金宝米谷;及埋虎豹禽兽,发近郡卒徒,置将军尉侯。以后宫贵幸者皆守园陵。元帝葬,乃不用车马禽兽等物”。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帝陵埋葬的一些剪影,其陪葬物品之丰富几乎包含生前的方方面面,比如有文臣武将陶俑,仪仗车马随从,乐医杂耍禽兽,衣食五谷住行,天文历法刑律等等等等,可以说是反映汉代帝王生活的真实教材,此一点可以从马王堆的軑侯墓中得到证明,尤其是女主人辛追的陪葬品,永葆光彩的汉代漆器,精美绝伦的汉代丝绸,五花八门的食物佐料,还有乐俑,厨子等。纵观汉代的帝王墓或者诸侯墓,其陪葬物可谓煞费苦心。这就充分反映了汉代的埋葬制度,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最为繁荣的帝国,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物质供给极为充裕,再加上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事死如事生”“孝”理念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尤其是帝王驾崩后,后继的帝王必定要埋进极其丰富的陪葬品来体现对先帝的缅怀,更好的体现孝道,这就无形中在社会上提倡了一种厚葬的风尚,由此也使得厚葬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得以根深蒂固的确立下来。由于在汉代人殉是非法的,所以在汉代帝王陵墓中多用木偶或者陶俑代替。并且汉代帝陵都是采取极为严密的措施来防止墓葬被盗,史书中常见在帝陵中有机关的记载,并且现代考古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慈禧太后的东陵中就有各种机关,究竟汉代的帝陵中有什么样的机关我没有查阅到相关的资料,但汉代帝陵受秦始皇骊山墓的影响较大,骊山墓中就有伏弩,暗箭的机关记载,所以汉代帝陵中也会有各种防范机关。除了防范盗墓之外,修建以及埋葬时也要考虑墓内排水与防潮处理,一般在帝陵中都有极为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且在埋葬时墓底及棺椁周围会填充大量的木炭,墓顶封土在最靠近棺椁的地方多填充白膏泥,白膏泥粘性极强,渗透性极低,对于密封起决定性作用,再加上墓顶经过夯实的厚实封土,整体墓葬密封性极好,这才使得我们现在能看到汉代那些精美的陪葬物,去研究汉代帝陵的无穷魅力。要想更好地掌握汉代帝陵的一些特征,就必须把它与以往的别的历史时期的墓葬做一个比较,中国最早的陵墓是没有封土的,只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直接下葬就可以,陪葬品也是直接放在墓主人身边。唯一体现不同的就是通过埋葬位置顺序的不同来体现等级的差异。等到春秋末期,据传是孔子最早开始堆封土的,因为孔子常年周游列国,怕忘记祖先陵墓所在就在陵墓上堆了五尺高的封土,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孔子一生恪守周礼,如果周代没有堆封土的礼仪规定,那么孔子是不会乱起封土的,况且他为何只堆五尺?这就有可能说明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堆起封土的规定。所以我觉得在西周末期就应该出现了封土,直到春秋时期才广泛的采用,在战国时期封土的高低已经有明确的等级限制,并且这种制度一直流传至清末。但是关于封土的外形却是比较模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很多的陵,但在史书中大多只是提及这些陵的所在与名称,却几乎没有陵墓封土高低、外形的记载。有的史书中也只是非常笼统的概括了几种,由此可以推测春秋战国时期陵墓的封土应该是因地制宜,各式各样。但是秦始皇的骊山墓是一座锥形封土,可以推测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封土外形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的主流封土形制。按理说汉承秦制,汉代的帝陵其封土也应该是锥形的,可是汉代帝陵却大多是覆斗式的封土形状,所以可以根据封土的外形基本推测古墓的年代区限。此外西汉帝陵的布局有这么几个特点:方形封土、方形陵园、后妃墓一般位于帝陵的东面、有明确的寝庙制度、实行大臣和皇亲国戚陪陵制度、有丰富的从葬佣坑、实行过陵邑制度。东汉则与西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汉时期帝陵有南北两个陵区、封土也变为圆形、由西汉的竖穴木椁墓变为砖(石)筑墓室、后妃同茔异坟而葬、不筑园墙不设陵邑,其余则与西汉没什么差别。掌握了汉代帝陵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都会有很好的帮助。最后,从汉代帝陵的保护现状来说。我个人的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汉代墓葬保护措施可以打不及格,因为我几乎没有听到过有那一座汉代帝陵没被盗墓贼光顾过,每当一座座帝陵开始发掘,总会发现大大小小的盗洞,我就想问连盗墓贼都知道那是汉代帝陵,难道我们的文物局会不知道?非要等到文物被毁坏,被贩卖时才来谴责盗墓行为,这样做无疑是在助长盗墓者的气焰。我老是看到一些图片,在帝陵前面立块碑写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周围连个保护的人员都没有,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荒冢,难道这是现代版的“此地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儿童医院造口患者生活指导考核
- 2025河南洛阳市偃师区第一批公益性岗位招聘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河北沧州南皮县中医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镇幼儿园园长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2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资格评审
- 上海市中医院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诊疗考核
- 沧州市人民医院超声质量控制考核
- 2025年牡丹江绥芬河市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0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大学金融课件
-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鲁迅生平介绍课件
- 古籍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全面剖析
- 高中体考笔试试题及答案
- 《资治通鉴》与为将之道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武警指挥学院
- 2025年无线电装接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 (高清版)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 医院培训课件:《输液泵》
- 量子通信金融应用研究报告
- DBJ51-T 184-2021 四川省预成孔植桩技术标准
- 科技创新园区租赁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