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纲展示】稳态的生理意义(),【热点考向】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2稳态调节的机制及其生理意义3生物体维持稳态的实验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细胞(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内液,细胞(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内环境,2细胞外液,成分,血浆:水(90%)、无机盐(约1%)、,(7%9%)、血液运送的物,质(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除含很少外,其余,成分和含量均与血浆相近,蛋白质,蛋白质,本质:是一种溶液,类似于海水生命起,源于海洋,盐,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1理化性质,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Na,Cl,7.357.45,37,2作用:是与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界环境,三、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来实现的。,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成分,理化性质,调节,调节作用,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四、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1观点:目前认为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意义:是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过于剧烈,出现障碍,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内环境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细胞内液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细胞方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及O2并向外界环境中排出CO2及其他废物,其物质交换图解如下:,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例1(2010临沂测试)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c周围的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B只有C只有D,课堂笔记选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D,组织水肿产生原因的归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而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强,从而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促使水分过多过地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淋巴循环受阻: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或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将会最终引起组织水肿。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进入原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代谢废物积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液增多。,(2009广东高考)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解析: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食物中的酸碱物质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答案:B,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离子渗透压:由血浆中离子等形成的渗透压。离子物质易通过血管壁,难通过细胞膜,所以离子渗透压相对稳定,它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很重要。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形成的渗透压。胶体物质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方面有重要作用。,(2)酸碱度(pH)正常范围:7.357.45。调节过程(3)体温: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事实:pH(7.357.45),温度(36.537.5左右),血糖浓度(0.81.2g/L),渗透压(770kPa)等,可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而不是某一恒定值。(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参与调节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体液,但都经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免疫系统则对稳态调节和维持起保证作用。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可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中体现,如下图所示:,(3)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4)稳态失调相应症状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例2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下列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双选)(),A.肝细胞发生了病变B可能有肾功能障碍C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D可能患有脂肪肝和贫血症,课堂笔记选表中的参考范围是人体血液中各种物质含量的正常数值,如果检查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说明人体的某个器官可能不正常。表中肌酐、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超标,据题意肌酐反映肾脏的功能,可能此人的肾功能有障碍;同理,此人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正常,不能说明肝细胞发生了病变;表中没有信息反映是否贫血。,BC,命题设计,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题指导选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理论指导,1实验原理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2实验对比分析,(1)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2)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3)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比较以上三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命题设计,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方法步骤:_;_;_;_。预期结果:_。,(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解题指导】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基本原则,所以首先应该分组、编号(如:甲、乙、丙),在取用实验材料和设计步骤的时候要注意“三等”等量、等浓度,还有一个就是等条件。等条件是指除了实验因素外其他条件都相等,保证单一变量。,【答案】(1)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活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编号),做成临时装片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10%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破裂(2)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值也基本不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A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是细胞内液中的成分,而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细胞外液。免疫能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因而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重要作用。能调节酸碱度,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T细胞和B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只有一部分随血液转移至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部位,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血液和淋巴中的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就是淋巴和血浆。,答案:A,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指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pH、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保持相对稳定。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所以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答案:C,3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BCD,解析:毛细血管的管壁内是血浆,管壁外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内是淋巴,管壁外是组织液。,答案:C,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确。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答案:CD,5(2008全国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解析: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答案:B,6.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并进行舱外太空行走,舱外宇航服重达120公斤,造价3000万,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中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将略有,这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塔建筑塑造方案设计(3篇)
- 有害物质知识培训课件
- 有创呼吸机课件
- 6.2夫妻地位平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B 2 (3a-Self check) 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6届江苏省苏北县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专业技术岗位胜任力在线培训考试题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建筑工程)流体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建筑工程)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力学(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建筑工程)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施工(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吉林十二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复习题及答案-竞赛类
- 宿舍用水管理办法
- 疾病诊断讲课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配件销售合作协议
- 手术室术中无菌技术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负面清单
- 2025年食品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5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
-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动态演变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