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教师同步导学案学生笔记及反思1、 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了解各史书体例。3、 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和词。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2、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二、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函( )陵 氾( ) 南 佚( ) 之狐 夜缒( ) 陪( )邻 阙 ( ) 秦 敝( )之 秦伯说( ) 不知( ) 逢( )孙 戍 ( )之 共( )其乏困3、 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史实2、 根据课下注释解释课文第一、二段3、 解决一、二段的知识点并赏析这两段学习过程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背景资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教师同步导学案学生笔记及反思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三、理顺结构(学生探讨完成)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四、赏析一、二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易)(1)且贰于楚也( ) (2)晋军函陵( )(3)犹不如人 ( ) (4)无能为也已( )2、探讨分析下列问题(中)(1)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第三、四课时【学习目标】解决三段的知识点并赏析这一段学习过程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易)(1) 夜缒( )而出 (2)郑既( )知亡矣。(3)越国以鄙( )远( )(4)焉( )用亡郑以陪( )邻(5) 行李( )之往来 (6)共( )其乏困(7)且君尝( )为( )晋君赐矣(8)既东封( )郑,又欲肆( )其西封(9)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10)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 )之(11)秦伯说( ),与郑人盟(12)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13)公曰:“不可。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14)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15)失其所与( ),不知( )(16)吾其( )还也。二、赏析第三段(难)1、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第五、六课时【学习目标】赏析第四段,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一、探讨下面的问题1、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2、请探讨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二、完成课后二、三题完成下列练习题小组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1、通假字:(易)(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2、词类活用(难) 烛之武退秦师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邻之厚,君之薄也 2、 古今异义(易)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亦去之 古义: 今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4、文言句式(难)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晋)许君焦、瑕第七、八课时5、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中)(1)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4)若 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5)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夫晋,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微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言大义(成语) ( )(7)贰 贰则疑惑。( ) 不迁怒,不贰过。(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 (8)鄙 蜀之鄙有二僧(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9)许 许君焦、暇 ( ) 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10)敝 使史更敝衣草屦(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课堂达标与迁移(中)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与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zhu)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 秦伯说(yu),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C. 失其所与,不知(zh):“知”通“智”,明智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sh)之:防守E. 共(gng)其乏困:共同,一起F. 若不阙(qu)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和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做动词,当做边邑 B. 既东封郑 封:做名词,疆界C. 晋军函陵 军:做动词,驻军D. 若阙地及黄泉,隧而相见 隧:做动词,挖隧道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词的两项是( )A. 何厌之有 B. 唯君图之C. 将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E. 邻之厚,君之薄也 F. 行李之往来4. 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两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B. 吾不能早用子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E.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F.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毂5.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怀有二心,从属楚国。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如果派烛之武见秦国国君,敌军一定会退后。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来鄙视远方敌人,您知道那是很难的。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的疆域却使晋国获得利益,请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中)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当做边邑B. 敢以烦执事 执事:主持事务C. 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7. 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A. 既 若 亦 且 B. 既 若 乃 而C. 亦 而 乃 且 D. 亦 而 亦 且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烛之武)乃还。D.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9. 翻译下面句子。(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答案三、理顺结构(学生探讨完成)开端: 秦晋围郑 。发展: (烛之武)临危受命 。高潮: (烛之武) 智退秦师 。结局: 晋军撤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且贰于楚也( 从属两国 ) (2)晋军函陵( 驻扎)(3)犹不如人 ( 尚且 ) (4)无能为也已( 通“矣”)(1)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答: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 解释加点的字: 参看课下注释二、赏析三、四段1、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整段话。其中“阙秦以利晋”最关键2、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请参看课后题答案3、请探讨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答:他怀才不遇,却临危之时,申明大义;他垂暮之年,却老当益壮,只身前往敌营,勇敢至极;他手无缚鸡之力,却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伯退军,智慧过人。“义、智、勇”集于其一身。 第四课时练习题1、 通假字(1)已,通“矣”共,通“供”提供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 知,通“智” 2、 词类活用 (1) 退:使撤退(2) 贰:数词用作动词 从属二主,对有二心(3) 军:名词用作动词 驻扎(4)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5) 鄙,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远方指郑国(6) 利:名词使动 使获利(7) 敝:形容词用作动词 损害(8)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 古今异义:(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3)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4、 文言句式(1) 状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4) 判断句 (5)(6)(7)(8)省略句5、一词多义 以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 (把,介词) (2)焉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副词,怎么能) (疑问代词,哪里) (代词,之) 句末表反问或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SOC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营职业学院《影视特效与合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城市数字化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舞台化妆与造型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起动脚蹬杆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算法分析与设计:冒泡排序
- 2025年贵阳中国电建集团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绍兴诸暨市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案例
- 12SS508《混凝土模块式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 人机料法环测检查表
- 2022小学劳动课程标准电子版
- 物料采购结算单
- 汽煤柴油加氢装置操作工(技师)考试复习题库宝典(含答案)
- 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
- 不退押金起诉材料范本
- 医学专题-呼吸困难识别、处理与转运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